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乡学为什么只上半天学呢?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当前社会的经济环境。
当家庭经济状态处于温饱状态的边沿时,吃上顿没下顿的人们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围绕着吃饱饭,这是最基本的生存追求。那么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要为吃饭去努力,有多大的力就出多大的力。在这种情况下,小孩子也要承担家庭责任。这就形成了多数人认可的惯例(也可以说是文化),它就会贯穿于社会的每一个处而成为正常状态。就算是吃穿不愁的人家也会随大流。
乡学作为社会的一个部分也必然受到影响,要给学童们留出时间,让他们去完成自己的社会责任。也就是说,多数的学童在家里都有活计等着他们。这就是半日制学习的原因,如果进入了和平时期,社会经济繁荣,解决了温饱的人们会有更高的追求,自然也就会结束这种状态。
其实就是在现代里,经济状态不好的边远地区里的学校大多也是如此,学生们都担负着生活的责任,上半日课的也不少见。
乡学里上半天的学,放学时已经是正午过了,学生到家就过了午饭的时间(假定有三顿饭,有午饭),距离远的,到家已经是下午了。小孩消化快,容易饿。虽说上半天学,午前的一次休息也给了比较长的时间,就是让学童们吃点心的。学子们三五成群的就聚在一起边吃边说笑,学堂里顿时欢声笑语。
有的学童上学时就准备了干粮,多数本乡镇的学童,因为家近,有家人送来饭食。此时刘家就有小厮给刘诠刘璎叔侄两人送来饭。送来的饭食很简约,是烙饼卷上菜,菜里有豆芽菜、青菜、鸭子肉,另外还有一碗鸡蛋汤。
刘璎今天关注到的小同学刘炳就坐在相邻的桌子旁吃饭,他的家就在镇子里,可是没有人来给他送饭。他从书包中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一个白面馒头和一块咸菜。他仔细地拿出来吃一口馒头咬一口咸菜,旁边是刚倒的一碗茶。饭菜简单,可吃的温文尔雅,像个书生的样子。
再看看其他学生大多也是如此。南方大多以稻米为主食,面食较少,可是为携带方便,外出的干粮还是面食多,馒头或饼是比较方便的。
这里要提示一点,这个年代里没有玉米,到了清代才有玉米红薯等农作物传入中国。此时民间所见的稻米也都是很粗糙的,不是那么好吃,绝不会有类似现代里东北大米那么优质的稻米。
刘璎对刘炳很关心,远亲也是亲,不是还叫一声“叔叔”嘛。因此刘璎拿了一个卷了菜的饼递给他,说:“刘炳,给!别总是吃馒头咸菜,这个好吃些。”
刘炳抬头看看刘璎,面色带笑,却有些尴尬的模样,答道:“谢谢璎叔,不用了,我已经吃饱了。”
然后就低下头,神态恢复平静,波澜不惊的样子,他把吃了一半的馒头和咸菜包好,依旧放回书包里,然后就离开教室到外面去了,也不知道他是真吃饱了还是假吃饱了。
刘璎心中暗暗称奇,心想:这就是古代知识分子的气节吧?这么点的孩子能够如此沉稳,看样子他的家教很严,想必其父母可能是规矩刻板之人。
旁边的刘诠可不是刘璎的思路,好像对这种穷酸没有好感,耐着自己侄儿的面子他没有说话,可也冷哼的一声,扭过头去,再不看这边。
刘璎两边看看也觉得有意思,按辈分说刘诠是刘炳的爷爷辈了!爷孙俩在同一间教室里做同学可是有点奇葩!
吃完饭,刘璎也到院子里去活动,按他现在的年龄他应该是蹦蹦跳跳的玩耍,可刘璎是成年人的心理状态,这需要时时刻刻努力强制自己才能去模仿一个顽皮的幼儿,也真不容易呀。
这么想着他看到了院子里的刘炳,这小孩竟然像个小老头,面朝院墙,仰脸望天,摇头晃脑,这不是背书是什么?距离远,刘璎听不到背诵的内容,也是刘炳刻意压低自己的声音。
刘诠也从屋子里出来了,看到此景,嘟嘟囔囔地说道:“哼!装模作样给谁看?”
也可能是刘诠嗓门大,偏刘炳耳朵尖,听见了。他转过身来瞪了刘诠一眼,张张嘴,似乎要说什么,终是没说出来,憋得小脸红扑扑的。有可能是这个辈分闹的,两人差了两辈,他总不能“目无尊长”啊。
感觉到让刘炳吃了瘪,刘诠瞥了那边一眼,有些得意的样子,挺着胸脯回正房教室里去了。
看到这一幕刘璎心里嘀咕:大的小的差了两辈,长辈没长辈的样子晚辈也没晚辈的样子!旁边的学子们也有看出门道来的,竟然有“哦!哦!”起哄的。
“咳,咳,”刘璎故意干咳了两声,可自己也听着不对,这小毛孩子的尖细嗓音,能镇乎着谁呀?他心里哀叹:唉,还是没进入角色呀。想想还是算了,小事一桩,随他们去吧。
那边的刘炳再次转过身去继续摇头晃脑背书去了。
很快又开始上课了,学子们都重新坐好。按以往的规律这最后一段时间是写字,用毛笔写大字或者蝇头小楷,写的字就是背诵书里的。对写字刘璎是特别的上心,因为他确实不会写毛笔字。
可今天没有叫学子们写字,龚老先生终于还是按预定开讲论语第一篇。比起枯燥的背书来这老夫子讲课就显得丰富多彩了,因而也提起了学子们的兴趣,大家都露出一张张兴奋的脸色认真听讲,课堂里的气氛极好。看到学子们认真,龚老夫子也很得意,似乎焕发出平日没有的活力,抑扬顿挫意气风发,全然没有了老态。
刘璎当然是第一次听到古代经典的这种讲解,作为一个现代人,他的阅历显然更丰富,对于讲解的体会就更深。由此他不由得对古代教育生出羡慕,更加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现代中小学的启蒙教育总体上比古代更优越,学科更全面丰富,但是单单就历史和古文学的内容来说,古代的私塾还是有其特色的。别的不说,单从认字写字写文章等文史功底来说,古代的教育是很有优势的,起码刘璎作为现代人在这方面就有欠缺。
附带着还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繁体字的读写。现代里繁体简体是有争议的,对繁简字的谁好谁坏我们就不做评论了,但是对于眼下的刘璎来说他就需要补课,要重新学习繁体字。
还有写字也是现实问题。现代人有几个能写好毛笔字的?而此时除了毛笔没有别的笔,如果写出的字像狗爬你还好意思提笔写字吗?因此刘璎很重视写字。
所有这些原因让刘璎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否则,将来与士绅官府打交道的时候恐怕话都不会说了,甚至别人说话都听不懂。因为此时知识分子的肚子里装满了经史典籍,四书五经都倒背如流,如果不懂得这些根本就没有共同语言,无法融入上层社会。
所有的这些基本功刘璎必须掌握,这是他今后立于世间的基础,否则就不要想有什么作为了,更谈不上什么现代人的优势。
午时过了(午时是11点到下午1点,午时过了就是下午1点多了),学堂下课。有马车等在外面的接了上车回家,有家里来人接的也有自己回家的。刘府就是送饭的小厮等在这里,他接过书包,与三叔刘诠领着刘璎回家。
刘家主仆三人依旧从西侧便门进府,有门房在此等候开门。进了便门就是三叔的院子,然后是二房院子,最后才是长房。在二房的门前一个仆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刘璎过来赶紧弯腰行礼说道:“大少爷好,二少爷命小的传话,说今天天气好,在花园子里等着大少爷呢。”
刘璎犹豫一下还是说道:“知道了,你告诉二弟,我这就过去。”
二房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刘璎是孙辈中的老大,二房的排行就是老二老三,目前刘家晚辈就这三个男孩,这是他二弟会刘璎到花园子里去玩耍。花园子在宅子的北面,各房院子后边都有便门通向花园。
小孩子爱玩爱动这是天性,刘璎的身体是个幼童,可心理状态是成年人,如果依他自己的意思是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知识,甚至觉得时间不够用,哪有闲心出去玩呢?可是他这个心态违背了常识,他知道,原来的刘璎是贪玩的,家里外面就是个孩子王。眼下为了适应环境,更是为了不要让人感觉他有什么异常从而暴露了他这个天外来客的秘密,他只能强制自己去演戏,装小孩。
此时他又想到了他的那个远房侄子刘炳,真有点怀疑刘炳才是穿越客。小小的年纪完全没有童年的天性,倒是像个老夫子。到底谁是穿越客呀?
未完待续。
-- 第5章完 --
另一部小说《明末强国梦》已完本,欢迎阅读。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再生于明初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