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四章:关注留守儿童

作品: 我的爱情能到最后 |作者:迟暮人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03-19 20:36|
    回到家之后两家人聚在一起吃了一顿庆祝餐,庆祝神兽们终于开学了,家长们终于解放了,转眼之间到了第二天,今天同学们刚到教室,就看到刘俊宇老师在教室等待着大家,因为第一节课是语文,就在同学们高兴之际,只见刘老师从桌兜里面拿出了一份卷子:

    “亲爱的同学们,由于你们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可能成绩有所不同,为了更好的对你们进行高效的教育,我们进行一次摸底测试,请同学们把桌面上的学习物品收起来,拿出笔来准备测试”

    说着就把测试卷发了下去,这一群刚刚还欢声笑语的宝宝们,瞬间像霜打了似的,无精打采起来,慕容翰和王楚晗两人对视一眼皆露出了一脸无奈之色,忍不住心中抱怨起来:开学第一天就开始考试,啊不,是第二天,这也太无语了吧,一来就测试,以后还让我们怎么活啊!苍天啊,为什么这么对待我们这些孩子啊!

    不过抱怨归抱怨,测试卷还是要做的,谁让我们是学生呢,近下来的一节课中,全班都开启了做题时刻,题目虽然不难但是防不住有些同学写得慢啊,你说人家写得慢你有什么办法,总不能一直催吧,还别说这位同学的正确率还是蛮高的;

    接下来就是批改了,当堂批改,不改分数只改对错,虽然刚开学但是看得出来这些孩子在假期还是下了功夫的,一天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虽然都是在南方但教育环境却有着不小的差别;大凉山脚下的山村却是另外一番风景,这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住,那就有人问了‘他们的爸爸妈妈呢’毫无疑问答案就是‘外出打工’为了孩子以后能过得好一些,还有极个别是因为父母不在人世了,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者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

    在这里想说一下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

    首先,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是一个集合名词。在这个群体之中比较明显的有两类人。

    第一类孩子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生活虽苦,但他们苦中作乐,坚强与勇敢让他们永远保持着微笑,这些孩子也是留守儿童,但常常被我们忽视;

    第二类就是心理自我疏导不够的孩子,正像我们了解的那样,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本质上他们也是向往童年肆意,天真烂漫的,只不过没有遇到真正懂他们的人罢了。

    在社会中,我们更多了解的是第二类留守儿童,他们的悲苦通常会引起全社会的同情。其实,第一类留守儿童我们更不能忽视,他们的坚强与乐观,值得所有人尊重。所谓授人以鱼更以渔,正能量的传递需要这些。留守儿童不是都有心理问题的,社会不应再给他们过于沉重的标签。因此,在对于留守儿童的表述方面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下面仅就部分留守儿童,也就是第二类留守儿童,作详细的分析报告。

    普通留守:

    留守儿童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城市儿童亦可称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坚强和勇敢,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即是如此。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100万人(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广东恩平:留守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因积分入学政策,户籍制度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福州万名洋留守的生活:

    在福州闽江入海口一带,有这样一群留守儿童他们跟着爷爷奶奶等亲人生活在村里,但他们是外国公民,具有外国国籍。这些孩子被称为“洋留守”。这些留守的“洋娃娃”,父母多数在美国打工,多数是非法移民,因精力和时间问题,将孩子送回国内。统计资料显示,福州有近万名这样的“洋娃娃”。

    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恩平市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总人口48万多人,另有港澳台同胞12万人,分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42万人。根据该市外事侨务局提供的资料,和冯小强背景相同的孩子大约还有3000人——更准确的数字无法统计,因为“每天都有孩子被送回来,也有孩子被送出去”。守着爷爷奶奶、越洋电话、隔空寄来的洋玩具,他们被称为“洋留守儿童”或者留守“洋娃娃”。

    产生原因:

    留守儿童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中国留守儿童约6683万人,包括城乡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

    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造成留守儿童的原因如下:

    1、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2、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这里的孩子们渴望上学,希望有人能来教他们,但是教学条件的限制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国家施行了援疆援藏和其他地区的支教项目,由省级教育厅组织的支教团体正式进行选拔慕容翰的母亲刘珏欣很荣幸的作为金陵市第三实验小学的参选教师选上了,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支教生活;在确定完人选的第二天,省教育厅的相关负责同志就开展了欢送会,他们的目的地是川渝地区,而刘珏欣她们所去的地方就是川蜀之中的大凉山所在地的学校;

    这里的学生们看到一批新老师的时候脸上流露出的那一抹兴奋之色让人心疼,从他们的眼中可以看到他们渴望学习、渴望知识、渴望能够走出大山,这也让此次来的老师心中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