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346章 千里传信1

作品: 凤血,倾世皇后 |作者:冰蓝纱X |分类:古代言情 |更新:06-13 00:18|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他说完冲了出去。

“青儿!”云罗急忙站起身,可是头一昏又不得不踉跄坐下。有侍女听见争吵急忙进来,问:“要不要奴婢去追小少爷?”

“不必了!”云罗定了定神:“那几个小孩子都梳洗好了吗?洗好了带来见我。我有事要问他们。”

侍女见她脸色煞白,连忙问:“娘娘是不是身子不适?要不要请太医来?”

云罗轻笑摇头:“哪这么金贵呢?没事。去叫那些孩子进来吧。我有事要问。”

侍女只得悄然退下。

过了一会,洗过澡用过饭食的小乞儿焕然一新出现在她的面前。

云罗坐在毡垫上,带着微笑朝他们招手,柔柔道:“都坐下吧。以后你们就在府中住下了,说说看,你们一个个叫什么名字,家乡是哪里?父亲母亲呢?家里遭了什么灾……”

阁楼中,温和的声音传出,断断续续夹杂着小孩子稚嫩的声音……

花树下,一道瘦削的少年身影久久站着,看着,目光热切地追寻着那一道翩然倩影。

她是他的姐姐,可是她永远都不会跟他走。

……

晋国。

官道上都是从各地奔赴梁晋边界的士兵们。远远一处山包上,一匹乌黑水滑的骏马上坐着一道挺拔的身影。他拿出从西域商人重金买来的筒子镜,看向士兵的来处。

筒子镜中,尘嚣漫天中兵强马壮,士兵们气势如虹。

他看着,慢慢放下筒子镜。

“报!皇上,瞿州府的三万兵马已到!”传讯兵尘土满脸的面上是兴奋的神色。

李天逍点了点头:“传令下去,安静扎寨,稍事休息三日!”

“是!”传令兵领了口谕又飞速退了下去。

马旁的常公公牵着缰绳,问道:“皇上,如今大军齐集,就等一战了。”

“这一战,什么时候开始?”

李天逍看着前后都看不到首尾的队伍,忽然问道:“她现在在哪儿?”

常公公略一犹豫,道:“皇上,她……自然是在梁国。”

李天逍听出他言语中的不自然,眸光一沉,问:“是在川霞关还是在哪?”

常公公看着他,摇头:“皇上为何还要关心她的消息呢?如今两国正要交战,大敌当前,皇上……”

“朕问,她到底在哪?”李天逍的目光渐渐锐利,“常公公,你有什么瞒着朕吗?”

“没有!”常公公急忙跪下:“老奴不敢!万万不敢隐瞒皇上!”

“那她在哪?”李天逍居高临下,那一双眸光也冷冷迫来,“一个简单的问题,常公公再不说,朕怎么能相信常公公没有事情瞒着朕呢?”

常公公急忙道:“奴婢不敢!她……她在梁京了。”

李天逍一愣,追问:“她为什么会到了梁京?她不是在川霞关吗?”

常公公被他逼问得冷汗涔涔,想要说却觉得说出来也许会大大不妥。

正在这时,周邵德将军带着几位将军走来。他们一个个面上红光满面,胜券在握的样子。

“皇上,大军已不日就将集结完毕,到时候挥军南下,凤朝歌一定落荒而逃!哈哈……”周将军自信满满地哈哈笑道。

李天逍看看他们,再看看跪地的常公公,忽然道:“都各自回营,勤于操练,等朕的旨意!”

几位将军一听顿时怔住。这些日子晋国大军调集密集,行动迅捷。如此看来晋国国力大于梁国。兵强马壮,士气高昂,现在又正逢炎炎夏日,天气最好的时候最适合一决胜负。而他们此次前来就是来询问什么时候与梁国开战。

可是听李天逍的意思竟然是暂不开战?

“皇上!凤朝歌调兵十万已往了潞州,潞州重地,若是我们不先占先机也许……”另一位刘将军急忙上前道。

“是啊!凤朝歌言而无信,先前求和,现在又毁诺开战,这种反复小人就应该狠狠给予痛击!”另一位将军愤然应和。

李天逍神色不变,眸光却清冷了几分:“当时凤朝歌是借道,如今道已借,他无需再忍。再说,梁国与晋国从未有议和一说!”

“是是……”那位将军一听这话顿时背后冒起冷汗。

梁与晋为世代仇敌,晋先帝临终之前心心念念不忘消灭梁国,还拿出三枝金箭逼着李天逍在太庙祖宗前发下毒誓。如果说两国议和,那岂不是说李天逍是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了?

他想通这关节,吓得脸色都发了白。其余将军们也顿时噤声不敢多言。

李天逍扫了一眼自己的部下,明白自己方才过于严厉,按捺下心中那一点不适,淡淡安抚:“都退下吧。朕自有主张。”

几位将军称是,连忙退下。

李天逍再看了一眼跪地不起的常公公,声音沉沉:“说吧。她到底是为什么要回梁京?”

常公公心中黯然一叹:还是瞒不过他。于是一十一五说了。

李天逍听了沉默了许久。

常公公以为他就这样继续沉默下去时,李天逍忽然淡淡道:“吩咐下去,大军安营扎寨,实行囤兵法。”

“啊!――”常公公惊讶得合不拢嘴。

晋国的囤兵法与别国不同。士兵一旦安营扎寨,实行囤兵法目的就是为了长久战。每个士兵都要开荒种地,尽量自给自足。可是现在晋国国力强盛,眼前的大战一触即发,为什么他却要这样做?

难道他没有与凤朝歌一决死战的决心?还是他忽然失去了必胜的信念?

不,不可能!可是为什么好好的他会改变这一场战事的走向?

李天逍坐在马背上,看着天际从南边悠悠飞来的鸟雀,悠然一笑道:“朕要好好打这一场仗。朕要让凤朝歌输的心服口服。朕要让天下知道梁晋一统,势不可挡!”

他英俊的面上露出笑容。他仿佛看见那风光秀丽的南边,有一位叫做华云罗的女子翩然回望。

不管她殷殷盼望的人是谁,即使不是他又怎么样?将来这一片天地都是他的,她自然也会是属于他!

晋国大军囤兵边界,李天逍一纸圣旨下令实行囤兵法。于是先前风起云涌、一触即发的战局忽然一下子冷淡下来。谁也不知那传言中百战百胜、智谋无双的皇帝将要如何展开这一场战局,更不知他此举的深意。

敌未动,我不动。

梁国大军亦是随之按兵不动。不过此时已是夏初,梁国国中这个时节一向雨水丰沛,连日大雨倾盆之下军需粮草运输艰难。几十万大军守在边界也就意味着困在了边界。

西北风沙肆虐,士兵辛苦。潞州边的河水暴涨,水涝成灾,淹没周边村庄良田无数,百姓辛苦。

两样皆苦,刚安定下不久的梁国便形势复杂而微妙起来。

凤朝歌下令几位将军在前边督战安定军心。御驾折返向潞州而去,连发三道圣旨下旨赈灾,可是士兵众多粮草本就不足如何还有富余的粮食去赈灾?不过几日潞州周边郡县便已是河泽千里,一片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在这情势下梁国可谓是内外交困,连喘息都不得。而李天逍此时不进攻反而呈守势反而像是一种隔岸观火的冷冷讥讽。

梁国前边战事不发,后方亦是不宁。

河间王兵败后率残部向东而逃,听闻他要投吴国或是楚国,又有传言他要与蜀国密约挟十万大军直捣梁京,发誓定要活捉了那个利用了他,又令他无比蒙羞的女人――华云罗。

各种传言纷纷,南来北往的客商与流民们带来京城的皆是有关于那个曾经艳重天下的倾国女子的谣言。他们津津乐道她如何如何,对她的过去与将来的兴趣远远超过了战事本事。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只是无知的百姓们都喜欢穿凿附会,为这一场天下大乱找到一个可以说服人的由头。

梁晋交战是因为她!

河间王要反是因为她!

如今国中人心不定,更是因为她!

那个青.楼出身,身世离奇坎坷的女子俨然成了这一场天下争斗必夺的中心。似乎只要她不在了,这梁晋就不会战,似乎没有了她,河间王就不会反了……

多么可笑!

云罗依旧端坐在华府的二楼闺阁中听着下人打听到的传言,笑得眉眼皆冷。不过这些流言也只能带着各种难以见光的目的攻之无形,一转眼就如蜘蛛丝一样从她心中轻易抹去。

她这些日子一方面养病,一面派人去街上寻来流民乞丐入府中。由奴仆们将他们洗干净了,给了饭食,然后照例由她亲自问话。

她问得很杂,姓甚名谁?家中有几口人?为什么会逃难到了京城?家乡有什么特产?从前不曾遭灾的时候一亩地收多少麦子?……林林总总,谁也不知她问这些到底要做什么。

不过但凡被问话的乞丐或者流民便能从困顿中脱身。许多人都能在华府管家的指引下安置一处可以做工的所在。于是华府四周的乞儿或者流民越来越多,人人不知她究竟要做什么只道这位比仙女还美的皇后要日行一善。

云罗请入府的除了流民乞丐外,还下帖子请了京中有名的学士入府中议政。这些学士学子要么是有官职在身,要么是有功名在身。如今得皇后亲自召见入府自然是大喜过望,渐渐的京中言论大开。

华府中的落梅轩中,一袭湘妃竹帘隔开了她与济济一堂学士与学子们。其中几位正激烈争辩着什么。

热茶换了一盏,一只白腻的素手捻起茶盖慢慢拂去浮在茶水上的茶沫。她侧耳倾听,眉心微微颦起。

这次落梅轩中来了一位狂士。说他狂是因为他毛遂自荐入华府,说他有制晋的妙计,一计能安梁国十年。云罗听见管家这么禀报便破例令这位来路不明的狂生入府宣讲。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凤血,倾世皇后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