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50

作品: 人人想扶大赦赦[红楼] |作者:朱大概 |分类:其他 |更新:05-23 04:35|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贾赦让邢夫人突出其来的叫声吓了一跳, 心想这娘们是不是给她几天好脸, 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没好气地问:“怎么了?”

邢夫人看了看还站在地当中的六位嬷嬷, 提醒贾赦的话也不能当着人家的面说起, 只好婉转道:“嬷嬷们都是宫里出来的, 想来消息所得都差不多。”

叫得那么大声, 竟然是跟自己说这个,贾赦更加不愿意。也不理邢夫人,还是问那柳嬷嬷:“向圣人求人的时候, 我曾对圣人说过,我家里还算干净,后宅是非不多, 想着求一位经验老到些的, 教导我家闺女。”

邢夫人这才知道,人家贾赦竟然是过了明路的, 自己是白担心了, 有些讨好地向贾赦笑了一笑。当着这些宫里出来的人精之面, 贾赦也要给她这当家主母面子, 才好让她日后管束, 只把头扭到一边。

柳嬷嬷还能看不出这府里是谁做主的?笑着拉了一下自己身后之人, 向贾赦道:“这位张妹子,倒不与奴婢一处当差,是从皇后宫里出来的。”

从皇后宫里出来的, 贾赦不由得仔细打量了那位张嬷嬷一眼, 其人是个团圆脸,一双眼睛不大不小,里面光彩自敛,听到柳嬷嬷介绍自己是从皇后的坤宁宫出来,也没有什么得色。

又见她身上只着了普通老绿深衣,头上只插一根银钗,发丝却一丝不乱,看上去就十分干净干练。贾赦满意地点点头,问道:“由着你服侍府上的大姑娘,你可愿意?”

他特意将服侍二字咬得重些,就是要让这张嬷嬷知道,不管她原来在哪宫里当差,进了将军府,就是将军府之人,到迎春跟前也只是奴才。

这也是贾赦让迎春前后两世的奶娘给气得狠了,无论如何都不想再有奴才压他闺女一头,就是宫里出来的也不行。

那张嬷嬷向着贾赦与邢夫人又施了一礼,开口说出的话也是不高不低,即让主子听清,又不显聒噪:“能服侍大姑娘,是奴婢的福气。”

邢夫人对这个嬷嬷的印象也不错,已经笑着点头:“你放心,迎春是个知恩感情的孩子。若是你们真的投缘,将来你也随着迎春一起出门,你教她小,她也会养你老。”

这话竟让张嬷嬷一直平静的脸上出现了动容之色,向邢夫人保证道:“请太太放心,奴婢定会好生与大姑娘相处。”

贾赦也觉得邢夫人此话说得还算体面,点头又向剩下的三位嬷嬷道:“还有哪位有过照看孩子经验的?”

就又站出来一位,说是姓杨,曾照看过当今唯二两位公主之的一位,不过是公主下嫁之后,没有带她出宫。至于不带的原因,贾赦也没有追问——宁府现在有贾敬在,好坏他自己也会分辨。

剩下的两位,据说一位李姓嬷嬷是秀才之女,也识得几个字。进宫后跟的主子也风雅,亲自教授了诗书。不过是主子去得早,跟了别的主子又容不得她每日里吟诗做对的,只好做了闲差。

另一位嬷嬷也姓张,和那个预定给巧姐的不光是同姓,还有些拐弯的亲戚关系,一同学了药膳调理之法的。

这样的人才,贾赦才不信在宫里真的无用武之地。仔细问询之下,也知这些人虽然怕回家乡,被家里人再卖一次。可深宫之中处处荆棘、时时陷井的生活,她们也是过得够了。能有出宫陪侍大家太太、小姐的机会,几人也是求之不得。

贾赦再次点头,这第一次相见也就算是过了。邢夫人命人看赏过,才命人请过王熙凤与迎春来,要把分给她们的嬷嬷介绍给各人。

贾赦只说自己前头还有事,并不想掺和其中,邢夫人亲自送他到门口,才转回身重新请那几位嬷嬷们坐下。

柳嬷嬷仍是赔着笑:“不敢当太太赐座,奴婢们在宫里也是站惯了的。”

见她对自己这个当家太太如此尊重,邢夫人心下又满意了几分。及至听到王熙凤已经过来,又自己要站起来。柳嬷嬷劝了一句:“太太怜惜二奶奶,可也不能折了她的福份。”邢夫人才安坐不动。

等着王熙凤进屋,还是吩咐了一句:“快别讲那些虚礼,只管快些坐罢。”又问外头的人:“怎么大姑娘倒比她嫂子这住得远的,还来得迟些?”

柳嬷嬷也看出邢夫人虽然面上淡然,可话里均是替迎春遮掩之意,也是怕王熙凤沉心的意思。对这婆媳相处之道心里也有了数,才静听外头人如何回话。

就听外头的丫头脆声应道:“大姑娘正在厨房里头看汤。说是听说二奶奶这几日吃得不好,要亲自给二奶奶煲汤呢。”

王熙凤听了已经笑了:“我不过是这几日嘴刁了些,何用她大小姐亲自动手。还不快些请大姑娘过来。”外头的人应了一声,扑踏扑踏地跑着远去了。

王熙凤一进屋,也见多出几个人,就知道是府里已经传遍的宫出送来的嬷嬷。向着邢夫人笑道:“太太特为叫我,可是有什么好东西赏我不成?”

邢夫人也笑:“这回却比赏你东西还好呢。”说完叫过柳、张两位嬷嬷:“这两位一位服侍过温妃娘月子,还有一位带过孩子不说,又煲得一手好汤,如今你正得用。”

王熙凤只听说宫里送了嬷嬷来,虽然人多,可也只想着是不是要让府里挑拣一二,没想到竟然一下子给了自己两个,就要站起身来道谢,却又让邢夫人止住了。

邢夫人说得好:“这也是你老爷舍了老脸,求到圣人面上才请来几位嬷嬷。不光你有,迎春也有,还有东府里的大姑娘、你林姑父家的妹妹皆有。”

王熙凤听了,向柳、张两位颌首做礼,才道:“我不过只是有了身孕,就这样大张旗鼓的请了嬷嬷,让人知道要说我张狂了。”

邢夫人却不大在意:“若说咱们家里请嬷嬷,也不是请不来,不过是费些事罢了。可哪如这几位是圣人亲赐,皇后娘娘亲自差人送来的体面。”

又看看众人,才对王熙凤道:“再说这六位嬷嬷,以后就是咱们府上的人了,不必再回宫的。这最难得。”

王熙凤听了不由得吃了一惊,真不知道自己公公何处来得脸面,竟然可以直接把人留在自己府上。

让人吃惊的贾赦,现在正在给林如海写信。

这一次信中就不光是问候和京中见闻,而是将当今透露出有意让林如海京中任职之事说了,更把当今已经先给黛玉赐了教养嬷嬷,现在在自己府中,等着林如海父女一进京,就有宫中出来的嬷嬷教导黛玉,不必担心黛玉头上丧母长女之名等语,说了个透彻。

当然重点还是当今的嘱咐,让林如海认清他究竟是谁家的姑爷,应该与什么人走动。

林如海接到信时,正是看过邸报之后。上面备述了忠顺亲王与贾赦收欠银的成效,破天荒地不光陈述了事情结果,还把当今对二人的夸赞大书特书。

“李墨,东西都收拾好了?”林如海看向头发已经斑白,却仍给自己磨墨的管家。

李墨这才抬头:“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不过还差些各处的年礼。京中,可怎么送呢?”

林如海自得知贾政与族中分宗之信,心下也是暗乐过的,现在贾赦来信又得了当今之意,索性连面子情也不必做了。

“如今大舅兄已经与那个贾政分宗,当年我是与荣国府结的亲,也就是现在的将军府。所以只备将军府的年礼就可以。”林如海向着林墨交待道。

林墨对上次来给自己家太太奔丧的贾琏,印象着实不怎么地,听到自家老爷说日后只认大房之亲,不由道:“老爷怎么竟认了那贾琏一房?”

看着从小与自己一起长大的管家,林如海也知他心中所想,道:“不可以老眼光看人。贾琏已经得了实职,与大舅兄一起在户部办差。听说已经升了一级,也是因他自己善办事之故。”

林墨虽然不信一个人半年的时间,能改变多少。可是老爷都已经发话,他一个做下人的也只能应下。想想又道:“老爷也知道姑娘的那个奶娘,因她儿子在城外庄子里做了个小庄头,看着有些不大想随姑娘去京里似的。只姑娘自小随着她长大,乍然换人,怕姑娘不习惯。”

林如海听管家提起那个上一世被自己派去随侍黛玉的奶娘,心下不由有些恼火。做奴才的,一人一身都是主子的,自是该主子让去哪里,就去哪里。

何况她是黛玉的奶娘,这府里除了主子与李墨,谁不高看她一眼?谁知道这女人却只顾着自己的儿子不说,还对黛玉都恨了起来,让她陪黛玉进京,黛玉受了种种屈辱,她竟一言不发,也不捎信回来。

真真是可恼、可恨!

这一世林如海本就有心收拾于她,不想先是贾敏之丧,黛玉身边只那奶娘还算尽心——想是还没说进京之故——接着就是自己有意向当今投诚,当今为看自己诚意,要自己出手收拾江南盐政。

忙起来政事,内宅之事也就让林如海放下了。现在这贱婢又跳了起来,要不是为了黛玉名声计,林如海都想着直接将她一家大小都发卖了。

不过现在虽然不能发卖,可也不能放任这贱婢一面打着姑娘奶娘的旗号在府里作威作福,一面又想着与自己家儿子团圆,不好生服侍黛玉。

罢了,罢了。林如海怎么想,也不能一下子处置了那个王嬷嬷,只向着林墨道:“强扭的瓜不甜,即是她想着与儿子团聚,也不好拆散了她们母子。等我和玉儿说过,就让她去庄子里寻她儿子吧。”

林墨跟了林如海这些年,还能不知道自家老爷越是说得平静,越是生气得狠了?正寻思着那王嬷嬷待姑娘可有什么不到之处,让老爷如此气愤,就听自家老爷在问:

“那些书籍字画,可找妥当的人运走了?”

林墨忙道:“是,前两天好太阳,奴才亲自看着人把书晒过,又盯着他们装了箱子,外头用油布包得严严实实地,才运往姑苏老宅。”

林如海听他说得妥当,才点头不语。上一世除黛玉之事外,最让他心疼的就是那个贾琏三文不足两文的就把林家几代积累的诗书,给处理个干净,与焚琴煮鹤又有何异?!

所以为了防止再出上世之事,此次进京林如海做的第一件准备,就是让人修缮了自家在姑苏的老宅,然后派人把要紧的书都运回去。

若是自己真的还如上一世那样短命,自会嘱咐林墨带着黛玉回南,守着那些诗书过清静日子。也好过让一群满嘴仁义道德,心里却只认银子的亲戚吸血。

两人正说着何日启程,何处打尖之类的闲话,外头已经有人报:“姑娘来了。”

就见帘子打开处,一个瘦小的孩童走了进来。两只包包头,只用月白头绳系紧,并无一件首饰,身上浅蛋青罗裙,一应绣饰皆无。那衣裳好似并不合体一样,在孩子的身上有些晃荡。

这孩子,又瘦了。

林如海心里叹了一声,脸上却已经不由自主地挂上了笑容:“眼看着过了年就是七岁的大人了,怎么竟然又跑到书房里来了?”

黛玉一面向自己父亲见礼,一面也挂了浅笑:“听说老爷这里收拾得差不多了,我才来问问,我那几本书老爷可给我带了没有?”

这也是个好读书的。

林如海看着黛玉含着笑意的双眸,想得更多的却是前世女儿那似乎流不尽的眼泪,一时只想着自己还在之时,不管女儿有什么要求都满足于她。

一个没忍住,林如海的大手轻轻拍了拍黛玉的小脑袋:“你才读了几本书,就惦记着带东带西。人家别人家的姑娘,都想着穿好衣裳,打漂亮首饰。”

黛玉倒没想到父亲今日有心与自己玩笑,不知林如海心里想的是,宁愿让自己女儿随俗些、再随俗些,不那么清高自许才好。

“老爷,”见林如海心情大好,黛玉说道:“王嬷嬷与我说了一事,女儿不知道该不该与老爷开口。”

前世送黛玉进京之时,父女两个只在码头匆匆一别,那之前各自思量贾敏,倒是没有如此世一般时有交谈。所以林如海不知道这一世那个王嬷嬷与黛玉说了什么,或是上一世她也曾与黛玉说过?

又拍了一下黛玉柔顺的小脑袋,林如海才道:“如今家里只你我父女两个,有什么该不该的,你只管说就是。”

黛玉到底还是想了想,才道:“王嬷嬷自己也有一个儿子,说是在庄子里做着庄头。”

林如海点头,他此世有意让黛玉多接触了些家务之事,所以黛玉还不至于不知道,这样的差事在奴才之中,已经是上上份的美差。

所以黛玉迟疑了一下,才接着道:“王嬷嬷一面放不下我,一面又惦记着自己的儿子,想寻个两双其美的法子。”

怕是上一世这贱婢就曾经对黛玉如此说过,可是黛玉连自己之事都不能做主,又如何能替她两全其美?这应该就是她后来对黛玉不管不问的理由!

强压下怒气,林如海才问黛玉:“那你觉得如何才算是两全其美?”

黛玉双眉微收,道:“论理让王嬷嬷的儿子与我们一起进京,嬷嬷可以不时地与我说说话,算是最好的法子。只是老爷也说过,这次我们举家进京,不可着了别人的眼,所以带的人不能多。那就只能将王嬷嬷留下与她儿子团聚。总不能因我之故,让她们母子分离。”

林如海先是叫了一声好,难为黛玉小小年纪,就不以自己喜好为念,一心只不想让自己这个做父亲的为难。又气那王婆子一心只打自己的小算盘,全不念与黛玉几年的相伴之情。

“即是你觉得该让你那嬷嬷留下与她儿子团聚,也是好事。你大舅舅已经向圣人给你求了两个宫里的嬷嬷,这些嬷嬷们的规矩,都是世上人人称赞的,多少人家想求一个都不可得。于你将来也大有好处。”林如海见黛玉到底有些伤感,忙劝她道。

听说大舅舅竟然给自己求了宫里的嬷嬷,黛玉好奇地问:“大舅舅怎么竟知道我现在需要嬷嬷?”

林如海正想借次岔过黛玉伤心事,向着她道:“你大舅舅家里也有一位姐姐,已经十一岁了,正是需要教养嬷嬷的时候。因你大舅舅办差有功,圣人允他提个条件……”一长一短地向黛玉解说起来。

在此期间,林如海用鹰隼一样的目光,看了林墨一眼,林墨知机,也不出声,自己悄悄退了出去。

他万万没想到,太太刚走了几日,那老奴才就想着把持了小姐。这还亏得小姐凡事都和老爷有个商量,要是真如一般人家一样,父女相见只是问声好,那老奴才把持了内宅的日子还有呢。

不过这内宅里没有一位主母,还真是时不时地有人跳出来做耗,就比如前眼这位向着林墨赔着笑脸之人。

林墨对林如海的姨娘们,也都是面上谦恭:“白姨娘可是有事?老爷正忙着,怕是得请姨娘先回去。等老爷闲了,我自会禀报老爷。”

白姨娘是眼看着黛玉上前院来,才跟着过来的。不想在门外就遇到了林墨这个拦路虎。林墨对她们两个姨娘不太看得上眼,她们却不敢得罪了这位大管家。

就见白姨娘展颜一笑:“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这个月厨房归了我管着,想问问老爷今日可有什么想吃得没有。”

林墨就一脸认真地点头:“是,白姨娘关心老爷的身子,想问问老爷有什么想吃的东西。我都记下了。等一会老爷闲了,会回禀老爷。”

这样的油盐不进,白姨娘心里再不满,也不敢面上带出来,嘴里还得道一声有劳,才带着自己的小丫头,转身回了内院。

谁让自己的父母,还都得在林墨的手下讨差使。等着,且让他再猖狂几日,等着自己生了儿子,这家产都是自己儿子的,别说他只是个管家,就是那个自己得向她见礼的丫头,也得看自己儿子的脸色过日子!

林如海全不知自己后院还有人惦记着生儿子之事,已经与黛玉扯到了进京之后,如何走亲戚,怎么交际应酬之事:“到时你大舅母带你大姐姐出门之时,请她带你一起出门,也好多认识几个闺中伙伴。”

黛玉听了小嘴微张:“老爷,女儿还有孝在身呢。就是去大舅舅家里,也是因为大家都是至亲。又怎么能去别家做客。”

看吧,他的黛玉并非不知居丧之礼,不过是贾母那个老太太不肯让自己的女儿居丧、怕冲撞了他们。林如海一下子又找出贾母的一条错处。

正好黛玉也问道:“即是咱们进了京,为何老爷只说与大舅舅家里走动,是因为外祖母与大舅舅一同居住之故吗?”

林如海摇头:“你外祖母自你大舅舅他们分家之后,并没有与你大舅舅同住。”

黛玉就有些吃惊。她的认识还只按着书本上的礼法,不知道世上还有那么多不按礼法行事之人。林如海也知进京之后,贾母是黛玉绕不过的一道坎。与其让她被人诳了去,不如先与她说个明白。

“当日你大舅舅要还国库的欠银,你外祖母心疼贾政,”就算只是叙述,林如海都不想让黛玉称那一房之人为亲人,黛玉只乖巧地看了他一眼,还是静静等着下文。

林如海对黛玉的乖巧又是欣慰又是心疼,接着道:“不想着让他吃亏,就主张你大舅舅与他分家,还不肯将那欠银先划出来。”

黛玉听到此处眉头都皱了起来:“那大舅舅就同意了?”

林如海又将贾母与贾政行事,都讲与黛玉听,也好让她心里有个判断。黛玉年纪虽小,却最是以黑白断是非的年纪,听了连连摇头:“好糊涂”、“怎么敢”、“谁给他的胆子”等等评语随口而出,语中全是气愤不平之意。

林如海看着她那义愤的样子,知道贾母等人在她心中怕是形象难改,却还是问道:“那玉儿觉得,咱们进京之后,还要与她们走动吗?”

说完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着黛玉,想知道这小小孩子,可感受到了自己的担心与不安。林如海心里早有了答案,那就是不管黛玉如何回答,自己都会将那一家人摒弃在自己交往名单之外。

可是他还是想知道黛玉的答案。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人人想扶大赦赦[红楼]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