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林一是被楼道的起床铃叫醒的,抓起枕边的电子表一看。
才六点半。
他对这个起床时间很不适应,几天前他还是个没有固定打卡时间的码农,一般九点钟起床。
刚回来前两天正好是周末,他都睡到自然醒,冷不丁要提早到六点半。
他从床上坐起来,望望阳台外面,天倒是大亮了,毕竟是六月。
转头一看,除了常年早起冠军、已经消失的寝室长陆博文,其他几个舍友听到铃声也陆续起床了。
林一睡眼惺忪地爬下床,到卫生间探头一看:
刘鹏飞在蹲着放大,萧浩成在旁边水池刷牙。
在桌子上收拾文具的张晓川还转头看他一眼,提醒道:
“排队啊,下一個是我。”
陈阳走过来拍拍他,往门外一指:“走吧,先去签到吧。”
临中早上是有晨跑的,从宿舍下楼右拐沿着学校围墙跑一个大圈,到操场上再沿塑胶跑道大半圈到北面的旗杆下。
有值周班的同学拿着班级点名册,来一个勾一个。
为了防止学生抄近道,每个转弯的路口都有学生会的干(ma)事(zai)在盯着,胳膊上套个红袖标,写着“督导”两个字。
所以每天早上,临中学生最期待听到的广播内容是“今天有雨,晨跑取消”这八个字。
对了,陆博文那个货每天早起当然不是为了到教室背单词,而是为了逃晨跑。
只要赶在六点二十分督导上岗之前,直接从篮球场北面的通道溜到旗杆下,等值周班的同学到了就直接勾上。
上辈子林一经常跟老陆一起逃晨跑,现在他的作息时间暂时还跟不上。
松松垮垮地半溜达完,林一跟陈阳再上楼的时候,另外三人已经出去了。
两人麻利地洗漱一下,到食堂吃口早饭,又往教室赶早自习去了。
早读一般是《新概念英语》的第二册,或者是背单词,偶尔是古诗词。
林一始终觉得,古诗词比英语课文好背,不仅意境优美、印象深刻,而且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何况,中文看着就比英文亲切有木有?
林一无聊地发着呆,眼神没有焦点地看向后门外。
高一十四班在一楼,后门正对着校门口,可以清晰看到早上进校门的走读生。
“看谁呢?”老熊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暧昧地笑笑。
林一知道他没憋什么好屁,把头朝向另一边的窗户继续放空。
年轻的男同学女同学来来往往,今天周一所有人都穿着短袖的夏季校服,散发出特有的朝气。
……
上午的前三节一定是主课,因为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理解能力最强的黄金时段。
三节课之后是课间操,到操场上活动一下热热身。
后面两节课就相对好一些,可能会有政史地之类的副课,甚至是体育课。
最后一节课快下课的时候,已经有人在数着秒,他们的手表都是对着学校铃声的时间调过的。
12点整,下课铃声一响,离后门近的几个男生已经飞快拉开门跑了出去。
整栋楼都“咚”的一声,好像震了一下。
然后是密集的脚步声,上下四层楼,每层五个班级的同学都在争先恐后地往外飞奔,经过楼梯口到竹廊才汇聚到一起,他们只有一个方向——
食堂。
久违的“奔饭”场景让林一有点吃惊,比晨跑要卖力多了。
他才发现原来当年吃顿饭需要这么努力,难怪同学们历来喜欢把临中戏称为“饿中”。
讲台上的老师就很有经验了,她从容不迫地收拾好教案,还很负责任地说了声“下课”,尽管没人回应。
因为没有第一时间跑出来,林一和老熊来到食堂的时候,每个窗口的打饭队伍都排的老长。
临中三个年级的在读学生加起来大概两千号,全都在中午这一个小时用餐,拥挤是当然的,特别是前半个小时。
所以珍惜时间的学霸一般会留在教室多学半个小时再过来,这样就能省下排队的时间。
有午睡习惯的就得赶第一波人潮,卡好时间掐着秒跑出来,还得腿脚快,才能在一楼的外卖窗口抢到一份桶装饭。
带回寝室扒完之后,还能睡个三四十分钟。
也有比较优雅的选择。
到食堂背面的小卖部,买一桶泡面,拿免费开水冲上,坐在门口的座位上等几分钟,这就属于“贵族待遇”了。
……
吃完饭回到教室,在课桌上趴了一会儿,下午的上课铃又开始了。
两节课过后是眼保健操。
周一下午的最后两节课,按照临中的习惯是选修课,不按行政班级而实行走班制授课,美其名曰发展个人兴趣。
因为不用考试不算成绩,大部分同学把它当做一个休闲项目放松大脑,像是大学里的“水课”。
上进的同学不会放过一分一秒,他们利用选修课来写作业。
林一记得这学期选的课好像叫作《古代英雄人物赏析》,他原本以为是个历史老师开的课,结果去了才发现是个语文老师。
所以课堂的画风变成了这样:“这位同学,你来分析一下文中这一句话体现了项羽怎样的英雄气概?”
林一心里翻了个白眼。
在语文老师嘴里,根本不存在任何的英雄气概。
而且一个男老师,特别喜欢讲“女英雄”,还花了两节课放映了完整的赵微版《花木兰》。
又成功水了一周。
总之这个男语文老师一本正经在讲台上扯着淡,林一坐在后排边听边吐槽,还算轻松愉快地结束了一天的课程。
吃完晚饭他跑到二楼的电子阅览室,用学生卡借了一台电脑,确认了自己押的德意志战车4:0碾压袋鼠国的战果,并安排了下一注。
晚自习的时候他按照前一天的经验,先自行解决了语文英语两门课,然后借来模范生萧同学的样本把其他科目的作业填满。
这次他没有体会到抄作业的快感了,只剩下一阵空虚。
抄完之后他无聊地望着窗外,开始复盘自己一天的作为,这是工作带来的习惯。
起床—晨跑—早读—上课—吃饭—上课—吃饭-抄作业,这种“6-10-5”的生活模式,好像并没有比长大以后的996轻松啊。
但是为什么这么怀念呢?
他看着对面教室里伏案奋笔疾书不知疲倦的同学,觉得可能是目标坚定,可能是有人陪伴,可能是付出就会有回报的正向反馈。
所以枯燥重复的乏味生活,也不以为苦。
“现在校园里的寻常一日,却是后来梦寐以求而得不到的美好一天。”他喃喃自语。
旁边的老熊以为他在跟自己说话,茫然道:“你刚说什么?”
“我说当时只道是寻常。”
“不是这句,什么一日一天?”
“……”
才六点半。
他对这个起床时间很不适应,几天前他还是个没有固定打卡时间的码农,一般九点钟起床。
刚回来前两天正好是周末,他都睡到自然醒,冷不丁要提早到六点半。
他从床上坐起来,望望阳台外面,天倒是大亮了,毕竟是六月。
转头一看,除了常年早起冠军、已经消失的寝室长陆博文,其他几个舍友听到铃声也陆续起床了。
林一睡眼惺忪地爬下床,到卫生间探头一看:
刘鹏飞在蹲着放大,萧浩成在旁边水池刷牙。
在桌子上收拾文具的张晓川还转头看他一眼,提醒道:
“排队啊,下一個是我。”
陈阳走过来拍拍他,往门外一指:“走吧,先去签到吧。”
临中早上是有晨跑的,从宿舍下楼右拐沿着学校围墙跑一个大圈,到操场上再沿塑胶跑道大半圈到北面的旗杆下。
有值周班的同学拿着班级点名册,来一个勾一个。
为了防止学生抄近道,每个转弯的路口都有学生会的干(ma)事(zai)在盯着,胳膊上套个红袖标,写着“督导”两个字。
所以每天早上,临中学生最期待听到的广播内容是“今天有雨,晨跑取消”这八个字。
对了,陆博文那个货每天早起当然不是为了到教室背单词,而是为了逃晨跑。
只要赶在六点二十分督导上岗之前,直接从篮球场北面的通道溜到旗杆下,等值周班的同学到了就直接勾上。
上辈子林一经常跟老陆一起逃晨跑,现在他的作息时间暂时还跟不上。
松松垮垮地半溜达完,林一跟陈阳再上楼的时候,另外三人已经出去了。
两人麻利地洗漱一下,到食堂吃口早饭,又往教室赶早自习去了。
早读一般是《新概念英语》的第二册,或者是背单词,偶尔是古诗词。
林一始终觉得,古诗词比英语课文好背,不仅意境优美、印象深刻,而且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何况,中文看着就比英文亲切有木有?
林一无聊地发着呆,眼神没有焦点地看向后门外。
高一十四班在一楼,后门正对着校门口,可以清晰看到早上进校门的走读生。
“看谁呢?”老熊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暧昧地笑笑。
林一知道他没憋什么好屁,把头朝向另一边的窗户继续放空。
年轻的男同学女同学来来往往,今天周一所有人都穿着短袖的夏季校服,散发出特有的朝气。
……
上午的前三节一定是主课,因为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理解能力最强的黄金时段。
三节课之后是课间操,到操场上活动一下热热身。
后面两节课就相对好一些,可能会有政史地之类的副课,甚至是体育课。
最后一节课快下课的时候,已经有人在数着秒,他们的手表都是对着学校铃声的时间调过的。
12点整,下课铃声一响,离后门近的几个男生已经飞快拉开门跑了出去。
整栋楼都“咚”的一声,好像震了一下。
然后是密集的脚步声,上下四层楼,每层五个班级的同学都在争先恐后地往外飞奔,经过楼梯口到竹廊才汇聚到一起,他们只有一个方向——
食堂。
久违的“奔饭”场景让林一有点吃惊,比晨跑要卖力多了。
他才发现原来当年吃顿饭需要这么努力,难怪同学们历来喜欢把临中戏称为“饿中”。
讲台上的老师就很有经验了,她从容不迫地收拾好教案,还很负责任地说了声“下课”,尽管没人回应。
因为没有第一时间跑出来,林一和老熊来到食堂的时候,每个窗口的打饭队伍都排的老长。
临中三个年级的在读学生加起来大概两千号,全都在中午这一个小时用餐,拥挤是当然的,特别是前半个小时。
所以珍惜时间的学霸一般会留在教室多学半个小时再过来,这样就能省下排队的时间。
有午睡习惯的就得赶第一波人潮,卡好时间掐着秒跑出来,还得腿脚快,才能在一楼的外卖窗口抢到一份桶装饭。
带回寝室扒完之后,还能睡个三四十分钟。
也有比较优雅的选择。
到食堂背面的小卖部,买一桶泡面,拿免费开水冲上,坐在门口的座位上等几分钟,这就属于“贵族待遇”了。
……
吃完饭回到教室,在课桌上趴了一会儿,下午的上课铃又开始了。
两节课过后是眼保健操。
周一下午的最后两节课,按照临中的习惯是选修课,不按行政班级而实行走班制授课,美其名曰发展个人兴趣。
因为不用考试不算成绩,大部分同学把它当做一个休闲项目放松大脑,像是大学里的“水课”。
上进的同学不会放过一分一秒,他们利用选修课来写作业。
林一记得这学期选的课好像叫作《古代英雄人物赏析》,他原本以为是个历史老师开的课,结果去了才发现是个语文老师。
所以课堂的画风变成了这样:“这位同学,你来分析一下文中这一句话体现了项羽怎样的英雄气概?”
林一心里翻了个白眼。
在语文老师嘴里,根本不存在任何的英雄气概。
而且一个男老师,特别喜欢讲“女英雄”,还花了两节课放映了完整的赵微版《花木兰》。
又成功水了一周。
总之这个男语文老师一本正经在讲台上扯着淡,林一坐在后排边听边吐槽,还算轻松愉快地结束了一天的课程。
吃完晚饭他跑到二楼的电子阅览室,用学生卡借了一台电脑,确认了自己押的德意志战车4:0碾压袋鼠国的战果,并安排了下一注。
晚自习的时候他按照前一天的经验,先自行解决了语文英语两门课,然后借来模范生萧同学的样本把其他科目的作业填满。
这次他没有体会到抄作业的快感了,只剩下一阵空虚。
抄完之后他无聊地望着窗外,开始复盘自己一天的作为,这是工作带来的习惯。
起床—晨跑—早读—上课—吃饭—上课—吃饭-抄作业,这种“6-10-5”的生活模式,好像并没有比长大以后的996轻松啊。
但是为什么这么怀念呢?
他看着对面教室里伏案奋笔疾书不知疲倦的同学,觉得可能是目标坚定,可能是有人陪伴,可能是付出就会有回报的正向反馈。
所以枯燥重复的乏味生活,也不以为苦。
“现在校园里的寻常一日,却是后来梦寐以求而得不到的美好一天。”他喃喃自语。
旁边的老熊以为他在跟自己说话,茫然道:“你刚说什么?”
“我说当时只道是寻常。”
“不是这句,什么一日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