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来到工厂村附近的高家村,在一个小酒馆边喝边聊。
酒过三巡,王锁劳有点激动,就对超华、利吉说,“你们俩刚来不久,不知道这个厂的‘水’有多深?更不知道分厂的人际关系有多复杂,聪明的人都躲就躲,生怕陷入内斗,实在没有办法,只好两边都不得罪,工作混一天是一日。”
“你说工厂的事,对我们来说遥远了一点,说说分厂你知道的事,我倒很感兴趣。”超华对此非常好奇,他想知道,在分厂成立不到四个月之际,工作那么繁多,为什么会出现老王说的那样?
见朝华面前就没有动,老王端起小酒杯,喊道,“孙师傅,来喝呀?”
利吉见状,急忙拿起杯子,向老王解释,“那家伙不胜白酒,一喝就高,还是我来陪你吧!”
鉴于初次见面,又是第一次小聚,为了显示礼貌,超华端起另一杯啤酒相陪。
“这还差不多,够意思,”见利吉、超华都来相陪酒,老王觉得有面,一口气把酒杯下肚。
“先从我说起吧,我来工厂五年了,开始在轴套车间实习、转正后从事工艺施工,任职施工技术员,那时候,也就是现在的李副厂,还是车间一把手,老魏是管生产的副主任,吕青山是工段长。”
喝酒壮熊胆,老王的话越来越多,他说,李副厂长高升后,老魏就接任他的职务,任车间主任,吕青山也升了一级,担任车间工会的负责人了。
老魏担任主任后,虽然有点强势,但对老吕也不错,两个人配合得也很默契,即便有点小矛盾,到李副厂长那里,就没有事了。
“他们为什么那么愿意听李副厂长差遣?”超华不解其惑。
“听说李副厂在车间待的时间很长,一手提拔了他们,给了他们机会,他们的今天是李副厂一手带出来的。”老王的说法,孙超华听了有些明白了。
“超华,不要打断老王思绪,我们洗耳恭听好不好?”李吉怕朝华插话,打断老王思路,得不到完整的故事说法。
“行、行、行,老王,您继续?”孙超华觉得张利吉,言之有理。
老王从小碟子中,抓了一把花生,继续讲着他的故事。
“李副厂长魄力很大,上任后大刀阔斧,把原来分散的车间,按照产品专业化分工,通过合并,组建了分厂,如铸造分厂、液压分厂、齿轮分厂、设备维修分厂,又在工厂内部实行统一计划,成本单独核算,确实给工厂带来了生机,因此,名声大振,成了工厂家喻户晓,人所共知的风云人物。”
“那不是好事,说明李副厂长不但有魄力,而且还有战略眼光,不愧为企业的领军人物。”超华听了又插嘴品头论足,心中很是敬佩。
老王看了超华一眼,“然而事实并非如你所想,老厂长离任时,正当大家都认为李副厂长,应该是最理想的厂长人选之际,却发生了大家都想不到的变化,原来的党委副书记成了工厂的当家人,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那是什么原因?老厂长不喜欢他?”利吉这次比超华还感兴趣,急不可耐地问。
“非也,李副厂长是老厂长一手直接选拔,并很用心栽培的人选,哪有不喜欢之理?”
见大家疑惑不定,老王又故伎重演,卖起“拐子”,不紧不慢地说道,“就因为他得罪了不少人。”
老王给大家解释说,这个工厂的中层干部,大多数都是来自搬迁到陕西的上海技校,而李副厂长得罪的那些人员,多数来源于此,他们联名上诉,李副厂长排除异己,专横跋扈。
上级部门感到事情动静闹得很大了,派工作组调查,发现他们说的有的是事实,有的纯属发泄私恨,看看这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如果支持李副厂长作为第一把手,会出现工厂混乱,最后为了平衡各方利益,保持工厂秩序稳定,老厂长不得不又推荐了另外一个人选,作为工厂的当家人。
“我觉得那个老厂长也太糊涂了,不能因为一些人搞些不能够见阳光的东西,就放弃了原则,改变自己做人的信念,把一手好牌搞得稀里糊涂,这不是像厂里的不正之风妥协吗?是可忍孰不可忍,对那些人太迁就了吧?”超华听了老王说道这里,觉得老王有点明哲保身了。
“这点也不能完成埋怨老厂长,老厂长虽然也是从上海搬迁过来的,是工厂的创始人之一,他没有在那些上海技校生中选拔接班人,足以说明他是个坚持原则,唯才是用的正直人,只不过……”老王又开始吊大家的胃口,让大家干着急。
“只不过什么?老王你怎么老是吊我们的胃口,难道小孙的酒没有管你个够吗?”张利吉,见他老是故弄玄虚,就直接戳穿他,让他不要再用了。
“我是想说,再好的猎人也难抵挡一群饿狼的围攻,何况面对一个人多势众的利益团体?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会抱团取暖,誓死一搏,有时退一步,甚至进三步,也许老厂长是这样考虑的吧。”
“我们又不是老厂长肚里的蛔虫,他怎么想的已无关紧要了,关键是给企业留下了后遗症。”孙超华听了老王的说辞,依然认为老厂长还是没有坚持自己的底线。
“这个吗?我说你们两个不要再较真了,你知道老厂长是谁吗?”老王突然又说到他们陌生的问题。
“我们了解他有用吗?人已不在场了,对我们已经是陌生人了。”利吉对此不感兴趣。
“可这个人的侄女在我们厂里还有一定的影响力?”
“谁,说来听听?”孙超华感到兴趣十足,非常希望知道。
“这个人虽然是经营计划科的副科长,但其影响力却很大,连现任厂长都给她三分薄面。”
“是不是叫余秀清”超华提名确认。
“你认识她?”这回王锁劳惊讶了
“不、不,只是听说而已。”超华得到确认以后,心中一惊,心想,侄女还在工厂,可不能再议论其叔叔了,隔墙有耳,如果传到她耳朵,自己以后就没有机会认识她了。
于是马上转移话题,问老王,“现任厂长就是那位前党委副书记,也是政工背景出身吗?”超华突然想起确认,因为他来厂报到时,好像闫处长跟他提过。
老王说,“是个出色的行家,人家关系平衡搞得游刃有余,还是老牌工农兵推荐时候的大学生”
“那后来呢?”孙超华问老王。
“后来,老厂长担心李副厂长有情绪,问他有什么要求,可以在他离任之前,完全满足,可这位副厂长要求就一个,不论谁当家,允许他把工厂没有完成独立核算的车间整合完成。”
“那新厂长一定会支持,这也是他上任希望看到的结果了。”利吉认为自己的看法不会错,就急于亮出观点。
“你说对了一半,李副厂长希望由老魏出任分厂厂长,但到了现任厂长那里,上海技校却推荐了原来装配车间的主任毛海大,就是现任副厂长。”
“那也可以呀,装配车间也涉及分厂最后的环节,至关重要。”超华根据自己最近实习考察了解,得到的结论,认为这样的安排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老王看了超华一眼,“可候厂长原来只是检验科长,到装配车间任职不到一年?”
“工厂的选任他的理由?”超华觉得人事任命,对一个单位至关重要,厂里不会不慎重考虑。
“说候厂长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强,老魏人际关系能力欠缺,不具备担任厂长资格。”
“会不会是厂长故伎重演,又是玩平衡?”超华不相信地问。
“这么回答很正确。”老王伸出大拇指,称赞超华。
超华却认为,自己很不相信的假设,竟然成了老王口中的正确结论,有点匪夷所思。
“那你为什么要借故躲避?”张利吉又提出疑惑很久,一直悬而未解的问题
“不想卷入是非旋涡是真实的想法,休探亲假是个合理的回避理由,咱是上专技校毕业,在这里没有根基,最好选择了躲避,谁都不如最好”老王回答了他的问题。
“听君一番言,季胜呆了三年,呆了这么长时间,今天才知道分厂还有这么多秘密,实在不可思议了。”
“不客气,我知道这些仅仅是皮毛,如果要比起来,姜易知才是工厂最有渠道的消息人士。”
“姜易知是谁?”超华好奇地打听。
“这个嘛,我知道他,原来大件车间的技术员,现在调到团委做干事去了。”一直没有开口的王军此刻插嘴,补充了对此人的背景描述。
“你咋那么熟悉?”利吉觉得有必要了解这个人。
“你们来得不久,还不十分了解,这个人全厂年轻人无人不知,是个很活跃、很有眼色、很会洞察世事的年轻人,放着技术专业不愿意干,特别喜欢做政工干部,认为露脸机会多。”老王给大家介绍了他的时候,有点羡慕,还猜测说,“说不定那天会找到你们的,因为你们现在还是团员身份吧?”
“在一个单位工作,成败得失全在于察言观色,是否会说话。古人说:好马出在腿上,能人出在嘴上,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也许你说的这个姜易知,擅长这个说话之道?”孙超华自我发问。
“是,如果我们找他的时候,就该办理退团手续了,快要超龄了。”超华很感慨,青年时代已不多日,马上要步入壮年了。
酒过三巡,王锁劳有点激动,就对超华、利吉说,“你们俩刚来不久,不知道这个厂的‘水’有多深?更不知道分厂的人际关系有多复杂,聪明的人都躲就躲,生怕陷入内斗,实在没有办法,只好两边都不得罪,工作混一天是一日。”
“你说工厂的事,对我们来说遥远了一点,说说分厂你知道的事,我倒很感兴趣。”超华对此非常好奇,他想知道,在分厂成立不到四个月之际,工作那么繁多,为什么会出现老王说的那样?
见朝华面前就没有动,老王端起小酒杯,喊道,“孙师傅,来喝呀?”
利吉见状,急忙拿起杯子,向老王解释,“那家伙不胜白酒,一喝就高,还是我来陪你吧!”
鉴于初次见面,又是第一次小聚,为了显示礼貌,超华端起另一杯啤酒相陪。
“这还差不多,够意思,”见利吉、超华都来相陪酒,老王觉得有面,一口气把酒杯下肚。
“先从我说起吧,我来工厂五年了,开始在轴套车间实习、转正后从事工艺施工,任职施工技术员,那时候,也就是现在的李副厂,还是车间一把手,老魏是管生产的副主任,吕青山是工段长。”
喝酒壮熊胆,老王的话越来越多,他说,李副厂长高升后,老魏就接任他的职务,任车间主任,吕青山也升了一级,担任车间工会的负责人了。
老魏担任主任后,虽然有点强势,但对老吕也不错,两个人配合得也很默契,即便有点小矛盾,到李副厂长那里,就没有事了。
“他们为什么那么愿意听李副厂长差遣?”超华不解其惑。
“听说李副厂在车间待的时间很长,一手提拔了他们,给了他们机会,他们的今天是李副厂一手带出来的。”老王的说法,孙超华听了有些明白了。
“超华,不要打断老王思绪,我们洗耳恭听好不好?”李吉怕朝华插话,打断老王思路,得不到完整的故事说法。
“行、行、行,老王,您继续?”孙超华觉得张利吉,言之有理。
老王从小碟子中,抓了一把花生,继续讲着他的故事。
“李副厂长魄力很大,上任后大刀阔斧,把原来分散的车间,按照产品专业化分工,通过合并,组建了分厂,如铸造分厂、液压分厂、齿轮分厂、设备维修分厂,又在工厂内部实行统一计划,成本单独核算,确实给工厂带来了生机,因此,名声大振,成了工厂家喻户晓,人所共知的风云人物。”
“那不是好事,说明李副厂长不但有魄力,而且还有战略眼光,不愧为企业的领军人物。”超华听了又插嘴品头论足,心中很是敬佩。
老王看了超华一眼,“然而事实并非如你所想,老厂长离任时,正当大家都认为李副厂长,应该是最理想的厂长人选之际,却发生了大家都想不到的变化,原来的党委副书记成了工厂的当家人,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那是什么原因?老厂长不喜欢他?”利吉这次比超华还感兴趣,急不可耐地问。
“非也,李副厂长是老厂长一手直接选拔,并很用心栽培的人选,哪有不喜欢之理?”
见大家疑惑不定,老王又故伎重演,卖起“拐子”,不紧不慢地说道,“就因为他得罪了不少人。”
老王给大家解释说,这个工厂的中层干部,大多数都是来自搬迁到陕西的上海技校,而李副厂长得罪的那些人员,多数来源于此,他们联名上诉,李副厂长排除异己,专横跋扈。
上级部门感到事情动静闹得很大了,派工作组调查,发现他们说的有的是事实,有的纯属发泄私恨,看看这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如果支持李副厂长作为第一把手,会出现工厂混乱,最后为了平衡各方利益,保持工厂秩序稳定,老厂长不得不又推荐了另外一个人选,作为工厂的当家人。
“我觉得那个老厂长也太糊涂了,不能因为一些人搞些不能够见阳光的东西,就放弃了原则,改变自己做人的信念,把一手好牌搞得稀里糊涂,这不是像厂里的不正之风妥协吗?是可忍孰不可忍,对那些人太迁就了吧?”超华听了老王说道这里,觉得老王有点明哲保身了。
“这点也不能完成埋怨老厂长,老厂长虽然也是从上海搬迁过来的,是工厂的创始人之一,他没有在那些上海技校生中选拔接班人,足以说明他是个坚持原则,唯才是用的正直人,只不过……”老王又开始吊大家的胃口,让大家干着急。
“只不过什么?老王你怎么老是吊我们的胃口,难道小孙的酒没有管你个够吗?”张利吉,见他老是故弄玄虚,就直接戳穿他,让他不要再用了。
“我是想说,再好的猎人也难抵挡一群饿狼的围攻,何况面对一个人多势众的利益团体?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会抱团取暖,誓死一搏,有时退一步,甚至进三步,也许老厂长是这样考虑的吧。”
“我们又不是老厂长肚里的蛔虫,他怎么想的已无关紧要了,关键是给企业留下了后遗症。”孙超华听了老王的说辞,依然认为老厂长还是没有坚持自己的底线。
“这个吗?我说你们两个不要再较真了,你知道老厂长是谁吗?”老王突然又说到他们陌生的问题。
“我们了解他有用吗?人已不在场了,对我们已经是陌生人了。”利吉对此不感兴趣。
“可这个人的侄女在我们厂里还有一定的影响力?”
“谁,说来听听?”孙超华感到兴趣十足,非常希望知道。
“这个人虽然是经营计划科的副科长,但其影响力却很大,连现任厂长都给她三分薄面。”
“是不是叫余秀清”超华提名确认。
“你认识她?”这回王锁劳惊讶了
“不、不,只是听说而已。”超华得到确认以后,心中一惊,心想,侄女还在工厂,可不能再议论其叔叔了,隔墙有耳,如果传到她耳朵,自己以后就没有机会认识她了。
于是马上转移话题,问老王,“现任厂长就是那位前党委副书记,也是政工背景出身吗?”超华突然想起确认,因为他来厂报到时,好像闫处长跟他提过。
老王说,“是个出色的行家,人家关系平衡搞得游刃有余,还是老牌工农兵推荐时候的大学生”
“那后来呢?”孙超华问老王。
“后来,老厂长担心李副厂长有情绪,问他有什么要求,可以在他离任之前,完全满足,可这位副厂长要求就一个,不论谁当家,允许他把工厂没有完成独立核算的车间整合完成。”
“那新厂长一定会支持,这也是他上任希望看到的结果了。”利吉认为自己的看法不会错,就急于亮出观点。
“你说对了一半,李副厂长希望由老魏出任分厂厂长,但到了现任厂长那里,上海技校却推荐了原来装配车间的主任毛海大,就是现任副厂长。”
“那也可以呀,装配车间也涉及分厂最后的环节,至关重要。”超华根据自己最近实习考察了解,得到的结论,认为这样的安排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老王看了超华一眼,“可候厂长原来只是检验科长,到装配车间任职不到一年?”
“工厂的选任他的理由?”超华觉得人事任命,对一个单位至关重要,厂里不会不慎重考虑。
“说候厂长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强,老魏人际关系能力欠缺,不具备担任厂长资格。”
“会不会是厂长故伎重演,又是玩平衡?”超华不相信地问。
“这么回答很正确。”老王伸出大拇指,称赞超华。
超华却认为,自己很不相信的假设,竟然成了老王口中的正确结论,有点匪夷所思。
“那你为什么要借故躲避?”张利吉又提出疑惑很久,一直悬而未解的问题
“不想卷入是非旋涡是真实的想法,休探亲假是个合理的回避理由,咱是上专技校毕业,在这里没有根基,最好选择了躲避,谁都不如最好”老王回答了他的问题。
“听君一番言,季胜呆了三年,呆了这么长时间,今天才知道分厂还有这么多秘密,实在不可思议了。”
“不客气,我知道这些仅仅是皮毛,如果要比起来,姜易知才是工厂最有渠道的消息人士。”
“姜易知是谁?”超华好奇地打听。
“这个嘛,我知道他,原来大件车间的技术员,现在调到团委做干事去了。”一直没有开口的王军此刻插嘴,补充了对此人的背景描述。
“你咋那么熟悉?”利吉觉得有必要了解这个人。
“你们来得不久,还不十分了解,这个人全厂年轻人无人不知,是个很活跃、很有眼色、很会洞察世事的年轻人,放着技术专业不愿意干,特别喜欢做政工干部,认为露脸机会多。”老王给大家介绍了他的时候,有点羡慕,还猜测说,“说不定那天会找到你们的,因为你们现在还是团员身份吧?”
“在一个单位工作,成败得失全在于察言观色,是否会说话。古人说:好马出在腿上,能人出在嘴上,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也许你说的这个姜易知,擅长这个说话之道?”孙超华自我发问。
“是,如果我们找他的时候,就该办理退团手续了,快要超龄了。”超华很感慨,青年时代已不多日,马上要步入壮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