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41章 弹劾与惊喜

作品: 历史正能量 |作者:乐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7-23 23:48|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永和帝对陈丰此时又是恼怒,又是欣赏。但无论如何这次陈丰确实是犯了错,引得西秦十几万大军入侵,肯定是要惩戒一番的。不过,就此将陈丰一撸到底,甚至押解进京惩办什么的就太过了。

更何况,陈丰有着非凡的武功,如今他在西秦境内大肆杀戮,西秦上下却是拿他没法。这样一个厉害的少年俊才,永和帝当然不会傻得真的严惩他,反而在惩戒之后,还得暗中重赏与他。

这些弹劾陈丰的朝臣他们显然忘了他们堂堂大夏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下意识的都将夏国当成了大秦的附庸国,所以这边陈丰得罪了大秦后,他们一个个都弄得好像陈丰得罪了他们的母国和主子一样,纷纷跳出来为主子说话。

对此,永和帝心知肚明。说难听一点,他们这些当官的,即便是改朝换之后,也可以继续当官,而他这个皇帝却是绝不可能继续当皇帝的。

尤其这百多年跟西秦结盟之后,他们夏国要仰仗西秦的鼻息,再加上西秦暗中的不断扶持和渗透,现在满朝文武一大半都是“保和派”,也就是拥秦派,只有一小半才是真正的保皇派,是忠于他们大夏和皇帝的。

偏偏,他这个当皇帝的拿那些保和派没有太多的办法,因为他们的人数太多了,牵一发动全身,何况身后还有西秦在暗中支持。这让他这个皇帝当的很窝囊。

“行了!”永和帝一声断喝打断了底下这些七嘴八舌弹劾陈丰的朝臣。

毕竟是一国皇上,该有的威慑力还是有的。这些人都看出了他的怒火,便都一个个的闭上了嘴,退回班列。

等到满朝安静下来后,永和帝才威严的开口道:“关于陈丰的事情,朕自有决断。你们就不要再议了。还有没有其他事情?”

一人此时站出来禀奏道:“启禀陛下,大秦使者昨日向微臣再次递交了国书,还是希望我们将陈丰拿办交由他们处理……”

永和帝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这事就不用再说了。他们递国书,你接着便是。”

将陈丰这样一位民族英雄般的人物交给西秦来处理,他可不想自毁长城。若是这么做了,他跟他的爷爷安庆帝又有什么两样

他的爷爷安庆帝名声可不好,而且在位十来年就驾崩了。对外他是得了重病猝死,但实际上却是被人杀死的。杀死他的人是谁,至今是个谜,但毫无疑问,跟他当年恩将仇报将林跃天林武圣诛九族有关。

陈丰这样的人,武功即便还没到超凡入圣的地步,但他如此年轻,超凡入圣只是时间问题。他的未来是无限的。而且国内有一个武圣坐镇,别的不说,肯定能够对西秦形成一定的威慑。

比如,这次他只身一人闯进西秦大开杀戒,甚至连一个郡王和两省总督都杀了。而偏偏目前看起来,西秦拿他没有办法。如此一来,自然让西秦对陈丰忌惮非常。

至于西秦使者时不时的递国书要他们严办陈丰,甚至要将陈丰交给他们处理,这种事情他是绝对不会做的。他好歹也是堂堂一国皇帝,即便比起西秦弱势,但也没有真正到对西秦俯首称臣的地步。

所以,对于西秦使者的抗议,永和帝便不当一回事。

当务之急之事,却是要调派兵力扼守各个通往关内的要害位置,不然西秦军队入关。

这里所说的关内在在夏国以前是指巨熊关以东,但现在却是指永安关以东,永安关距离巨熊关至少有800里之遥,而青山府距离永安关,也就不过百多里地。可见夏国当初丢失了多少国土。

面对这次西秦大军的入侵,他们大秦只能被动防守,这是百多年来养成的传统。甚至他们都做好了牺牲整个青山府的准备。

“还有没有事要启奏的?”永和帝再次开口询问。

这次底下没有人再说话。这让永和帝稍稍放松的同时,心里面也是有些不满。他们这大朝一般每半月才举行一次,或者有重大之事才召开。

如今召开了,却只是弹劾陈丰,对于如何抗击西秦的入侵,却是没有一人主动出面谈论。

永和帝心里一阵冰寒,这些食君之禄的,却不能忠君之事,要来何用?都可杀。

“各位爱卿,对这次西秦这次无故入侵我大秦,有何看法和对策?”

这时礼部郎中侯德榜出列说道:“启奏陛下,昨日西秦使者陈丰跟微臣说,只要我们将陈丰交由他们处置,他们便愿意撤兵,不然……不然,他说必将入关。”

满朝文武闻言不由哗然。西秦大军在他们眼里就如洪水猛兽一般,招惹不得。

以往百多年,即便两国互为盟约国,但西秦军时不时的也会入境夏国,但一般都只在关外,也就是永安关以外的地区滋扰一番就又回去了。

所以,到了现在很多人就都觉得西秦军跨过永和桥,进入他们大秦境内不是入侵,而是入境。只有入关,才算是真正的入侵。

但永和帝做为一国之尊,自然不会跟他们也一样的认为,别国军队动不动进入自己国内只是入境,而不是入侵。

“他们这是在威胁朕,威胁我们大夏吗?”永和帝有些愤怒的质问道。

侯德榜连忙低垂下了头,躬身道:“陛下,微臣当时也非常气愤,但奈何,这次西秦尽起二十万大军,个个能征善战,我大夏实难抵御。即便派遣大军阻击,也恐怕损兵折将,实不值当。”

侯德榜主管会同馆,而会同馆是负责接待外国使者的管理部门,也可以说外交部,平日里他跟西秦使者的关系是很不错的,这里面公家的关系,也有私人的关系。

现在满朝文武,很少有官员不想跟西秦交好的。于公,两国做为盟友,关系自然是越融洽越好,于私哪怕将来夏国被灭,他们这些官员说不定还是能保留原职的,当然有这层想法的不是大多数,但即便是少数也是相当可怕的。

这主要还是那句话,夏国积弱太久了,上百年的时间,一直处于西秦附庸国的位子上。没有人看好夏国能一直这么下去。尤其是在近几年西秦跟奥斯国的战争在减缓,甚至有停战的迹象之后,夏国的处境就更加的危险了。

谁都知道西秦从立国开始就一直以吞并夏国为目标,他们自己也毫不掩饰这个基本国策。

所以,若是西秦跟奥斯国这边达成停战协定,夏国真的很危险了。这次西秦十五万大军入侵,有可能就是一种试探和先头部队。

这点是永和帝最为担心的,也是他昨夜一晚上没睡好的主要原因。

所以,他现在已经越来越倾向于将自己的爱女嫁给夏国的太子了。两国百年后再次联姻,继续结盟,就能很好的缓和两国关系。他也相信凭借自己女儿的本事,将来一定能成为西秦的皇后、皇太后。

从而保证他们夏国再一个百年的和平。

“陛下,夏国使者太嚣张了。臣建议将他驱逐出境。另外,请调拨臣二十万兵马,臣愿意立下生死状将这次入侵我大夏的西秦军击退。”

说出这话的人是兵部右侍郎崔杰伟,他原先是西戍边军的将领,曾经有过跟大秦军多次的交战经验,最值得称道的一次是他率两千步兵硬撼西秦一千骑兵而不败,最后还逼得西秦骑兵主动撤退。

就因那场小规模的遭遇战,崔杰伟声名鹊起,从一名小将,被永和帝破格提拔为偏将,十几年后甚至升为西戍边军的副统领,七年前,他因为率领一万兵马主动阻击入侵夏国境内的五千西秦军,并杀伤了他们千余人,而引发了轩然大bo,也给他惹来了祸端,先是西秦使者严正抗议,而后是满朝弹劾。

也亏得永和帝的力保,才将他保了下来。只是不能再继续边疆为将了,只能调回京城,担任兵部右侍郎一职。但崔杰伟斗大的字认识不了几个,就是一名军汉和莽汉,让他坐办公室当官老爷,他真的很不适应,也适应不来。也不能真正的在兵部任职,履行职责。

所以,他这个兵部右侍郎只是个头衔,平日里也便不经常去兵部点卯,十天半月去一次就很不错了。

大家本来听得这番话又是震惊又是气愤的,结果循声一看,是崔杰伟这位莽汉,大家也就闭了嘴。这家伙的话,没有人会当一回事。而且这家伙可是有当朝殴打同僚的恶习。若是惹得他不高兴,这家伙真的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直接揍你的。

反正这家伙现在名头虽然是兵部右侍郎,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是闲汉,等于就只是挂个虚衔,平日里屁事没有,即便一撸到底对他也没太大损失。光脚不怕穿鞋的。所以,满朝文武,都是有些怕了这家伙。

永和帝一听崔杰伟这话,心里面很是欣慰。他做为一国之君,又不是笨蛋,什么样的人是忠臣,自然很容易就能判断的出来。那些面对西秦畏畏缩缩,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站在西秦那边说话的,肯定不是忠臣,反之虽然不一定也是忠臣,但肯定比那些人要好上许多。

而崔杰伟就是大大的忠臣,他是永和帝登上皇位至今第一位敢于跟西秦军硬刚的边军将领,如今满朝文武,也就只要他敢于直言,也敢于签下生死状,要与西秦硬刚。

即便他这个建议很鲁莽,但无疑说明了他的忠心。

“崔爱卿勇气可嘉,只是如今我大夏国库空虚,要调拨二十万大军,所费颇多,实不值当。但若是西秦大军不依不饶,想要入关,那说不得还得崔爱卿出马了。”

崔杰伟闻言又是失望又是期待的说道:“陛下,西秦就是豺狼,喂不饱也喂不熟的。这些年我们大夏被其勒索,予取予求,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气焰,依臣之见不如远交近攻,若是我们交好奥斯国,反而可能从奥斯国那边得来很多好处,而后再东西夹击西秦,即便灭了它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臣觉得,与其将七公主嫁给西秦太子还不如嫁给奥斯太子,跟奥斯国结盟,而后再夹击西秦,西秦不死也得残废,到时候,我们大夏也不用在看他们的脸色,更不用每年给他们纳贡了。”

众人听得这话,只有两个字来形容:愚蠢。

首先这种有关国策的事情,还真不好在这大朝,好几百人面前说出来,因为说出来肯定传到西秦那边去,被西秦肯定敌视;其次,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起七公主和亲之事,这等于是当众打皇帝的脸了。

另外,就是说纳贡了,即便大家知道这是事实,但夏国这边官面上的说法可是叫援助,无偿援助盟国各种物资,这可是大国风范和高风亮节。而崔杰伟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直接说出纳贡这两个字,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让大家的面子都有些下不来。

即便是永和帝,此时也是黑下了脸来。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莽汉。

尽管崔杰伟说的话很有道理,但大家听着都是觉得刺耳。

不过,永和帝心里面尽管听着难受,但也知道他是一片赤胆忠心,实在也不好说他什么。

“行了。你且退下吧。以后有机会,朕会让你率兵打仗的。”

崔杰伟闻言大喜,连忙拜谢道:“多谢陛下。”

侯德榜这时候又问道:“陛下,那西秦使节那边,微臣该如何回复。”

“这种小事,难道还要朕亲自说吗?”永和帝沉着脸喝问道,“告诉他,我们大夏不惧威胁。他们西秦军只要敢入关,我们大夏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这话一说,满朝文武顿时又是哗然,纷纷出列劝说永和帝不要说这样针锋相对的话,免得继续西秦。

看到这么多文武官员或为西秦说话,或畏惧西秦,永和帝的脸黑如锅底。

正在他要忍不住爆怒的时候,门外气喘吁吁的跑来一名宦官,直闯金銮殿,脚上勾到了高高的门槛摔了一跤后,他丝毫不管的,趴在地上大喊道:“捷报!捷报!大喜!大喜!圣上捷报啊!”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历史正能量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