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560章 穿越红楼 妄议朝政

作品: 历史正能量 |作者:乐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7-23 23:48|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第二天早上差不多九点多钟,贾琮才慢慢的出府坐上马车去皇宫。

依旧是先去了余庆宫找李焯。跟他闲聊了一阵,主要是在谈论他这次西南之行的事情。

李焯很好奇西南的山川地理和风俗民情,以及改土归流之策的执行情况以及善后事宜。

这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最后,在贾琮的提醒下,他才带着贾琮去见永顺帝。

这时候早朝已经结束,永顺帝在御书房接见了两人。

行礼过后,贾琮主动说道:“微臣这次过来觐见是向陛下你述职的。这是微臣的奏折。”

贾琮呈上了自己的奏折。戴权今日当值,亲自过来将贾琮的奏折转交给了永顺帝。

永顺帝接过翻了翻后便随手抛在了御案上,开口问道:“你给朕口述一下当初飞灵渡一战的详细经过,不得有丝毫隐瞒。”

贾琮闻言倒也没有隐瞒,毕竟当时飞灵渡一战他是最后带队到达战场的。只从这点上来说,他当然算不上有什么功劳。

他就仔仔细细的将当时从贾政他们那边听来的都说了一遍。

“朕听说你早在飞灵渡一战的前几天就已经定下了这一战的计策。如何将叛军引诱到飞灵渡,如何让冯唐率军提前埋伏在那边的山谷,你都计算好了。可有此事?”

贾琮也没有意外永顺帝知道这件事,毕竟知道这件事的人虽然不多,但也不少。而且无论是冯唐还是李怀华都没有替他们叔侄俩隐瞒的可能。因为若是皇上询问,他们隐瞒不报就是欺君。

当初上奏战功的时候,贾琮自己愿意将功劳大部分分摊给贾政和他们,他们是不反对。但若是让他们帮忙将这件事瞒着皇上,却是不可能的。

“是有这么回事。不过这个计策是我和叔父贾政一起制定的,并不是我一个人。”贾琮一脸坦诚的说道。

永顺帝略感欣慰的说道:“你倒是知道孝道。想着办法的捧你那个叔父。朕果然没有看错你。朕当初就知道派你去西南,肯定能为朕打开局面。因此,朕才破格提拔你叔父。没想到,结果比朕预料的还要顺利许多。朕心甚慰啊。”

“多谢陛下看重微臣。”贾琮一本正经的谢恩。

“如今西南云桂两省算是暂时安定下来了。我们大坤也总算有时间和精力北顾。如今北蛮对高丽步步紧逼,已经悍然派兵攻占了攻占了高丽的两个府县。先遣一万人马已经到达了绿鸭江畔。只要跨过这条江,距离高丽都城也就不过五六百里。形势迫在眉睫。你觉得我们大坤该如何处理?该不该派兵过去?”

贾琮连忙道:“如此军国大事,微臣不敢妄议。”

永顺帝皱眉摆摆手道:“你别忘了你还是奉议大夫,何况这里也没有外人。朕让你说,你就说。”

贾琮故作沉吟了好一会儿后,才缓缓开口道:“北庆亡我大坤之心一直不死。同样他们亡高丽之心也是不死。若是被他们顺利攻占高丽的话,北庆以后若是侵略我们大坤,就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了。不用随时防备着高丽在他们背后侵扰后方。所以,只从这一点上,高丽我们必须救。而且一定要坚决。此外,更不用说高丽是我们大坤的属国,年年进贡。若是我们大坤见死不救,那就丧失了大国信誉。让其他属国寒心。只这两点这高丽,我们就必须救。”

永顺帝也没有感觉意外,点头道:“你说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北蛮如今跟我们大坤依旧还是盟约国。若是轻启战端,两国可能就要撕破脸了。我们大坤还没有做好跟北蛮全面作战的准备。”

贾琮闻言微微一笑道:“若是只因为这个,其实很好解决。”

“哦,怎么解决?”永顺帝有些惊讶的问道。这个问题,可是难住了几位内阁大臣的。

贾琮轻轻一笑道:“只要我们将派出去的军队以志愿的形式参与高丽战事就可以了。即便北蛮因此指责我们,我们也有一个借口。”

第二天早上差不多九点多钟,贾琮才慢慢的出府坐上马车去皇宫。

依旧是先去了余庆宫找李焯。跟他闲聊了一阵,主要是在谈论他这次西南之行的事情。

李焯很好奇西南的山川地理和风俗民情,以及改土归流之策的执行情况以及善后事宜。

这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最后,在贾琮的提醒下,他才带着贾琮去见永顺帝。

这时候早朝已经结束,永顺帝在御书房接见了两人。

行礼过后,贾琮主动说道:“微臣这次过来觐见是向陛下你述职的。这是微臣的奏折。”

贾琮呈上了自己的奏折。戴权今日当值,亲自过来将贾琮的奏折转交给了永顺帝。

永顺帝接过翻了翻后便随手抛在了御案上,开口问道:“你给朕口述一下当初飞灵渡一战的详细经过,不得有丝毫隐瞒。”

贾琮闻言倒也没有隐瞒,毕竟当时飞灵渡一战他是最后带队到达战场的。只从这点上来说,他当然算不上有什么功劳。

他就仔仔细细的将当时从贾政他们那边听来的都说了一遍。

“朕听说你早在飞灵渡一战的前几天就已经定下了这一战的计策。如何将叛军引诱到飞灵渡,如何让冯唐率军提前埋伏在那边的山谷,你都计算好了。可有此事?”

贾琮也没有意外永顺帝知道这件事,毕竟知道这件事的人虽然不多,但也不少。而且无论是冯唐还是李怀华都没有替他们叔侄俩隐瞒的可能。因为若是皇上询问,他们隐瞒不报就是欺君。

当初上奏战功的时候,贾琮自己愿意将功劳大部分分摊给贾政和他们,他们是不反对。但若是让他们帮忙将这件事瞒着皇上,却是不可能的。

“是有这么回事。不过这个计策是我和叔父贾政一起制定的,并不是我一个人。”贾琮一脸坦诚的说道。

永顺帝略感欣慰的说道:“你倒是知道孝道。想着办法的捧你那个叔父。朕果然没有看错你。朕当初就知道派你去西南,肯定能为朕打开局面。因此,朕才破格提拔你叔父。没想到,结果比朕预料的还要顺利许多。朕心甚慰啊。”

“多谢陛下看重微臣。”贾琮一本正经的谢恩。

“如今西南云桂两省算是暂时安定下来了。我们大坤也总算有时间和精力北顾。如今北蛮对高丽步步紧逼,已经悍然派兵攻占了攻占了高丽的两个府县。先遣一万人马已经到达了绿鸭江畔。只要跨过这条江,距离高丽都城也就不过五六百里。形势迫在眉睫。你觉得我们大坤该如何处理?该不该派兵过去?”

贾琮连忙道:“如此军国大事,微臣不敢妄议。”

永顺帝皱眉摆摆手道:“你别忘了你还是奉议大夫,何况这里也没有外人。朕让你说,你就说。”

贾琮故作沉吟了好一会儿后,才缓缓开口道:“北庆亡我大坤之心一直不死。同样他们亡高丽之心也是不死。若是被他们顺利攻占高丽的话,北庆以后若是侵略我们大坤,就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了。不用随时防备着高丽在他们背后侵扰后方。所以,只从这一点上,高丽我们必须救。而且一定要坚决。此外,更不用说高丽是我们大坤的属国,年年进贡。若是我们大坤见死不救,那就丧失了大国信誉。让其他属国寒心。只这两点这高丽,我们就必须救。”

永顺帝也没有感觉意外,点头道:“你说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北蛮如今跟我们大坤依旧还是盟约国。若是轻启战端,两国可能就要撕破脸了。我们大坤还没有做好跟北蛮全面作战的准备。”

贾琮闻言微微一笑道:“若是只因为这个,其实很好解决。”

“哦,怎么解决?”永顺帝有些惊讶的问道。这个问题,可是难住了几位内阁大臣的。

贾琮轻轻一笑道:“只要我们将派出去的军队以志愿的形式参与高丽战事就可以了。即便北蛮因此指责我们,我们也有一个借口。”

第二天早上差不多九点多钟,贾琮才慢慢的出府坐上马车去皇宫。

依旧是先去了余庆宫找李焯。跟他闲聊了一阵,主要是在谈论他这次西南之行的事情。

李焯很好奇西南的山川地理和风俗民情,以及改土归流之策的执行情况以及善后事宜。

这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最后,在贾琮的提醒下,他才带着贾琮去见永顺帝。

这时候早朝已经结束,永顺帝在御书房接见了两人。

行礼过后,贾琮主动说道:“微臣这次过来觐见是向陛下你述职的。这是微臣的奏折。”

贾琮呈上了自己的奏折。戴权今日当值,亲自过来将贾琮的奏折转交给了永顺帝。

永顺帝接过翻了翻后便随手抛在了御案上,开口问道:“你给朕口述一下当初飞灵渡一战的详细经过,不得有丝毫隐瞒。”

贾琮闻言倒也没有隐瞒,毕竟当时飞灵渡一战他是最后带队到达战场的。只从这点上来说,他当然算不上有什么功劳。

他就仔仔细细的将当时从贾政他们那边听来的都说了一遍。

“朕听说你早在飞灵渡一战的前几天就已经定下了这一战的计策。如何将叛军引诱到飞灵渡,如何让冯唐率军提前埋伏在那边的山谷,你都计算好了。可有此事?”

贾琮也没有意外永顺帝知道这件事,毕竟知道这件事的人虽然不多,但也不少。而且无论是冯唐还是李怀华都没有替他们叔侄俩隐瞒的可能。因为若是皇上询问,他们隐瞒不报就是欺君。

当初上奏战功的时候,贾琮自己愿意将功劳大部分分摊给贾政和他们,他们是不反对。但若是让他们帮忙将这件事瞒着皇上,却是不可能的。

“是有这么回事。不过这个计策是我和叔父贾政一起制定的,并不是我一个人。”贾琮一脸坦诚的说道。

永顺帝略感欣慰的说道:“你倒是知道孝道。想着办法的捧你那个叔父。朕果然没有看错你。朕当初就知道派你去西南,肯定能为朕打开局面。因此,朕才破格提拔你叔父。没想到,结果比朕预料的还要顺利许多。朕心甚慰啊。”

“多谢陛下看重微臣。”贾琮一本正经的谢恩。

“如今西南云桂两省算是暂时安定下来了。我们大坤也总算有时间和精力北顾。如今北蛮对高丽步步紧逼,已经悍然派兵攻占了攻占了高丽的两个府县。先遣一万人马已经到达了绿鸭江畔。只要跨过这条江,距离高丽都城也就不过五六百里。形势迫在眉睫。你觉得我们大坤该如何处理?该不该派兵过去?”

贾琮连忙道:“如此军国大事,微臣不敢妄议。”

永顺帝皱眉摆摆手道:“你别忘了你还是奉议大夫,何况这里也没有外人。朕让你说,你就说。”

贾琮故作沉吟了好一会儿后,才缓缓开口道:“北庆亡我大坤之心一直不死。同样他们亡高丽之心也是不死。若是被他们顺利攻占高丽的话,北庆以后若是侵略我们大坤,就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了。不用随时防备着高丽在他们背后侵扰后方。所以,只从这一点上,高丽我们必须救。而且一定要坚决。此外,更不用说高丽是我们大坤的属国,年年进贡。若是我们大坤见死不救,那就丧失了大国信誉。让其他属国寒心。只这两点这高丽,我们就必须救。”

永顺帝也没有感觉意外,点头道:“你说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北蛮如今跟我们大坤依旧还是盟约国。若是轻启战端,两国可能就要撕破脸了。我们大坤还没有做好跟北蛮全面作战的准备。”

贾琮闻言微微一笑道:“若是只因为这个,其实很好解决。”

“哦,怎么解决?”永顺帝有些惊讶的问道。这个问题,可是难住了几位内阁大臣的。

贾琮轻轻一笑道:“只要我们将派出去的军队以志愿的形式参与高丽战事就可以了。即便北蛮因此指责我们,我们也有一个借口。”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历史正能量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