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一百四十七章

作品: 穿成男主大丫鬟 |作者:倾碧悠然 |分类:幻想奇缘 |更新:05-21 02:09|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旱灾是肯定的, 暂时还能掌控住局面, 平静下面只需要一点点火星, 就能烧起来。

本来江成轩以为, 就是要乱, 也是其他县城应该是最先乱起来, 可他万万没想到, 最先闹事的居然就是阳县。

商人本性在此时却暴露无疑,为了银子真的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比如吴州各县城里,最先关门的居然是粮铺, 不是粮食已经卖空,而是想等别人都没有粮食时再拿出来卖,到那时, 涨价不是一点点。

阳县也不例外, 江成轩早就预料到会这样,他已经暗地里给了李仓粮食, 让他的粮铺不要关门, 只是每人每日只能定量买, 其他的本来已经关门的粮铺看到李仓铺子里的粮食源源不断, 又怕银子被李仓一个人赚走。

毕竟李仓和知县江成轩的关系好是阳县百姓都看在眼里的, 只好重新开门,万一李仓的粮食始终卖不完, 他们的粮食不就砸手里了?

也是因为这样,江成轩觉得只要有粮食卖, 百姓就没有那么恐慌。

可千防万防却防不住有心人陷害。

本来整个吴州都受了灾, 阳县因为气候的缘故,比其他地方好了许多。

隔壁的陆县在吴州甚至是盛国都是出了名的繁华,不少灾民第一反应自然是涌进陆县,不过短短半个月,陆县的大街小巷就住得满满当当。只出了百姓不能去的那几条街。

陆县的粮铺里的存粮急剧减少,知县郑华忠一开始不让粮铺关门。看到这模样急了,再这样下去,等到再没了粮食,饿狠了的灾民就会开始抢了,到那时,陆县绝对会一团乱麻。

苦思冥想了几日,他把眼光落到了吴州除陆县外最繁华的阳县,尤其去年和今年上半年,阳县的屋子造了一大片,且全部卖出,看起来颇为壮观。眼看着就要赶上陆县的繁华了。

他关闭了城门,站在城墙上对着城密密麻麻叫嚣着想要进城的人道:“陆县也受了灾,现在城里已经挤满了人,不是本官不给你们活路,实在是无能为力,如果放你们进城,那么城里的百姓和你们都活不下去,大家只能一起死。”

下面的灾民一听就急了,没道理让别人进城不让他们进,让别人活,而他们不过是来得晚些,就只能饿死不成?凭什么?

看着下面的闹哄哄的人群,知县郑华忠嘴角微微勾起,大声道:“隔壁的阳县今年收成比陆县要好,你们为什么不去那里?素闻阳县知县江大人是个明察秋毫的好官,一上任就揪出来暗藏了几年的大案,你们要是去了阳县,他一定会保你们不会饿死......”

城内的百姓也在观望,他们也怕郑华忠不自量力放人进来。闻言也暗暗希望城外的灾民去隔壁阳县,于是,江成轩的名声传得越来越响,在灾民嘴里的江成轩,简直就是个大善人。

不过短短两日,阳县涌入了大批百姓,都拖家带口,且争先恐后进城,就怕像陆县那样,进城晚了就进不去了。

李仓的粮铺外面日夜都有人排队,有的人家中不是没有存粮,只是怕外面进来的人买空了粮食。

买粮食倒是其次,等这些人手里的银子花完,就是乱起来的时候。

江成轩自然知道大批灾民涌入城中,眉头皱了起来。里面只有少数人有银子,大多数的人只有一身衣衫,还是破旧的衣衫。更不要说包袱什么的,肯定是没有的。

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人饿死,没办法,只好开仓放粮,可也有条件,须得去城郊外做工,不拘老幼妇孺,只要去做,就能每人一日领两个粗粮馒头。

九成的人自然是愿意的,只要能活命,干活算什么。这也是官府这百姓心里积威甚重,轻易不敢闹事。

可剩下的一成人坚信江成轩是个善人,不愿意做事。但也想领粮食,还嫌弃两个馒头太少太杂。

江成轩回后衙时,已经夜深,后衙内院里的烛火却没熄灭,他远远看到后,疲惫的脸上嘴角笑意绽开。

周沫儿坐在屋子里,手里抱着孩子轻轻摇啊摇,眼看着孩子就要睡着,江成轩推门声响起,孩子一瞬间就睁开了眼睛,黑黝黝的眼珠正正看着周沫儿,她的嘴角扯起一抹无奈的笑意。

江成轩进屋时,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形,周沫儿脸上慈爱的笑意被他看在眼里。他只觉得心里圆满。

“回来了?”周沫儿放下孩子站起身,走到桌边倒了杯茶递给他。

“这几日情形如何?”周沫儿顺口就问。

江成轩喝了茶,冷笑道:“总有人以为我是个善人,不想干活还想吃饭。”

周沫儿皱眉,这样的先例可不能开。只要一开,他们就会官府予取予求,到时候可能就会嫌弃吃不饱,或者是每日粮食太少。

江成轩再有本事,也存不下这么多人吃的粮食,只不过可以缓冲一二,大头还是要靠朝廷才行。

“上面有没有消息?有说什么时候赈灾吗?”周沫儿走过去,捏了捏他的肩。

“最快也要半个月以后。”江成轩叹气,想了想又道:“你可要回京?我让可靠的人送你们母子回去。”

“我不回去。”周沫儿语气坚决。

江成轩早在一开始刻意囤粮时,就提过让她们母子回去。被周沫儿拒绝。此时他再次提起,显然阳县已经快要控制不住,这一次可不是上次围住县衙那种小打小闹。这次这些人都是饿狠了的灾民,要是闹起来,说不定会出人命。

周沫儿不肯离开,江成轩其实很高兴,他只是防患于未然,万一闹起来,他不一定能保护到周沫儿母子。

不过,他们不离开,就只能不让那些人闹。

第二日,江成轩把灾民全部带到城郊,还是他再三保证绝不会关城门,才把这些人带了出来。

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干活的,于是,后来盛国有名的避暑胜地,热火朝天的开始了。

不愿意干活的人被手拿兵器的官兵赶到一起,确实不用干活。只站在一边就看着他们做事,等到了吃饭的时辰,干活的人一人两个馒头,不干活的除了幼儿外,一人只有半个。

半个馒头只能保证他们不被饿死而已。江成轩说了,这已经是他的极限,总不能让干活的人吃不饱吧?此话一出,顿时,干活的人就以戒备的目光审视着那些看着的人,还隐隐不屑。

就这样,边上闲着的人在忍受了干活的人两天的鄙视和戒备疏离后,有三成的人表示,愿意和他们一起干活。又一日,又有三成。五日过后,再没有人在边上看着了。

城里没有了闹事的人,江成轩却没有放松下来,相反,他慢慢的焦灼起来。眼看着库房里的粮食一日日以速度极快的消失。等到粮食没了,那些人肯定是不依的。

“不如在里面加些野菜?”周沫儿如此道。

江成轩想了想,摇摇头道:“阳县城外不少当地人就靠着野菜活命,那些灾民太多,要是都吃野菜,多少人挖都来不及。”

周沫儿一开口就知道自己说了蠢话,想了想道:“你不是有李湖的银子放在库房,不如拿出来都买了粮食......”

江成轩眼睛一亮,笑道:“你果然是贤内助。”

那些银子江成轩从来没有惦记过,放进库房他就忘记了,此时被周沫儿提起来,才想起那笔为数不少的银子,用在此时正是好时候。

第二日,江成轩吩咐李仓将城里的粮铺东家召集起来,不过短短一个时辰,不少粮食就悄悄拉进了县衙库房。

粮铺关门歇业,没有粮食吃的百姓也加入城郊造屋子。

不过,县城里的当地人家中大多数都有存粮,出去干活的人始终是少数,江成轩也松了一口气。

何季和蒋平对于江成轩动用那笔银子表示赞同。事实上他们在江成轩面前,反对也没用。

终于,半个月后,由朝廷派兵押送的粮食浩浩荡荡到了阳县,最开始看到的还是在城郊造屋子的众人。一瞬间,欢呼声起。

江成轩当时也在,看到长长的车队慢慢过来。直到这时,他才长长吐出一口气。

阳县县衙自然是有存粮的,一开始灾民入城,江成轩没有关闭城门,何季和蒋平虽没有提出异议,只暗暗把家中的粮食都藏得更好了些,还把家中的亲戚都接了过来。以期能在灾民闹事时抵挡一二。

朝廷没有下令开仓放粮,江成轩就已经私自开了库房,灾民才没有闹起来。开就开了,开了后何季和蒋平就担忧要是粮食吃完,离灾民闹事也就不远了。

他们眼看着县衙库房里的粮食一点点减少,就连以前存得发霉的粮食都吃完了,他们的心里也觉得完了。

可是没有,江成轩不知哪里来的粮食,继续养着城外的那些难民。后来更是提出想要动用李湖的那笔本该属于李仓的银子,他们自然也没异议,心里真心期望江成轩能力挽狂澜,要不然他们就算是没有在灾民闹事中受伤,也会被朝廷清算过失。

看着江成轩把银子运出,只是暗暗奇怪,都这时候了,银子有什么用,都买不到粮食了。

可是江成轩就是有办法,能让城里的那些粮铺把粮食卖给他。要知道一开始何季和蒋平还暗地里找过他们不止一次想要买些粮食,看在他们的身份上,也只卖一点点。

好在,如今不用担忧了。

何季和蒋平看着接连不断的马车运着一袋袋粮食进县衙库房。如此想到。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穿成男主大丫鬟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