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70章 皇恩浩荡

作品: 风水大宗师 |作者:三两二钱 |分类:悬疑灵异 |更新:10-31 23:15|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因为杨家的关系,冯金巧与生父冯知县早已断绝了父女关系,甚至在冯知县亡故之时都有遗言不准许这个女儿回来吊唁,冯金巧与几位哥哥的关系更是紧张,但是若说冯家还有人跟这个不要娘家的冯金巧来往,那就当属冯远征,冯远征自小就喜欢这个女强人一样的姑姑,因为偷偷从家里跑出来去九道河子玩耍屁股上没少被打板子,后来冯知县死后,冯金巧的两位哥哥也相机亡故,冯远征算是世袭了祖父的官职,这时候冯金巧才算与娘家缓和,更是由自己的侄子亲自带着去冯家祠堂里给冯知县上了香。在各地灾民都逃往洛阳的时候,洛阳县衙里对于是否开门让灾民进城分为两派,一派人说倘若不让灾民进城,这些灾民饥寒交迫饿死城外不说,真的危机了他们的性命,那他们干脆也就剪发为乱,毕竟饿死与暴乱之间很好选择。

另一派则说洛阳虽然算是整个河南少存的净土,但是外面灾民的数量几乎与洛阳人口持平,放任灾民进城,洛阳人如何能养活这些灾民?灾民入城后不说里面是否会有乱民混入,倘若让洛阳城的百姓都无口粮,那洛阳必将大乱,这一派人还有一个依仗就是洛阳民意,洛阳人没有几个肯让这些灾民进城的,甚至都有人放出话来,若灾民进城则洛阳大乱。

不是冯远征没有主心骨,而是这等事情上,尚且年幼的他拿不定主意,他拿不定主意了怎么办?他去了九道河子找到了自己的姑姑冯金巧,打小对冯金巧的崇拜让他对冯金巧这个姑姑有莫名的信仰。

冯金巧对洛阳城此时的景象怎会不知?对于侄子的询问她笑道:“这等大是大非之事,我一个妇道人家本不该插嘴,但是你算是我娘家侄子,咱们不是外人,远征,你当真忍心外面那些灾民全部饿死,或者被逼无奈选择跟着那群乱民造反?”

“若是忍心,就不必来请姑姑拿主意,但是若不忍心,不说洛阳百姓不答应,就是洛阳粮仓也无法接济这些难民。”冯远征为难的说道。

“远征,你可知姑姑的公公杨奉贤?”冯金巧问道。

“杨公乃是洛阳人心中的青天大老爷,杨公遗像还在城中立着,远征如何不知?”冯远征道。

“老百姓最为愧,老百姓最无畏,乱民们让他们流离失所,他们何错之有?洛阳乃是他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洛阳城若不接下他们,若是要他们的命,那造反又如何?”冯金巧说道。

“那姑姑的意思是开城门?”冯远征试探性问道。

冯金巧点头道:“你祖父与我断绝父女关系,无非是因为杨家钱财,可是杨家仁义传家,我公公杨奉贤与你姑父杨如是二人皆在洛阳城大难之时于万民有恩,我如何忍心祸害他们祖业?这些钱入了冯家,不过是挥霍或者你祖父买官之用,若在杨家便可救民于水火之中。”

“姑姑苦心,远征自小就懂。”冯远征说道。

冯金巧道:“开城门接难民,需讲究方法,洛阳人不答应,这有我,以杨家在洛阳之威望,有我站出来说话,并且我可举杨家之财力接济难民,全部难民可来九道河子,杨家能让他们填饱肚子几日那就几日。”

“可是这毕竟不是办法。”冯远征叹气道。

“开城门之前,你可与那些乱民约法三章。如此如此方可。”冯金巧缓缓的说道。

冯远征听完,跪在冯金巧面前道:“姑姑真乃巾帼之人!”

“妇道人家见识浅薄,别误了你的前程就是了。”冯金巧说道。

——冯远征快马而回,到了县城直接上城楼对着城外灾民喊话道:“洛阳可开城门接你们入城!”

灾民们瞬间沸腾。

冯远征又道:“可是你们也知,洛阳城小,就算是洛阳人不吃不喝,也定不够我们大家之口粮。洛阳有杨家,就是杨奉贤杨公嫡系之家,今杨家愿捐出家产购置粮食给大家活命之用。”

灾民们跪拜。

“洛阳和杨家只能救急,却不能救命!如今灾民祸乱天下,导致尔等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一切都是拜他们所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洛阳城虽小,却是我们最后容身之所,我冯远征今日愿意起兵护城,你们可想跟我一起护我城池,夺回家园?”

一时之间,响应者众。

——洛阳城开城门,杨家举家之力,为灾民设立粥棚,更搭简易房屋让灾民有安身之所,灾民之中老弱妇女病残之人于九道河子附近安家,杨家的亲家李家,城东大药房又免费为灾民们诊治医病防止出现疫情。

灾民之中青壮劳力者感恩洛阳杨家恩德,有谢知县冯远征收留之恩,既然家眷能活命,就踊跃参军。

半月之内,冯远征竟收三万兵马,虽无盔甲兵器,但是军民齐心,乱民们几次攻城皆兵败而退。

一月后,洛阳竟有兵马六万。

城中粮草已告急,冯远征领兵出城,收复南阳许昌,两战皆是大捷,领兵马十万。一时之间,乱民闻冯远征洛阳兵之名,皆望风而逃。

——自白莲为祸以来,各地官员大多弃城而逃,鲜有抵抗者也都因寡不敌众而死,朝廷八旗军出军作战更是不堪一击,洛阳城之大捷传入京城震惊朝野,嘉庆皇帝与朝堂之上拿着捷报亲自让大臣们一一穿越,让他们视为典范。

冯远征由七品知县直接升至河南总督,执掌河南。如此之恩宠前所未有。

冯远征又上奏折表冯金巧之功,说开城门引灾民从军之策皆出自与冯金巧,冯金巧又举杨家之财力接济难民,让难民安身立命才有报国杀敌之心。

嘉庆皇帝本不知谁是冯金巧,但是略一查证,此女竟然是杨奉贤儿媳,昔日洛阳大善杨如是之发妻,那杨奉贤更是自己钦赐金头安葬之人。又闻杨家多舛多难,杨家几代家主皆是早年亡故,只有冯金巧与杨当国婆孙二人。这一家杨奉贤杨如是二人都有大功,这女子在国难当头之时却有巾帼之胸襟。

嘉庆皇帝下旨,冯金巧冯氏封为一品诰命夫人,杨家几门仁义传承,请杨家幼子杨当国入京为太子陪读。

皇恩之浩荡一时无二。

嘉庆皇帝更是下旨,各地效仿洛阳可引民为军,地方团练诛杀反贼。

——而此时的杨当国在哪里?他不在洛阳,就在京城里的杨家跟着弯背老六练刀。当圣旨下到杨家的时候,杨文广也颇为惊叹,想不到洛阳的这个本家竟然有如此之殊荣,而且就连杨文广也不得不感叹杨当国这个孩子的运气。

年纪轻轻,能师从弯背老六学习刀法。

如今又为太子陪读,太子日后乃是一国之君,陪读之人,乃是日后国之重臣!

——是夜,乾清宫,诸葛忘我于乾清宫面见皇帝。他跪伏在地上,递上了那一封龙虎山老祖宗亲笔写的信,嘉庆皇帝拆开信,信里只有三字:杨当国。

“这是何意?”嘉庆皇帝问道。

“圣上可知我几个月前曾回师门一趟?”诸葛忘我道。

嘉庆皇帝点头道:“朕以为不问,你就不会说了。”

“贫道是回师门,请师尊为陛下想出安国之策,回师门之时却未曾见到师尊,掌教师兄给了贫道这封师尊亲笔信,信里有杨当国一名,说实话,贫道本不知何意,皇上博古通今想必之后杨家为天子收国门一事,贫道本以为师尊的意思是乱世又有良将出如同杨家为天子当国一样,近日适逢听到洛阳战事,更听闻皇恩浩荡封杨家幼子为太子陪读,那杨家幼子竟然名为杨当国,这才知师尊之意。贫道又派人去了洛阳,仔细研读杨家之风水格局,杨奉贤为官洛阳圣上当年都颇为赞赏本欲加封却不幸被贼子所害,杨如是与洛阳大灾时救民有功,如今冯氏又安数万灾民,道家有云因果轮回,那杨家这三代行善积德乃是天大的祖荫庇佑,可是杨家却香火凋零只留这幼子,此子独占杨家祖上三代恩德,本身就是前途不可限量。”诸葛忘我道。

“你的意思是?”嘉庆皇帝皱眉问道。

“陛下有所不知,这杨当国大有来头。”诸葛忘我继续说道。

“哦?”嘉庆皇帝放下奏折,彻底来了兴趣。

“昔日此子上青龙山拜师学艺,青龙山三清祖师降下法旨云鬼子临世天下大乱。”诸葛忘我道。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风水大宗师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