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91章

作品: [快穿]红楼虐我千百遍 |作者:朱大概 |分类:幻想奇缘 |更新:09-20 04:06|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当今的心思淑妃也知道一些,看似对那个贾元春优容有加, 实际上还不是为了安抚太上皇?人家身后的荣国府可是太上皇一直信重的四王八公之一。

其实宫里的高位妃嫔的心思, 都与当今差不多:能封妃封嫔的, 家世都不会太差,又怎么会把一个名义上是国公府嫡女,实际上却只是个五品官之女的贾元春放在眼里?可偏偏这个女史是太上皇亲自放在皇后宫里的,就是皇后也得对她高看一分,这些高位的妃嫔可不就也得捏着鼻子忍着?

表面是忍也就忍了,让她们心里没有怨气, 那还真是难为人了——一个摆明了来抢圣人宠爱的人, 还天天端着一幅我最贤淑、我最规矩、我最知礼的架子。你倒是在自己屋子里贤淑呀?却又偏偏天天去给太上皇去请安, 这就是你的规矩、就是这样知礼的?!

这宫里除了皇后,别的女人说白了也就是当今的妾, 一个妾你贤淑知礼个屁, 真贤淑知礼的又何必上赶着给人做妾?!你天天摆出这样的姿态, 又让那些已经成了妾的人情何以堪。

于是当今的后宫, 对待贾元春的态度那是空前的一致,那就是贾元春反对的, 她们大家就是要支持。这也就是为何宝钗不过是一个从六品的女官, 献上的千秋节礼会得了大家一致称赞, 还没有人找麻烦的原因——谁让贾元春没等人家的礼物献上,就想着毁了人家的心血的?

所以宝钗的千秋节礼, 就这样在后宫的同仇敌恺下, 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 还没有人找麻烦。淑妃不是没见到宝钗献上千秋节礼后几日的惴惴不安,可是那时她觉得宝钗正需要这样的磨练,才没有提醒她。

就象是今天当今提出让宝钗去见家人,淑妃还是不会提醒宝钗:圣人身为帝王,哪儿能没有自己的傲气!敷衍一个小小的女史,让当今觉得自己身为至尊的骄傲被轻视了,也就是再正常不过后事儿。现在宫里出现了一个不拿贾元春当一回事儿,甚至与她隐隐敌对的,当今自然愿意做个人情给这个人。

这无关淑妃是不是醋海生波——到了淑妃这样的年纪,就算是做出吃醋的举动来,也不过是为了自己还有儿子谋求更大的利益——她仍然认为,宝钗尽管已经比同龄的女孩要沉稳了,可是还不太适合宫里的明争暗斗,还需要磨练。

而最好的磨练,不是把道理给她掰开揉碎了讲清楚,是让她自己从一件件事儿中得到经验与教训,最后做到真正的处变不惊。

宝钗并不知道自己只是眼角红了一下,就让当今与淑妃各有思量,现在她要琢磨的,是薛家突然进京的事儿,还有就是如何让薛家即使进了京,也与贾家离得远远的。

她心里十分清楚,就算是自己今天已经与薛姨妈说了那么多,可是薛姨妈会不会原原本本地将自己说的话,传给薛父是未知数,而薛父能听进去多少更是未知数。

要是什么时候能亲见薛父一面就好了。宝钗心里暗暗琢磨着这事的可行性:再有两天就是年三十了,宫宴薛家是想都不用想的。至于薛父曾经给她说的那些暗线,有一个小安子公公,别的人还敢让他们带话?宝钗还没天真到那种程度。

再接下来的过年期间,高位妃嫔们也可以召见一下自己的家人,可这同样与宝钗一个小小的从六品女官无关。那就只能是看哪天淑妃心情好,自己能出宫与家人相见了。

可是这个时代的宫规,对内外交通还是十分严格的,一个不小心就会扣下一顶窥视帝踪的帽子,就算是宫女们都是良家出身,偶尔也可以见一下家人,那也仅限于女性亲属,还只是在神武门外的宫墙下。

“唉,”宝钗叹了一口气,要不是事关自己完成任务,她才不愿意再与薛家扯上什么联系。可是现在看来自己完成任务越来越难,就算是她再有心理准备,还是有些受打击。

“女官今天见了老夫人,家里有什么不如意吗,怎么倒叹起气来?”一边的秋兰见宝钗从正殿回来,就一直没有说话,还时不时地叹上一口气,少不得关心自己主子的心情:这都快过年了,要是主子的心情不好,她这个做奴婢的,也过不好年不是。

“那你家里可如意不如意?”宝钗不再想自己的烦心事,转而问起了秋兰来。

秋兰从自己家里回来,那可是一直心情不错,要不是看出宝钗情绪不高,早就要与她说道说道了:“回女官的话,奴婢家里好着呢。上回女官还赏了钱,家里年货都备齐了,屋子也重新刷过了,看着比往年利落多了。”

这多好,只要年货备得足,一家子衣食无忧就已经高兴得不得了,再能重新刷一下屋子,已经算是锦上添花了。难怪人家说“知足常乐”,看来自己还是不知足呀。

暗里鄙视了自己一下的宝钗,也就脸上带笑地与秋兰说起了她家中的长短,也算是转换一下自己的心情。要不别人都要过年,自己这里满腹心事的样子,让有心人再抓了小辫子也是不美。

好在宝钗性子里不是伤春悲秋的,又从第二日起就与裳梨宫上下一起忙年,也就把那些宫外之事暂放在了一边:反正她比贾元春年岁小,还有大把的时间。

宫里过年,比宫外分外讲究,那些妃嫔们不光要在宫宴上想法子出点彩,还要给太上皇、当今和皇后贺年,哪个不得卯足了精神?光是过年期间的衣饰,已经让宝钗这个管着淑妃衣饰之事的女官脚不沾地了。

内务府就算是克扣,也得看人下菜碟,象是淑妃这样有子的高位妃子,他们只有捧着敬着的。因此淑妃得到的年例之多,让已经见识过富贵的宝钗也是暗暗咋舌不已。

与碧桃一起定好了淑妃从初一到初五的衣服、头面,再挑出备用的,还得让淑妃一一过目,才算是完了差事。接下来还得看看自己的衣服、首饰可有不妥之处,宝钗再抬起头看四周的时候,宫里已经是处处火树,片片银花了。

新年,真的来了。

今年的宫宴,仍是在奉天殿举行,淑妃带着宝钗等过来的时候,除了太上皇与帝后,别人都已经坐定了。就见淑妃甫一落座,眼睛已经看向了皇子席。

皇子那边最小的四皇子过了今夜也七岁了,四兄弟各安一席,分长幼一字排开,倒是谁也不扰了谁。三皇子见自己的母妃过来,早早地离了席,直到淑妃坐下,自己才重新坐到位子上,那眼睛也时不时地转到淑妃身上。

贤妃在一边笑道:“老三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比老二那个没心没肺的强多了。”

淑妃知道贤妃对自己的二皇子向来着紧,再说也没有在宫宴上说别人孩子不好的理:“姐姐也别太不知足了。二皇子若还不算孝顺的,姐姐只把头上的簪子赏我就是了。”

贤妃就举手扶了扶自己儿子孝敬上来的簪子,笑道:“你急个什么,老三也就是三四年的光景。”

这话说得却是二皇子已经到了开牙建府的时候,当今也早已经将他的府邸划定,二皇子少不得经常出宫去看看自己府邸建设的进度。出宫的时候多了,哪儿能只是去自己的府邸,内城各处当然也得转一转。这一转之下,宫外的新鲜玩意也会买回来让人敬献给贤妃。

刚才淑妃所说的簪子,就是二皇子献给自己母妃生辰时的礼物,金镶红宝五凤钗,据说还是二皇子亲自画的样子,由着京中老字号能工巧匠打造,独此一份的东西。也不怪贤妃时常戴出来显摆。

其实外面的能工巧匠,又比宫里匠做处强上多少?还不是因为是儿子的心意,贤妃才这样看重,淑妃才这样半含酸地打趣。

“说来二皇子也要建府了,姐姐可与圣人提过没有,也该求娶高门淑女了。”淑妃由着二皇子的开府,又想到了他的亲事,谁让三皇子比人家足足小了四岁,离开府还早着呢,只能先看着贤妃得意。

贤妃对此也没有什么要瞒人的:“怎么没提过,只是圣人说是选秀还不到时候,只让我自己先看着。可是咱们在宫里,能知道些什么?又是正妃,马虎不得的。”

淑妃也就赞同地点了一点头:“正是这话,正妃如何能马虎。少不得要请李太太多费些心了。你还好,到底有个帮手,立儿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该找谁帮忙呢。”

李家是贤妃的娘家,她哥哥现任着礼部侍郎,比起淑妃现在只有一个寡嫂、一个刚中了举的侄儿的确强多了。贤妃见淑妃难得露出落寞来,少不得道:“你现在愁什么。老三那个时候正能赶上下届选秀,求着圣人指个好的岂不更好。”

说完又有些暧昧地看了宝钗一眼:“听老二说,老三如今中衣样子着实新鲜,磨着让我也给他做一身呢。妹妹倒是好心思。”

宝钗已经让贤妃刚才那一眼看得心里发毛,再一听话头转到了三皇子的中衣上,还能不知道贤妃所言何意?面上不显,耳朵已经竖起来听着淑妃的回答:“不过是样子新鲜了些,又有什么难的?你那宫里要个什么,尚衣局还敢怠慢不成?这还有什么好心思不好心思的?”

贤妃笑道:“话是那么说,可是没有样子也难。难得的是想出这样子的人,自己人样子也生得好。”那眼睛又刀子一样地划过宝钗。

淑妃也知道贤妃说得虽然是三皇子,可是未尝不是因为当今也有相同的中衣之故,说得越加云淡风轻:“想要样子还不容易,等出了正月,只管打发人来裳梨宫就是。就是我那中衣的样子,姐姐要也是容易的。”

贤妃一拳头打到了棉花地上,只好自己端起茶来喝,也有些暗悔自己急燥了些,竟忘记今天是除夕,很不该逞一时之快,倒让淑妃有了防备。

正在此时,太监尖声通报道:“太上皇驾到,皇上驾到,皇后驾到。”众人都是肃身下拜,恭迎这三位上位就坐。好一会儿,才有太监传达了上意:“平身。”又是一片谢恩声,大家才又在各自位置上坐好。

可惜这里面不包括如宝钗等一众服侍的人,主子们坐了,她们还是要面带笑容地站在一边服侍,时不时地又得按着主子的指示,将那菜品给生活不能自理的主子们挟到眼前,怎是一个苦逼描绘得。

太上皇平日少见众臣,今日兴致倒高,又是把自己看着好的菜分赐自己记得的老人儿,又是分赐给儿子。当今也随着说出几样,给那些没有参加宫宴的人长脸面,再听下面一片颂圣之声。一场宫宴十分热闹。

这样的热闹,仍是与服侍的人无关,不管是太上皇还是当今,都不觉得服侍之人也是血肉之躯,没有一个想着给她们也赏一口吃的。

好在淑妃倒是在来之前,已经让宝钗与碧桃吃了点心,两人这才有精力一站一两个时辰。就算是如此,等宫宴结束,宝钗再随了淑妃的软轿回到裳梨宫,那腿脚也肿胀得厉害,仿佛不是自己的一样。

可是此时还未交子时,人人都要守岁,裳梨宫里没随淑妃一起参加宫宴的人替下宝钗与碧桃,让她们能回自己房间里休息一下,再回来与大家一起守岁。

秋兰还算是有心,将宝钗的份例菜一直包在棉窝里,并且还放在了火盆子边上。看着宝钗大口大口地吃东西,秋兰道:“女官吃慢些,也不敢吃太饱了,一会儿还得吃饺子呢。”宝钗也知道一会儿还得吃饺子,可是她就是忍不住想多吃一口,这大概就是饿怕了的感觉吧。

在这新年之时,还是在富有四海的皇宫里头,竟然让一个女官觉得饿怕了,宝钗自己都快被逗乐了。秋兰见她终于放慢了速度,脸上也有了笑意,自己也觉得高兴:“今天的份例菜做得精细,难怪女官爱吃。”

宝钗摇头:“哪儿还论得上爱吃不爱吃。不过是刚才娘娘坐着,我们直站着服侍了两个来时辰,还不能离开片刻,临出门时垫补的那两块点心竟似没吃一样。”

“那也是女官能干,娘娘才肯在这样大有宫宴上都带着女官。”秋兰仍然觉得,能与淑妃一起去参加宫宴是天大的体面。宝钗只觉得无法与三观不合的人一起聊天,你这讲饿肚子,她那里讲体面,可不就把自己绕进去了。就算是让人评理,大多数人也一定同意秋兰的看法而不是她的。

“得了,一会儿你也跟我到正殿去,也让你与娘娘一起守岁,得些体面。”宝钗打趣起了秋兰。

不想秋兰还真是两眼放光:“也不指望着能与娘娘一起守岁,只要和丁香她们一起分些果子,抢些赏钱就好。”

宝钗有些奇怪地问道:“咱们的月例不是早就发了,再说娘娘又给裳梨宫上下赏了一个月的月钱。怎么,你竟很缺钱吗?还要和人去抢?”

秋兰忙道:“不是不是,只是这过年各宫里都要撒铜钱辟邪,谁能抢到谁一年诸邪不近呢。听说淑妃娘娘已经准备了好些新钱。”

这大概了与原着里荣国府过年时撒新铜钱,让小幺们抢着取乐是一个性质,还真是恶趣味呀。宝钗自己虽然不感兴趣,可也不愿意在这大年下给人泼冷水。再一想难得是正大光明给人送钱的机会,就让秋兰多带些银锞子并几个荷包,与她一起回到正殿。

从一进院门的嬷嬷起,宝钗见人就送一个银锞子,嘴里说些过年的吉祥话,感谢人家一年来对自己的关照。因她说话不俗,收到银锞子的人也不觉得是被人赏过,只觉得这个小女官有礼。

等进了正殿,给碧桃四个大宫女和时隐时现的海公公的,就是荷包了:“承蒙照顾,新年大吉。”附赠的是大大的笑脸。别人还有些回不过神来,碧桃已经笑道:“到底是女官,比我们想得周到,这荷包也绣得好。只是让我们怪不好意思的,可拿什么给女官回礼呢?”

宝钗笑道:“一会儿你们只管多看看荷包上的花样子,等饺子上来了让我多吃两个不就得了。”说得一殿的人都笑了起来。

淑妃已经歪在炕边歇着,笑道:“今年有了宝钗,倒比往年热闹些。”

红梅也凑趣:“可不是,就是荷包也多得一个。”没一个人提起荷包里面肯定有别的东西——这些都是跟着淑妃见过大场面的人,就是得赏也是上上份,还不至于眼皮子浅地看重荷包里那点子东西。

玫瑰也道:“看来明年我也得准备些荷包,不能被宝钗比下去了。到时娘娘眼里越发看不见我们了。”几个大宫女都称是。

借着宝钗的荷包,各人又说到原来在家时过年的风俗,再说到家里原来的日子,就是海公公也说了说太监的不易。不过大家都对这屋里唯一的一个太监观感不大好似的,没有人接他的话,又很快被用别的话岔过去了。

说起话来,时辰就好打发,原来觉得还有一个时辰,不见得多难熬,可是钟声一敲,才发现新年竟在不知不觉中来了。

“给娘娘请安,祝娘娘新年凤体安康,万事如意。”一屋子体面的女官、宫女、太监向早就坐直了的淑妃拜年,没什么体面的二等宫女、小太监还有粗使嬷嬷们就在院子里跪着磕头。

淑妃笑吟吟地接受了大家的跪拜,道:“你们也都如意。赏。”

此令一出,碧桃与海公公就行动起来:碧桃赏殿内众人,海公公对着到外拍了拍手。只听着院子里有青石板上传来清脆的落物声,想是秋兰提到的那些辟邪的铜钱。

那样清脆的声音,和着远远传来的鞭炮声,让人的心也随之兴奋起来。宝钗将自己得到的赏赐塞到袖子里,问身边的碧桃:“咱们去抢钱不抢?”

淑妃在上面听了个正着,乐得花容失色:“怎么这裳梨宫竟来了土匪不成,还要去抢钱。”

几个宫女难得见淑妃如此开怀,也都笑道:“可不是,倒要把自己的荷包、锞子收好了,别一个不小心让土匪抢跑了。”

宝钗见自己一句话,又让人笑了去,就算是心智再定也有些羞了:“人家是想着让你们辟邪,你们倒打趣我。看我出去抢了,你们可别眼馋。”借着这个话,自己早跑到院子里去了。

外头的人见她出来,也有仍低头捡钱的,也有上来问好的。宝钗一面看着地上哪儿还有没让人捡走的钢板,一面虚应着,一会儿功夫倒也得了十来个。秋兰远远地见她出殿,已经挤到她跟前:“女官,这边来,这亮地里的都让人抢没了,好些滚到暗处的。”

宝钗本是出来躲羞,点了点秋兰:“捡两个图个吉利就是了,还真指着这个发财不成。给我收好了。”自己手里只留下了一个,把别的都交到了秋兰手里。

让她这样一说,秋兰也就不好意思再去捡了,与宝钗一起抬头看着时不时飞起的各式花炮:“到底是宫里,奴婢在家时从没见过。”

宝钗也不应话,只觉得自己过去一年的时间竟然能熬过来,果然是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只盼望着自己来年能顺当一点才好。

正想着,御膳房已经把饺子送了过来,宝钗少不得进殿再去服侍。众人也都借机打趣她,又道她抢的铜钱又大又圆,能做两个用。宝钗倒觉得这应该是大家平日压抑得狠了,好不容易有点能说嘴的事儿,自然要说个尽兴,也就不与他们计较。

淑妃倒怕宝钗人小脸薄,招呼道:“一年就这么一天,你们也来陪着我用些。”大家又是道不敢,又是谢恩,也不过是一人吃上一两个,不过是意思到了也就罢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快穿]红楼虐我千百遍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