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832章 沈崧留京(二)

作品: 大唐第一暴君 |作者:水木文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4-18 00:30|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求知书院这两年愈发受人追捧,因为这所书院是当今圣上开设,院长是前朝廷刑部尚书司空图。

虽说司空图这两年身体状况日益欠佳,但他本身就声名在外,也有才华,担任这院长一职并无不妥。

求知书院开设于天佑六年,如今已经是第八年。

学制经过不断调整,也变成了三年、六年和九年制,自然有区别。

三年制主要是针对那些有扎实的文学底子的学生,不需要学习太久;六年制就是功底不扎实,需要深入学习的;九年制指的是孩童。

九年制是最近两年才开设的,而且在太原府下辖的十四个县都开设分院,主要就是招收五岁到十岁的孩童读书,每月还有一定的补贴拿。

因为九年制的学生几乎是从零开始,所以才要求时间够长,学了六年后再去太原城内读书。

而在求知书院结业后,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在这一点上,求知书院的学生就类似于生徒,但又不是这么称呼的。

而九年制的学生可以看作是李柷对义务教育的尝试,全面推广不现实,只是小规模尝试。

因为他发现一个问题,别看九年制才实行两年,但来读书的要么是家中有些财力,愿意送小孩去读书,这一种也不在乎那一点补贴。

还有一种就是贫苦家庭的,为了赚那补贴,就把小孩送到了求知书院读书。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李柷才没全面推广,只是在太原府试着推行,也算是来个试点,看看效果如何。

若是可以,李柷会参照历史上的社学进行推广。

太原的学校,除了国子监和求知书院外,还有一所武学。

武学的针对性就很强了,说白了就是为朝廷培养后备武将,就连琼王都在武学读了几年书。

武学就跟国子监一样,都是官办学校,但却不隶属于国子监,而是归皇室直接管理,但平时由枢密院代管。

钱传琳肯定不会去求知书院和武学的,摆在他面前的只有国子监下辖的国子学。

听到要去国子监读书,钱传琳就有些头大,“能不去读书吗?”

沈崧摇了摇头,“不行。这是大王的命令,公子不能违背。”

“那宅邸选在哪里的?是不是西城?我听说西城是太原权贵居住之地。”改变不了去国子监的命运后,钱传琳便转向另外一个感兴趣的事。

西城?

皮光业听闻有些尴尬,这件事就是他在操办。

“公子,西城的宅邸大多在太府寺的手中,剩下就算闲置的也不多,要不就是太大,要不就是太小。

我跟沈书记商议了一下,决定去东城购买。”皮光业回道。

“东城?那不是平民区吗?”别看钱传琳才来太原没多久,却把这事打听清楚了。

皮光业有些无奈,只能解释道,“公子,此来之前,大王给的钱银不够。若是在西城购置太大的宅邸,恐公子接下来的日子会受影响。

经我和沈书记商议,决定在东城购买一处较大的宅邸,多余的钱再添置几家店铺,这样公子在太原的生活就有了稳定的来源。”

皮光业觉得自己也能头大,他一个掌管吴越推勾狱讼的官员,到了太原居然要给一个不受重视的公子看房子,还得思前顾后地考虑。

说白了会这样,就是因为没钱。

钱镠对这个儿子并不是多重视,也没给多少钱银,在西城买不起较大的府邸,只能换地方。

可这钱传琳似乎没有一点眼力劲,丝毫不知道自己是被抛弃的质子。

“不行,我不去东城,哪怕是在中城买也行。”钱传琳开始吵闹起来。

皮光业也头大,好在沈崧开口,“皮推官,不如让人去看看中城。若公子住在中城,以后读书也方便一些。”

皮光业无奈点头,“那我让人去问问牙侩。”

之后,皮光业好说歹说才把钱传琳打发走,看到那离去的背影,他不禁感慨。

这大王儿子是多,可堪大用的却没几个。

两人后面几日都在太原四处活动,就是想看看能否让朝廷正式册封钱镠为吴越王。其实就皮光业很积极在跑,沈崧的心思都在其他地方去了。

一直到上元节到来,朝廷也没松口,只有马楚的使团成功了。

朝廷已经正式册封马殷为楚王,其他的封赏一大堆,至于原因,其他使团都清楚。

谁让马殷把自己女儿送来了!

吴越送的是一个儿子,还是不受重视的那种,朝廷没赶走吴越使团就算不错了。

除此之外,荆南的高季昌也很倒霉,因为朝廷只是册封高季昌为荆南节度使,然后没了。

没有爵位,连渤海王都不给,摆明了是要敲打高季昌这个伪梁的假皇族。

吴越使团即便是想嘲笑荆南也资格,不过也不仅是他们两家,闽国也没有得到册封。

因为上元节后,这些使团就要离京,皮光业自然有些着急,可沈崧却一脸无所谓的样子,让他更是不满。

刚刚跟朝臣们喝了一杯的李柷看到在下方正襟危坐的沈崧,知道也该履行之前的承诺了,便大声喊道,“沈卿。”

沈崧也在等,所以听到李柷的呼喊,他快速起身行礼,“臣沈崧参见陛下。”

“今天可是上元节,为何沈卿在那里闷闷不乐?难道是这些美酒佳肴不合沈卿胃口?”李柷问道。

沈崧连忙回道,“回陛下,今日宴会佳肴尽皆臣平时少见之美食。”

“那沈卿是因为歌舞不好?”李柷又问道。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今夜歌舞之美,远甚越王府上。”沈崧回道。

这几句诗自然不是沈崧所作,也不是擅长写诗之人。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出自杜牧《张好好诗》,原本是写张好好的歌舞之绝。

沈崧在这里念出这四句诗的目的不言而喻。

而一旁的皮光业有些不高兴,就算是歌舞不错,也不必贬低大王吧?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第一暴君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