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858章 放榜后续(二更)

作品: 大唐第一暴君 |作者:水木文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4-18 00:30|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四郎,四郎,你的排名是明经第二,第二名!”

就在韩毅和折从阮在那里闲聊的时候,他的仆人激动地跑了过来,一边跑,还一边喊。

等来到近前时,仆人头上大汗淋漓,脸也通红。

“什么?第二名?”听到是第二名,韩毅顿时就跳了起来,连忙抓着仆人的手追问道,“你可有看错?”

“四郎,肯定不会错,就是第二名。”仆人双手撑着膝盖一脸肯定地回道。

“明经第二?看来四郎你的文章写得不错啊。”折从阮拍着韩毅的肩膀惊讶之余更多的是称赞。

明经虽说好考,但这个年龄能考第二,也是不易。

“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成绩。”韩毅谦虚地说道,其实他心里也有些不服气,连忙追问仆人,“第一名是谁?”

“第一名小的也没注意,听说是个南方人。”仆人尴尬的解释道。

“好了,别打听那么多了,等过了今日,想要得知第一名还不容易?走,你这考了一个明经第二,我们去庆祝一下。”折从阮大声说道,直接搂着韩毅就走,不给对方拒绝的机会。

韩毅本想自己亲自去看看,他以为自己猜对了时务策,应该很有把握考第一才是,也想看看到底是谁超过了自己。

但折从阮直接让他打消了这个想法。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若不是他的时务策那一片写的好,入了皇帝的眼,他可能连明经前十都进不了。

别看明经的难度比进士小,但每年那么多人考,竞争也很大,不少人早就熟背了那些四书五经。

就算是时务策不行,但在帖经、试义上面,还是有着很强的优势。

。。。。。。

“北方这是差点全军覆没啊!”

晋阳宫里,看到今年的进士科前十的录取名单和后面籍贯的介绍,李柷有些惊讶。

“陛下,北方这些年一直遭受战乱,缺乏稳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等过些年,朝廷愈发强大、北方愈加稳定,之前去南方避难的读书人便会纷纷反悔,甚至吸引不少南方的读书人北上。

那个时候,南北差异就不会太大。”其实在榜单出来后,韩偓也很惊讶,但他也知道一些原因。

北方常年打仗,别看朝廷之前掌控了河东、河北和关内等地和平了多年,但这些地方的世家大族基本完蛋了。剩下的寒门子弟也因缺乏稳定的环境,还未成长起来。

南方就不一样,局势稳定不说,还有不少北方人跑了过去。

韩偓之前其实也是如此,若不是看到圣上逃去了太原,这才去跟随,他现在都不知道会跑到哪里去。

可能是杨吴,也有可能是吴越,或者闽地。

“陛下,韩大学士言之有理,陛下不必过多担忧。”郭崇韬连忙附和。

郭崇韬的心情也很高兴,因为他的三儿子郭程也考中了进士,正好是第八十名,不要太巧。

他的儿子中,除了长子是明经外,老二更是个明书,他没想到老三居然考了个进士。

随便垫底的进士,那也是进士不是吗?

所以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的心情很好。

李柷看了一眼郭崇韬,微笑道,“郭爱卿的这个儿子倒也不错,正好是进士最后一名。朕看过他的卷子,时务策答的还行,还有杂文写的不错。”

之所以他会去看郭程的卷子,是因为觉得有些巧,怀疑礼部可能有暗箱操作。

他就专门看了一下,时务策除了第一道题答的稍微差了些,其他的人都还可圈可点,属于不是特别突出,但本身基础扎实那种。

他让锦衣卫查了一下阅卷,并没有违规的情况,显然是真的靠自己实力考中了。

虽说郭崇韬为人上老是得罪人,但教育子女方面倒也没有落下。

听到圣上提及自己儿子,郭崇韬一脸惶恐地回道,“臣惶恐,没想到臣的逆子也能得到陛下的夸赞。”

“若不是这次科考不是你负责举行,朕都觉得这个名次过于巧了。”李柷随意的说道。

韩偓和郭崇韬听闻脸色微变,这是话里有话啊。

“陛下,臣断无在其中为逆子谋取功名的行为,请陛下明察。”郭崇韬吓得连忙解释。

韩偓也解释道,“陛下,这次科举考试不说绝对公平、公正,但进士科的八十人试卷,臣都亲自看过,期间阅卷也未发现不规范之处。”

见这两位大臣如此模样,李柷笑着道,“两位爱卿不必慌张,朕只是随口一说。”

两人听闻不禁苦笑,你这随口一说,差点吓死他们。

“这个明算科榜首倒是让人惊讶,居然是上党县子,朕本以为他不会参加科举。现在不只是参加了,还成了明算科第一。”李柷转移了话题,而李继忠考中明算科第一,让他有些意外。

听到圣上不再提自己儿子的事,郭崇韬大松一口气,“陛下,对于上党县子,臣倒是不太了解,但上党郡夫人精通商贾之事,想来是影响了一众子嗣,导致上党县子熟悉算术之道。”

李柷点了点头,“倒是有可能。再让御史台和锦衣卫复查一下,若是没有问题,吏部那边就安排选试吧。

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大量的中低级官员要去河南道、平南大都督府和镇南都督府,需要今年这些中举之人去填补那些空缺。”

对于那些进士,李柷之前见过,也有一些印象深刻之人,包括状元陈逖和记忆中的名人。

查文徽就是历史上的南唐大臣,没想到来考进士了。

至于其他人,也能看出一些问题,那就是朝廷如今的认同度很高,所以不少杨吴、吴越、马楚等南方诸势力的读书人愿意北上参加科举。

这就相当于收拢各地的人才为己用。

“陛下放心,吏部的选试已经在筹备之中,过些日子便会开展。”赵观文对此倒也有些经验,所以也不会弄得手忙脚乱。

但他今年是真的忙,刚刚结束土地清查,事情一大堆,现在吏部这边也要忙起来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第一暴君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