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十章:大战之后

作品: 大明军侯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1-01 08:00|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大雪覆盖之下的万历四十七年俨然正值多事之秋。

自去年四月,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起兵反叛,率军一举攻克抚顺至今,大明军队仿佛遭到了什么恶毒的诅咒一般,曾经辉煌的战绩在建州铁蹄面前似乎尽皆变得不堪一击。辽东的战报从几日一封,到一日几封,甚至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凡是从北边传回的战报,大多都不会是什么好消息。

上至天潢贵胄,下至贩夫走卒,身在京师的每一个人都不禁被那些雪片一般的战报牵动着敏感的神经。任何人都清楚,辽东,那是京师左臂,一旦有任何闪失,敌寇随时可以长驱直入,威胁到京师的安危。

而随着萨尔浒战役的尘埃落定,这根被旋紧将近一年的发条猛然间松开。一时间,仿佛压抑了太久的力气顿时朝着另外的一个完全不对的方向喷薄而出。

朝中上下翻飞的不再是辽东紧急的军报,取而代之的,是围绕着这场战役的最终结果,而引发的几方势力的互相攻讦和无休无止、面红耳赤的朝堂争执。

对于朝中大员而言,虽然主力大军惨败,但到底有东路军的小胜作为掩饰,自欺欺人的或许也可以认为大明兵锋依旧锐利。兵败……不,不能叫败,大概还是称之为战场失利更为妥当一些,这样的失利,自然可以归咎于杨镐,归咎于杜松。

总之,太平的日子看起来还很长,有的是时间可以用来勾心斗角。辽东经略、山海关总兵官这样的位置,其实坐在上面的是不是能员干将一点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方都希望,这个坐上去的,可以是自己人。

与京师安定下来之后的乌烟瘴气不同,此时的辽东,依旧深陷于战争的泥沼之中。

虽然大规模的战役已经结束,无论是新近崛起的后金,还是刚刚全境退兵的明军,都处于元气受损,需要一段时间来修养的阶段。但对于这对正在对峙之中的敌人而言,只要一方还没有被完全消灭,战争就绝不会就此停息下去。

双方对峙中心点周围的府县、军堡人心思乱,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军民大量逃亡的现象。而对于此时的杨镐而言,却或许已经完全没有精力去顾及这些看似并不重要的东西了。

辽东,沈阳。

前线大军已经陆续撤回,此时,包括辽东经略、辽东巡抚、监军太监,以及一众总兵、将军们齐聚于此,这是萨尔浒战役结束之后,辽东的第一次高层会议。

上报朝廷的战报上,杨镐极为无耻的给了自己一个‘小胜’的评价。而此时的大堂内,虽然炭火烧得极旺,却依旧四处透着彻骨的寒意。

杨镐脸色阴沉,高居上位,坐受了总兵们的大礼之后,便是开口喝道:“杜松何在?”

山海关总兵官杜松,此役本是主力军的统帅,若不是贪功冒进、刚愎自用,天大的功劳原本应当是属于他的,然而,这世上唯独没有后悔药可吃。从被围困在吉林崖上,眼睁睁看着部下惨遭屠戮的时候,他就知道,即便是能够活下来,自己的下场也一定不会好了。

果然,战后这第一把火,就烧到了他的头上。

“末将在!”杜松心内慌张,面上却依旧强持冷静,应声出列。

只听杨镐猛地一拍大案,怒喝道:“你还在?你竟然还有脸在?我西路大军四万精锐将士几乎全军覆没,你还有什么脸面站在本官面前!来人!把他给我拿下!”

大明以文御武的时间太久了,久到连武将都觉得,对着文官低头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哪怕两者品阶其实相差无几,但作为辽东经略的杨镐手握辽东兵权,即便是总兵,也不得不向他低头。

更何况,辽东军镇并不是铁板一块,大堂内的高级将领们个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此次战役失利,总要有个替罪羊推出去的。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牺牲了杜松一个,保全大伙儿,这是个再划算不过的买卖了。更何况,谁让你杜松急着出风头,损失最为惨重呢?

随着杨镐的一声令下,大堂外扑进几个亲兵,按着胳膊将杜松牢牢制住。

周围一片死寂,杜松心中顿时冰凉,他猛地抬起头来,想要为自己争辩两句,却突然听到旁边传来了声音。

“大人息怒!”

杜松定睛看去,却发现站出来的正是当时与自己同被困于吉林崖的儒将赵梦麟。

赵梦麟排众而出,对着杨镐行礼,随后说道:“大人,杜总兵固然有贪功冒进之错,但东路军能够围歼鞑子精锐骑兵,也实在离不开杜总兵在内指挥呼应。还请大人网开一面,给杜总兵戴罪立功的机会。”

赵梦麟此言说得诚恳,他并未一味地替杜松脱罪,而是希望可以说服杨镐,不要因为一时怒气而断然处置了杜松。

然而,一心想着找替罪羊的杨镐又如何能够听进他的逆耳忠言?当即斥责他道:“放肆!贪功冒进,致使我大军失利,难道还有功劳了不成?若不是西路军损失过大,我大军本有全歼鞑子、生擒敌酋的大好机会!此事无需多言!谁再敢求情,与他同罪论处!来人,把杜松给本官押下去!”

赵梦麟还想再替杜松讲两句情,杜松却冲他摇了摇头。

当初赵梦麟曾经提醒他小心行事,是他自己没有听从人家的建议。此时,却又要靠人家站出来给自己求情,这让他情何以堪?

眼看着杜松被押出大堂,赵梦麟只得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心内轻叹,却不知这大堂之内有几个人能够安然度过这个冬天了。

…………

杜松革职下狱,昭示着很多人的命运将由这场战役而彻底改变。或者说,整个辽东的军事指挥系统,都因此而换了一副面貌。

圣旨由京师下至辽东,首当其冲,就是这场战役的负责人,辽东经略杨镐遭到御史弹劾。虽然不至于下狱问罪,但倾力筹备了这么久的万历皇帝,总归难以忍受这个使出吃奶的劲儿,却只打出个喷嚏来的结果,一道圣旨将杨镐罢官,勒令其归乡养老。取而代之辽东经略一职的,是兵部侍郎熊廷弼。

有人倒霉,自然也有人比较幸运。

原辽东巡抚周永春因在后方调度粮草得力,得以升任辽东副经略,在熊廷弼未到任之前暂时代掌经略的事务。而因为陈涛的缘故,才捡了个天大便宜的东路军统帅刘綎则因功填补了杜松留下的位子,接任山海关总兵。

对于高层的动荡,陈涛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大明发展到如今这一步,已经是根子上烂透了。前方命运决定于后方,百万大军的生死存亡取决于朝堂之上、军帐之中的一次次毫无意义的派系博弈。文官们勾心斗角,武将也是专注于各自的山头。这样的朝廷之中,不站队就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而一旦站队,决策就势必会被派系裹挟。在如今强敌环伺的节骨眼儿上,还是如此专注于内斗,玩完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作为一个熟知历史走向的穿越人士,陈涛现在并没有心思去拯救这个破破烂烂的朝代,而是专注于如何让自己先在这个时代存活下去。活着,才有一切,不是吗?

“涛哥儿,厉害了哈!”靳一川的声音将正倚着栏杆陷入沉思之中的陈涛猛然惊醒,他朝着身边一转头,就看到靳一川大大的笑脸映入眼帘。两人名为上下级,实际上,私底下是很好的兄弟,此时没有外人,靳一川便大大咧咧的用手臂一勾陈涛的脖子,嘿嘿笑着对他说道,“要我说,这场仗下来,最得意的就是你了!千户衔,叆阳守备!连升了两级呢!”

的确,听了靳一川的话,陈涛也不禁笑了。

由于他此次作战中表现出色,摸清了敌方动向,及时引来东路军救援,让明军免受一场塌天之祸,因此而立下了大功。虽然他品阶很低,按理来说,他的名字是绝不可能上达天听的。但为了掩饰败仗,仅有的亮点自然要突出。因此,他竟然得以在战报上被特意提到了一笔。

也正是因为这一笔,让陈涛连升两级。

升不升官的,并非是陈涛关心的重点。最让他觉得开心的,却是他得以摆脱了夜不收这个随时随地可能成为炮灰梯队的身份,获得了独立带兵守备的权力。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直到这会儿,陈涛才算是在这大明末年的边境血雾之中看到了那么一丝属于自己的光明。

想到这里,他冲着靳一川道:“怎么?你小子!我升官了,难道没有给你升?放心吧,鞑子野心不死,这仗,还有得打呢!自古以来,男儿功名马上取。该着咱们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不抓住了多可惜!”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明军侯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