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488章

作品: 非主流清穿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古代言情 |更新:10-31 21:40|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第261章(1)

“你这一身的汗,是又淘气去了?”淑嘉拎着着本,斜眼看着她家小儿子。

弘早今年八(虚)岁,早已入学读书,便是弓马也习得有些模样了。嘿嘿笑了两声,弘早颇为兴奋地道:“儿子跟着汗阿玛演武去了!戴师傅造的新火炮真是好玩!”

淑嘉一脸黑线,这件事情她是知道的。胤礽前两天提过一句:“戴梓新督造的火炮已经铸好了一批,先试射过了,报说比旧有的还要好些,我这两天要亲自去看看。把弘旦他们几个都带上,也好开开眼。”

当时淑嘉没想到胤礽对于火器会是这样重视,不由试探地问道:“你这是要用火炮来做什么呢?”在这国家挺缺钱的时候,他还能拨出钱来铸炮?军火从来都是个耗钱的行当,武器研发尤其如此。知道他算是比较重视科技的“开明人士”,也断想不到在这个时候他还能支持坚持研发改进武器。

胤礽心比黄莲苦:“自是用来演武,”国家要打仗这样的事情,他还是没有跟老婆说太多,顺口又说了一句,“必先利其器。”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君主,统治这样大的一个国家,他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一点疏忽,却也敌不过本民族武力值的退化、掩不去人口基数还少的事实。

他一点也不想等到策妄阿喇布坦效法乃叔,打到了蒙古诸旗盟的地盘儿,兵锋直指北京的时候再仓促应战。他是想把战场推得远一点再远一点,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问题:八旗兵的综合实力问题。

眼下八旗兵虽在诸如杭州等地有驻守,但是全国的武装力量构成里,纯汉族士兵的比重是越来越大了。这样不好,很不好,很容易影响到大清统治,如果出兵,还是要以八旗兵为重要依托。

无奈这些家伙的战斗力一直在滑坡。还没入关的时候,生活清苦了,跨上马挽上弓抄起家伙或抢劫南方邻居或是去打猎补贴家用,那是不用集训胜似训练,简直就是一直睡在寒玉床上练内功。入了关,大家算是过上好日子了,不用干活就有饭吃,有了差使还能揩点油水,纵使皇帝一直在强调大家是马上民族骑射不可丢,八旗子弟还是越来越纨绔化了。

加上吃空饷等腐败事件,如果穿越大神把现在的八旗拉过去跟崇祯时期的普通明军打,也高明不了太多,要是碰上李自成的农民军,估计不太够人家收拾的,要是碰上关辽铁骑,那是肯定不够人家砍的。但是,现在又非用他们不可统治基础啊!如果有一天,剿匪御敌要依靠汉人组成的部队,这大清的统治也就快要走到尽头了。

可是这策妄阿喇布坦又不能不对付,现在兵部的允祥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区区一策妄阿喇布坦不足为虑,眼下可忧者,乃是他扣了拉藏汗的儿子(前文有述)。西藏苦寒贫脊,得之于朝廷并无多大益处,然而却有两位活佛,朝廷不得不管了!”

拉藏汗对朝廷算是有功的,他入藏干掉了对朝廷不友好的第巴,并且乐于把“假喇嘛”递解进京(虽然半道儿上仓央嘉措就下落不明了),最后算是控制了西藏。

西藏对朝廷来说,还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西藏两大活佛达-赖与班禅。这两位要仅仅是西藏****的领袖也就罢了,要命的是,他们不但是藏人的主宰,青海、蒙古乃至于满洲,从西北到东北,多少信奉喇嘛教的人都把他们当半个神来供奉,皇帝的话可以不听,活佛的话一定要信。要是策妄阿喇布坦挟拉藏汗之子入藏,进而控制了两大活佛,蒙古还会不会是朝廷的盟友可就说不准了,所以朝廷必须把西藏给控制住。

一旦策妄阿喇布坦有异动,他的第一步估计就是要入藏,挟吞并全藏之势往前推进。这就给朝廷提出了一个大难题:怎么打?不说西藏了,单是青海,那样的海拔高度,“自然风光很好、地理条件恶劣”,士兵扛得住么?

不能大用比较能吃苦耐劳的绿营等汉军,更不能全拿蒙古诸王打头阵不是?葛尔丹作乱的时候,蒙古亲贵们难说有没有墙头草的行为啊!

痛定思痛,胤礽只好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了。康熙亲征的时候,面对葛尔丹的驼城,众将士颇有一种“狗咬王八无处下口”的感觉,还是大炮建了奇功,直接轰开了驼城,这才有了那一场大捷。

撕不开人家的乌龟壳,那就轰开吧!自家骑兵比起准噶尔人于骑射上有差距,那就用先进武器来填平!

只是这样的苦果子胤礽颇为硬气地死扛着不跟老婆说,不想折了男人的颜面把国家、军队治理成这样,真是让人脸红。

淑嘉却没想那么多,她只猜到了要用兵。胤礽的话形同明示:国家要打仗了。对比着前一阵子胤礽、弘旦等透露出来的消息,估计就是跟准噶尔打。淑嘉还是恶补了一点准噶尔知识的,知道他们堪称劲敌,心道,多一分实力就多一分把握,这样倒是不坏,如果朝廷尝到了科技带来的好处,愿意发展这一块儿还是不错的。

想到这里,淑嘉连声称善:“战前多准备,打仗的时候就少伤亡。”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才是明智的做法么。

胤礽唯有苦笑。

淑嘉对胤礽重视火器又愿意运用到战争中,是相当支持的,奈何她帮不上什么忙,什么运动原理啊、火药制作方法啊、枪炮结构啊她统统地没有研究,只能从言语上鼓励一二。

眼下看儿子居然把这战争杀器的演示当“玩”,真是哭笑不得。想说两句大道理呢,又不想扼杀了小孩子对火器的兴趣。她家的小孩子的兴趣,真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门科学的发展的。

戳了戳弘早的额头,笑骂:“就知道玩!放炮的声音可不小,没震着你吧?”

弘早大乐:“没有!儿子一点儿也不怕!戴师傅叫我们掩住耳朵的,其实我们离得远,没掩住也没事儿。”

“所以你就没掩住,还叫吓了一跳。”

“您怎么知道的?”

淑嘉无奈,你自己说的啊,什么叫“没掩住也没事儿”?

红袖亲自打了水来,给弘早洗脸。弘早的乳母自他上学之后就打发回家了,身边跟着的太监们看看情形,连忙上来一个顶着脸盆。红袖给弘早擦着脸,他还不老实:“有日子没见着姑姑了,姑姑做什么去了啊?”

红袖是奉命去东宫检查、襄助准备东宫大婚去的,亦笑盈盈地道:“主子娘娘打发奴才办差去了。”

擦过了脸,弘早呲牙一笑:“额娘~”

淑嘉心知他有事儿要求,还是不太正经的事儿。

果然。

“额娘~听说……大内有手铳?”

“……你要做什么?”

当然是要讨来玩了。

“不成,刀箭无眼。”哪家会给七岁的娃娃配手枪啊?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

坤宁宫里,弘早磨着他额娘,希望撞个木钟讨热兵器来玩。

乾清宫里,弘旦被他爹扣下来也是讨论热兵器的问题。

乾清宫里的气氛比坤宁宫里要热闹许多,今天的火炮试射非常成功,戴梓人老手艺却越发精进了。火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准确度又或者是杀伤力都有大幅提高,靶场内一片狼籍。

诸皇子、诸王、兵部、各旗都统等齐心协力,猛拍皇帝马屁。

胤礽面带笑容:“这也是戴梓的本事。先记你一功!”说完就赏了戴梓银千两,再加一个双眼花翎。戴梓连忙谢恩。

胤礽挥挥手,让他站到一边,看诸王大臣没别的要说的了,挥退了大部分人,留下一些知道机密事情的,继续讨论。

后被划入兵部的允俄道:“看今天这些炮,策妄阿喇布坦一准讨不了便宜。”

允祥也很高兴:“当年先帝亲征,我只恨自己年纪小,没得亲历。如今能看到威武将军再显神威,也是了却一桩憾事了。”

胤礽听着他这暗示性地请战的话,没接这个茬儿,反而对戴梓道:“朕看你今天似有不适(连日研究督造武器累的),拔两个太监去照顾你的饮食起居,再叫几个人跟着你打下手。”说干就干,让内务府择两个太监去伺候戴梓,又命于旗内择聪明伶俐又喜欢这类学问的年轻弟子跟随。

正好,淑娴那个跟着戴梓上过学的儿子被留在京里上旗内官学,胤礽大笔一挥:“他原也是你的弟子,现在也还跟着你。”

戴梓完成了一项大任务,很累也很满足,连连推辞胤礽的“大恩典”,派太监来照顾他像什么话呢?胤礽笑道:“你不必推辞,我还有事要你做呢。”

他还有一层担心,这个“科学技术”目前还很悬。当年用的大炮还是戴梓流放前造的==,最近这么些年于武器上一直没啥改进,戴老头七、八十岁了,谁知道他还能活几天?不用他,怕他死了,这门手艺失传,不能再为自己应急;用他,真怕把这老家伙给累死==!所以派人好好伺候着,又派旗下弟子去学习借鉴。

戴梓只得应命,他老人家是读书人,造火器固然是爱好,他还是颇为喜欢治河,无奈皇帝不用他来治平,偏用他来定乱。

雍王一直不言声,此时方道:“这火炮要造多少门?最终花费要多少?如何运到前线?什么时候用?路上有损耗怎么办?还有火药,这是个危险的东西。”

一众君臣这才冷静了下来,胤礽就问戴梓:“大炮易损么?”

戴梓心说,越是精密的东西就越怕摔,他在这大炮的结构上略作了调整,是比以往娇贵了些,但是也不用太担心,就是火药运输确实吃力。当下如实回答,又再次汇报了大炮的各种数据。

这些炮里有大有小,重量不一,有些小炮运输就比较方便,大一点的很是沉重,对道路运输的要求相对要高。

众人又就这些作了深入的讨论,都是对热兵器知识一知半解的人,真正的行家就戴梓一个。戴老头儿受到了聚光灯的扫瞄,饶是他饱经风霜心情已经很淡定了,还是被看出了一身汗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非主流清穿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