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31章 举荐

作品: 大明最后一个暴君 |作者:戍边铭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8-12 22:58|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一顿并不算丰盛的午膳吃过,朱由检打发走了千恩万谢的戚家叔侄,再次回到东暖阁,小睡了半个时辰便即起身,再次处理起似乎永远都办不完的大小国事。

虽然大明有内阁这个皇帝秘书帮忙,但是秘书终归是秘书,虽然在如今内阁地位已经稳压六部九卿,却也绕不过皇帝最终的批红权。

虽然这个批红权也可以有司礼监代劳,但是架不住朱由检虚荣心大起,这种一言决人生死荣辱的感觉,让他虽然辛劳不堪,却又只觉甘之如贻。

一道道奏折,都有内阁票拟给出的处理意见,大部分意见朱由检都觉得没有毛病,想的也比他这个两世为人的家伙周全稳妥,基本上都是直接批红。

半晌后,终于有一道奏章让他肝火大冒。

作为一个不合格的穿越者,朱由检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基本上停留在这个时代童生的水平,简单一些的倒无所谓,复杂一些的就得连猜带蒙了。

这道奏章洋洋洒洒近三千字,一连写了十数页之多。

从开头读起,朱由检就是一脸看不懂的懵逼状态,边读边猜的看到结尾,却终于发现这只是陕西一个地方知府递上来的问安奏章而已,根本一点实用价值也无。

这种花团锦簇却毫无实质内容的东西,原本不该被浪费这么长时间去读,但是没有经验的朱由检,根本不知道看奏章应该先从票拟处看,并且这篇奏章确实写的花团锦簇,成功的让朱由检报着学习的态度仔细研究。

朱由检成功的再次学习了空话、套话、官宣话,认识到被戏耍了的朱由检,顿时一种被羞辱的感觉直冲脑门,如同被人当面打了十几巴掌一般,脸上火辣辣的痛。

“来人,给朕传许显纯来!”

朱由检很愤怒,后果很严重,二话不说便即准备关门放狗。

不多时,一头雾水的许显纯火急火燎的赶了过来。一看到朱由检脸上欲择人而噬的模样,更是惶恐难安,噗通跪倒于地,大气也不敢喘上一口。

“立即派人去陕西延安府,将知府庞绍辉这厮给朕抓来!”

朱由检已经出离的愤怒了,恨不得将这厮立即抓到面前,将这道奏章塞入其口中令其吞下。

“遵旨!”

许显纯根本不敢问原因,闻言立即松了口气,大声的应命道。

只要皇帝这火不是朝他发的,那天蹋下来也没问题,更别说抓一个小小的知府,还需要理由么?需要原因么?

别说这家伙不知何事惹恼皇帝,哪怕这家伙完全清清白白,在这大明官场如白莲花一般另类,锦衣卫也能找出一万个不重样的证据,让其生死两难。

“慢着!呼……”正当许显纯领旨准备退出时,朱由检却是叫住了他,深深呼出一口气,整个人也冷静了许多,“朕记得延安府也是陕西受灾的数府之一,你去好好查查,这厮有没有问题,若是没有,就放过他这一次。唔,既然要去一躺陕西,你便多在陕西停留些时日,顺便看看赈灾事宜是如何进行的,任何人敢打这些钱粮的主意,全部逮拿入京!”

“遵旨!”

许显纯应了一声,眼见朱由检气消了许多,便大着胆子,行礼道,“陛下,臣收到消息,钱谦益,周延儒,来宗道,韩爌等一众东林党魁首已经返京,近两日一直在聚会商议,而重晔、徐尚勋、汪应元等一干门徒,更是往来奔走,似乎有重新来一场宫谏的企图!”

“嗯?!情况如何,参与者有何人,他们聚拢多少人?”

听到钱谦益这个名字,朱由检之前的怒气顿时一扫而空,他的眼睛一下子眯了起来,闪烁着危险的寒光。

这个水太凉的玩意,自己还没来的及收拾他,他竟然突然出现在京城,不用说,肯定是听说自己登基,觉得东林党机会来了,这才巴巴的从江南老家赶来,想要再次起复。

可惜他等来的不是东林党大获全胜,恭候他起复后主持大局,而是比天启年更加酷寒的政治环境。

这种心理落差之下,自然不会让这老东西满意,肯定是要搞点事情出来的。

“回陛下,只是昨日一天,他们便即联络了十数家朝廷官员,更是在前来京师的准备秋闱的士子中大肆串联,按照这个态势,若是一旦行动,人数怕不下数百人,甚至可能会有千人以上!“

许显纯思索了一下,便即报上来一个大概数字,这么大的阵仗,他不免有些心里发虚,唯恐皇帝会退缩。

不过朱由检显然是一个不怕事大的主,他只是眉头一皱,便即平静下来,根本毫不在乎的问道:“之前的宫谏案审的如何了?”

“回陛下,主犯已经被揪出,众人皆供认是礼部左侍郎李标,礼科吴宏业,国子监司业郑三浚等人教唆学子,宫谏逼迫朝廷压下赈灾案,一干人证画押齐全,铁证如山!”

对于这一天的辛苦,许显纯显然成竹在胸,十分干脆的回答道。

朱由检呵呵一笑,略微思索了一番,便即展颜说道:“那便无妨了,彼等串联,无需多管,等他们行事,朕就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悔之晚矣!你事情办的不错,陕西之行暂且按下,等此事了了,便替朕掌管锦衣卫吧!”

“臣谢陛下隆恩!”

这个意外惊喜委实出乎许显纯意料,顿时大喜行礼谢恩。

多年的打熬终于出头,怎么能不令许显纯喜出望外。

许显纯兴奋的离开后,朱由检脸色却是再一次陷入阴霾之路。

因为他手中这封奏章,委实令他难以处置。

奏章是从辽东发来的,手书之人是一个朱由检也得三思的人物,孙承宗。

在这份奏章中,孙承宗提出了一个宏大的计划,那便是千里堡垒策略。

孙承宗认为辽东明军战力不如后金,野战争锋屡战屡败,完全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不如发挥明军善于守城的优势,通过连绵的堡垒不断向前推进,引诱后金八旗强击这些坚固的堡垒,消耗他们的人力物力,积小胜为大胜,最后彻底击败建奴。

这是有先例的,当年北宋击败西夏就是用了这招,通过横山堡垒不断向前吞食,西夏人被折腾的苦不堪言。

不过来自后世知道这段历史的朱由检却明白,这种堡垒政策只能是孙承宗美好幻想罢了,对建奴的影响微乎其微。

反而因为无尽的人力物力投入辽东,最终拖垮了大明的国力。

不仅如此,更是让建奴因为围点打援,而让大明失血速度急剧攀升,最终在两面夹击之下轰然倒地。

不过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问题是,孙承宗果然如历史上一般,再次向他举荐了一个他寄以厚望的人物——袁崇焕。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明最后一个暴君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