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包子上学

作品: 大明第一宠后 |作者:欧阳肖邦 |分类:古代言情 |更新:08-11 11:20|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小朱载垣躲在大伴张永身后, 怯生生地露出半个小脑袋, 朝老虎笼子里望去。

豹房中原本只有一只公老虎, 时年朝鲜国又向皇帝进贡了一只母老虎, 这公老虎与母老虎一经接触, 便擦出电光火石, 没过多久, 那母老虎肚子里就怀了崽儿。

这老虎一怀孕,原本负责饲养老虎的太监们便忙前忙后起来,今日正好是老虎生产的日子, 豹房养了这么多年的动物,给老虎接生还是头一遭。

张永见小太子既好奇,又不敢凑上前去看, 便笑着问道:“太子殿下, 没事的,老奴抱你好吗?这隔着笼子呢, 无妨的。”

小朱载垣怯怯地点了点头, 张永便一把抱起他, 往笼子前凑了凑。

看过小老虎从母亲肚子里分娩出来, 母老虎一点点将小老虎舔干净, 又将它叼到一旁喂奶的过程,小朱载垣趴在大伴肩上, 伸出小胖胳膊,环过大伴的脖子, 喃喃问道:“大伴, 妹妹也是这样从母后肚子里出来的吗?”

张永被他奶声奶气的语调逗乐了,想着自己当年眼看着今上一点点长大,这会仍有福气伴着太子,而当年的老搭档,死对头刘瑾,如今已去了多年,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他将怀里的小孩子紧了紧,笑道:“人生产的时候,可比老虎辛苦多了,太子殿下以后可要好好孝敬你母后才是啊!”

小朱载垣重重地点了点头,这一幕刚好被刚刚走过来的帝后二人看在眼里。

夏云渚怀里抱着刚出生三个月的小公主,用手肘杵了杵自己老公,笑道:“瞧咱们垣儿,多懂事乖巧,等他过了六岁生辰,便让他出阁读书吧?”

朱厚照瞧了瞧襁褓中的女儿,一时间父爱泛滥,欢喜的不得了,一边捏着二包子的小脸蛋,一边笑着:“垣儿是该出阁读书了,杨师傅三年孝期已满,我已经派人去四川接他回京了,等杨师傅一进京,咱们立刻将这事,提上日程。”

夏云渚看着如今一家四口恩爱和谐的画面,不禁娇俏一笑:“恩,全听夫君的。”

朱载垣看着父皇母后抱着妹妹走了过来,便嚷着要大伴抱着他去看妹妹。

张永笑着摇摇头,抱着太子走到帝后面前,还不等君臣礼行完,怀里的小太子已经按耐不住,去摸妹妹的小脸蛋了。

小公主本来半醒不醒地睡着,这一下子爹也掐脸,哥哥也掐脸,竟被恼的哇哇大哭起来,娘亲哄了好一会,方才平复下来。

小包子见自己妹妹哭了,忙抽回手,伏在大伴肩上委屈巴巴道:“都是垣儿不好,把妹妹惹哭了。”

朱厚照看着儿子蔫蔫地模样,不禁觉得好笑,便伸出手道:“垣儿,父皇抱你,可好?”

小包子撅噘嘴,点了点头,伸手一揽,就揽上了自己亲爹的脖颈。

春日里阳光极好,一家四口在湖边一个小亭子中坐定,爹抱着儿子,娘抱着女儿,此情此景仿若画中仙境一般,温馨又美好。

朱厚照兴致勃勃地讲起了那新物种的种植情况:“云儿,你怀孕生产这段时日,自是没把精力放在皇庄那几片庄稼地上,去年秋收,玉米,番薯和马铃薯都大获丰收了,咱们的种植计划,很成功呢!王守仁又从广州贩来一批种子,这次便主要以这三样为主。今年春耕,已有不少京郊农户从县衙那里领了新种子,今年秋天,定会是个大丰收年!”

小朱载垣手里捧着个果子,啃的汁水到处都是,夏云渚拿着帕子,一边给儿子擦嘴,一边笑道:“如此甚好,如若今年京郊农户真能大丰收的话,咱们来年开春,便可以将种子送到西北去试种了,还有,东北的土地也可以尝试着开垦开垦,东北的土地向来肥沃,只是冬季太冷,农户都不愿意往东北迁移,东北的土地,可是最适合种稻谷的呢!”

朱厚照一想到这个问题,便叹道:“东北的问题,确实也是件棘手的事。如今小王子已逝,鞑靼人暂时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了,眼下里盘踞东北的朵颜三卫,与我大明态度暧昧不明,着实是让人头疼不已。朵颜三卫再往东北,还有大片女真人的部落,这蒙古人与女真人盘踞着东北大片沃土,却只知道畜牧放羊,着实是浪费了那一大片可以开垦种粮的好地啊。”

夏云渚哄了哄怀里的女儿,也感叹道:“哎……如若咱们能将东北的沃土,握在自己手里,那对后世,也是一本万利之事啊。”

朱厚照锁眉思虑着:“永乐爷那会儿曾在黑龙江口、乌苏里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但宣德爷为求太平,放弃了军事征伐政策,将奴儿干都司内迁,这才放纵了关外的蒙古人与女真人。咱们若是想重掌东北的一应事务,就必须得重建奴儿干都司,从关内迁移一批移-民过去,如此这般,方能稳定住东北的局势,东北的大片沃土,才能得以开垦耕种。”

夏云渚看着自己的夫君,心中甚是欢喜,如今他处理朝政的能力是愈发成熟了,便继而顺着他的思路说道:“夫君想的确实周全,之前你说,一直找不到解决土地兼并的办法,这个问题我也是想了很久。咱们既不能得罪权贵,又不能与他们硬碰硬,像刘瑾那样,只会引发更大的动乱。永乐爷那会的极限扩张对国家财政确实是造成了一定负担,边疆事务也让政府颇感繁杂,宣德爷想休养生息,故而才选择了这最简单的处理方式,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今咱们开了海禁,皇店与钱庄遍布全国各个行省,经过这两年来的积累,无论国库和内库,如今皆是赚的盆满钵盈。你这两年来又在极力推行军事改革,咱们若想解决这土地兼并的问题,怕是只能像永乐爷那样,扩张领土,将一些宗室藩王外迁,从根本上限制他们手中的土地,适当鼓励远房宗室子弟参加科举,或是鼓励其从事经商,如此这般,方才不失为解决之道。”

自己媳妇这一番话,算是说到自己心坎里去了,无论是安化王也好,蜀王也罢,还是最近蠢蠢欲动的宁王,说到底这国家最大的蛀虫,还是这大批的朱姓宗室。

太-祖高皇帝让藩王戍边,本是欲意让他们在边疆保家卫国的,怎知藩王手中军事实力过重,导致了后来太宗皇帝靖难夺位,自永乐朝之后,藩王手中就没了实权,整日里便是无所事事,除了吃国家的皇粮,就是在封地大肆揽财,大搞土地兼并,压榨穷苦百姓。

如果能给这些宗室找些实事做,他们也就不会总是把眼光局限在欺压百姓之上了。藩王们自己赚了钱,便会减轻一大笔国家财政支出,这一点对于双方来说,确实是件双赢之事。

朱厚照会意地颔首表示赞同,所谓万事,终究还是离不开一个钱字啊!

*

众人翘首以盼了许久的杨大学士,丁忧三年期终满,当这位曾经的内阁首辅再次踏进京城之时,满朝文官那期盼与感动的泪,差点把杨府给淹没了。

杨廷和不在的这段日子,文官与正德斗智斗勇,几乎次次捞不到便宜,人人都期待着这位帝师能早日还朝,带领着大家重整旗鼓,再战五百回合。

正德与杨廷和的师生情谊,自是情比金坚的,这杨廷和刚一回来,屁股还没坐热,便急急被皇帝召至内阁,重新委任以内阁首辅的职位。

梁储一见老杨回来了,早就委屈地哭成了个泪人,他老梁这段日子都被皇帝捉弄成什么样子了,一见杨廷和,就如捡了根救命稻草一般,简直想立即扑到他怀里,求抱抱求安慰。

杨廷和本就是雷厉风行的性子,一回内阁,便扛起了整个文官集团的大旗,下决心要整治现状。

正德这次急匆匆地召自己老师来,主要还是为了小包子上学这件大事。

太子马上就要满六周岁,该是到了行冠礼的年龄,正德的意思是,等小包子行了冠礼之后,便让他彻底从豹房搬出,搬去东宫居住。

可怜的小朱载垣,还欢天喜地的期待着自己的六岁生辰呢,根本不曾想过,一过了生日,他就要离开父母,自立门户去了。

杨廷和对这一切符合祖宗礼法的安排,自是没有什么异议,只是由谁人来教太子读书,这件事情却是最值得商榷的。按照大明的惯例,今日你是太子的老师,将来你便是内阁大学士最有力是人选之一啊。

他自己当然是有私心的,从自己儿子这些年来与帝后二人的关系来看,他早就是皇后钦定的老师人选了吧。

正德对这事也是没有异议的,杨慎是自己钦点的状元郎,这么多年在翰林院也见了不少世面,最重要的是,皇后早就属意杨慎来做太子的老师,便与杨廷和商议着:“朕与皇后考虑再三,还是觉得由杨慎来做太子的侍讲学士,最为合适,老师觉得呢?”

杨廷和一听这话,自然是要谦让三分:“承蒙皇上皇后看得起犬子,只是犬子资历尚轻,怕是难以堪此大任。”

正德自是知道他是在故意谦让的,便嘴角一扬,笑道:“杨师傅就莫要再自谦了,杨翰林这些年来,在翰林院历练的不错,那几本欧罗巴的经典书籍,都是他主持翻译的。杨翰林的学识贯通中西,朕觉得,无人再比杨翰林更适合做东宫侍讲了。”

杨廷和一听这话,忙俯跪于地,行了一个君臣大拜之礼道:“老臣代犬子,叩谢皇恩,请皇上放心,老臣父子定不负皇恩,悉心教导太子殿下!”

正德笑着起身,忙扶起自己年迈的恩师:“杨师傅快快请起,快快请起,你我师生二人,怎需如此这般客气……”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明第一宠后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