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71章 杨成发言

作品: 重生唐朝当皇帝 |作者:今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2-16 22:24|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杨成看着李林甫将一个完全和王忠嗣扯不上的事情按到王忠嗣的身上了,并且李隆基也完全相信了其中子虚乌有的事情,就这样认定了王忠嗣和突厥人之间也有不可告人的阴谋。

杨成知道,此时的李隆基在意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皇位,至于其它的事情,李隆基都可以不顾,即使是他的儿子也是如此,只要是威胁到他的皇位了,那么无论是谁,都要死。

李隆基此时心中对王忠嗣的杀心已经升起,并且不会在落下了,渐渐淡淡的一个寝宫用膳的功夫,李林甫没有拿出一个证据证明王忠嗣有罪,只是一些简单的话语,就让李隆基敬将王忠嗣判处死刑了。

李林甫心中得意,刚才说出突厥人和王忠嗣的密谋,本来不再李林甫的计划之中,但是看到王忠嗣竟然在入狱之后马上给皇帝李隆基上书,并且彻底将李隆基激怒,然后李林甫就看到了时机,随后就将一些扯不上关系的事情按到了王忠嗣的身上,然后让李隆基彻底疑心,并且认定王忠嗣大逆不道,暗中和突厥人往来。

起初,李林甫也只是想着借着这个用膳的功夫,向李隆基讲述一些王忠嗣的事情,然后渐渐地勾起皇帝对王忠嗣的不满,随后在一步一步地将李隆基心中的不满积攒起来,最后处死王忠嗣。

毕竟王忠嗣的边关大将,手中曾经掌控着三镇边军,在军中威望甚高,如果是李林甫出面弹劾王忠嗣的罪名,那么一定会招来边军的不满,甚至最后迫于边军的压力,李隆基最后让步,然后他李林甫就成为了替罪羊,用来平息边军的怒火。

于是李林甫才会借助董延光这个志大才疏的家伙,利用石堡城来做一场阴谋,将王忠嗣牵扯进来,然后让李隆基对王忠嗣产生怀疑和愤怒,随后李林甫在一点点地将这些怀疑和怒火给李隆基积攒起来,最后让李隆基心中认定王忠嗣的谋逆,最后谁也救不了王忠嗣了,而且李林甫也不会被卷入进来。

此时,李林甫知道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那就是请命对王忠嗣进行审问,只有审问的结果,李林甫都已经准备好了,皇帝李隆基此时已经认定王忠嗣起了异心,大逆不道,所以深知皇帝心思的李林甫自然知道审问的结果是什么,到时候让皇帝看了一定会震怒不已。

并且审问的结果还会和皇帝李隆基心中猜想的一模一样,这样也可以让李隆基的内心得到满足,认定自己料事如神,是一个睿智的明君。这让就可以沉底让王忠嗣必死无疑了,绝对没有生还的机会。

随后,李林甫朝着李隆基说道:“陛下,王忠嗣的罪名已经显现,臣请命对王忠嗣进行审问,让王忠嗣的罪行昭告天下,让那些有异心的奸人看到之后,知道陛下英明神武,也不敢再有作乱之心。”

李隆基随后点了点头,他此时心中已经对王忠嗣有了必杀之心了,所以认定审问一定是必要的,而且结果也会是和他想象的一样,这是李隆基的信心,他认定自己的猜想绝对不会错,因为之前也从来没有错过。

然后李隆基说道:“令相国主管此事,着大理寺全权处理王忠嗣一按,无比在三日之内问出一个结果来,朕要看一看这个大逆不道的奸人究竟干了些什么。”

李林甫随后应声领命,同时眼神中闪过一丝笑意,他知道他的计谋得逞了,王忠嗣不死也要被贬了,只要王忠嗣脱脱离现在的身份,那么就可以让李林甫从容地安排处死他的计划了。

此时一切事情都已经说完了,大厅中再次陷入了安静之中,杨成和李隆基,还有李林甫的谈话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杨玉环已经离开了,她对这个些和杨家没有关系的事情一点都不敢兴趣,她只关心杨家的地位和利益。

此时,李隆基将目光转向杨成,然后朝着杨成微笑地说道:“四郎,你看朕处理王忠嗣的事情如何?”

杨成听到李隆基的话之后,心中顿时一阵的惊愕,他没有想到李隆基竟然向他询问这些,毕竟李隆基是一国之君,处置的是手握重兵的节度使,这些完全不是杨成这个中郎将可以搀和进来。

此时,李隆基竟然突然想杨成问及此事,一时让杨成心中诧异不已,同时也有些紧张不安,不明白李隆基是为什么这样问。

不仅是杨成心中有些惊愕和不安,就是李林甫也对李隆基突然的举动惊愕住了,随后李林甫的眼神中就闪过了一丝警觉和凝重,他此时也没有明白皇帝要干什么。

杨成有些措手不及,片刻的惊愕之后,才恢复过神来,然后朝着李隆基恭敬地说道:“启禀陛下,这是陛下和相国所议的军国大事,臣无权插手。”

看到杨成谨慎谦卑的样子,李隆基脸上依然是一副随意的平和,然后朝着杨成说道:“四郎无需忧虑,说说便是,朕不会治罪于你的。”

杨成看到李隆基依然追问,也就没有做作,然后略微停止了一下,随后朝着李隆基说道:“王使君有无罪行,还要等待审问完毕之后,取得证据了才可定论,王使君在边地军中威望甚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边军的不满,到时候可能就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杨成自然是向着王忠嗣说话,此时让他去抹黑王忠嗣,杨成也做不出来,毕竟王忠嗣的还是令杨成非常敬服的。

听了杨成的话之后,李林甫有些不高兴,毕竟此时已经让皇帝动起了处死王忠嗣的念头,但是此时杨成的话不仅没有直言王忠嗣有罪,而且还说道要有证据,经过审问之后才可以定罪,这对于此时的李林甫非常不利,甚至可能动摇到李隆基已经下定的心思。

李隆基此时倒是大笑了一声,然后朝着杨成说道:“哈哈,好,四郎说的对,治国即使如此,没有证据就枉杀一员边关大将,必然会引起边关众将士的不满,甚至可能会激起兵变。”

随后,李隆基又看向李林甫,然后朝着李林甫说道:“李相国一定要秉公处理,不得擅用私刑。”

李林甫随后恭敬地朝着李隆基应了一声,但是心中已经对杨成的很是不满了,毕竟杨成此时虽然没有让李隆基收回对王忠嗣的审问,但是已经让李隆基说出了刚才的那些话,这也表明了李隆基此时也有些动心了,并没有完全将王忠嗣看作是一个犯人。

尤其是杨成说道最后一句话,那就是可能如果如理不好,可能会激起兵变,在李林甫看来,这句话对李隆基的影响最大,任何一个皇帝都会忌惮引起兵变的事情,如果李隆基忌讳这些,那么王忠嗣的最后定罪就不好说了。

即使那是李林甫捏造出王忠嗣的罪证了,到时候皇帝李隆基忌惮边军的不满,那时王忠嗣也不会被定为死罪的,甚至可能是会向皇甫唯明一样,留在长安,担任一个位高无权的虚职,这样也可以安抚边军将士。

但是,这样的结果是李林甫最不想看到的,王忠嗣只要不死,或者留在了长安,那么一切都是未知数了。

皇帝李隆基此时已经是六旬之年了,而且李隆基酒色超度,沉迷享乐,在李林甫看到绝对活不了多少年,到时候新皇帝登基,而且李隆基的那些儿子都是王忠嗣有关系,王忠嗣是李隆基的样子,早年就生活在皇宫中。

新帝登基之后,说不定为了安抚边军,稳定皇位,完全就有可能重新启用王忠嗣,毕竟王忠嗣的声望在边军中甚高的。

此时,李林甫看到李隆基清单平静的表情,心中也些不安了,毕竟王忠嗣可是他最大威胁,但是此时他在思考,经过杨成刚才的那句话,他是不是该改变一下对付王忠嗣的对策了。

片刻之后,杨成随着李林甫走朝着兴庆宫李隆基寝宫的大门走去,看着两人远处的背影,李隆基最后将眼神落到了杨成的身上,眼神渐渐地清冷了起来,然后又将手中的那封王忠嗣的书信拿了起来。

王忠嗣的书信中不仅提到了李光弼和郭子仪,同时也提到了杨成,并且对杨成的赞赏是最高的,但是当时李隆基并没有说出杨成的名字,因为李隆基感觉杨成应该和王忠嗣没有什么往来。

而且那时李隆基也拿捏不定,于是就没有说出杨成,而是在最后的时候,试探地问道杨成关于王忠嗣一案的看法,以此来判断杨成的心态。

杨成说的话有些不疼不痒,但是李隆基听的出来,杨成还是心向王忠嗣的,这也让李隆基心中很是不爽,虽然他认定杨成应该只是出于同情或者敬仰王忠嗣,才会说出那样的话,但是身为皇帝,李隆基已经对王忠嗣有了怨言和猜疑,那么杨成的表态支持王忠嗣,自然是让李隆基心中合适不爽得。

李隆基心中也是一阵的清冷,他之前杀王忠嗣的心已经有了,而且也绝对不会动摇的。但是杨成的话还是点醒了他,王忠嗣在边军中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一旦处理不好,数十万边军就可能心生不满,这是李隆基绝对不想见到的。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重生唐朝当皇帝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