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394章 安西局势

作品: 重生唐朝当皇帝 |作者:今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2-16 22:24|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杨成虽然在八月就攻占了安西四镇,但是随着接手安西四镇之后,杨成就再也没有腾出手来,一直在忙碌着安西四镇的安抚生产的事情。

攻占一个地方是非常容易的,但是想要将攻占的地方接收好,然后在为自己所用,那要比打下这个地方还要困难,杨成此时棉铃的就是这样的局面。

安西四镇虽然被唐军统治和很久,但是民风彪悍,其中很多百姓都是唐军的家属,然后就是周边部族的人,有突骑施,突厥人,还有西域的其他部族,昭武九姓之人,还有阿拉伯人。

而且安西四镇中的百姓中大部分都不是从事农耕的,所以杨成安置起来非常麻烦,在中原之地,或者大唐王朝其他的地方,将近九成的百姓是农户,所以杨成组建的生产营非常方便,只是将这些百姓换了一个称呼,其实还是在干自己的事情。

但是,此时面对安西之地复杂的局面,杨成心中还是决定强制执行生产营制度,那就是将治下的八成百姓全部编制到农耕之中,然后开始准备种地放牧生产,然后在将剩下的百姓编制到工匠营和侍从营中,只留下少量的商贾进行商贸。

安西之地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地,虽然杨成攻占了河西重镇瓜州,将中原通向西方的通道阻断了。但是安西之地依然是西域的贸易中心,没有了中原的物资,但是西域各地百姓依然还是在安西之地交易。

但是杨成对于这些商贸还是没有什么兴趣的,虽然商贸可以促进商品的流动,但是杨成知道时代特殊性,如果是在后世,没有了贸易,一个国家可能就要灭亡了,但是这个时代还是一个农耕的时代。

而且杨成有他的特殊性,杨成知道他要征战,所以需要一个为自己提供支持的后方基地,那么对于治下的百姓,杨成就要充分地发掘他们的能力,将这些人全部都带上战阵的机器上,为杨成生产粮食和武器,还有源源不断的兵源。

于是杨成就采用了极端严格的监管制度,建立了生产营制度,可以监控百姓,同时为战争生产物资,这个时候就需要牺牲一下个人的利益,然后为战争服务。

杨成知道这样做虽然有些残忍,但是战争更加残忍,他没有选择,他可不会去搞一个什么自由主义,还有什么商品经济的,自由贸易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这个时代粮食和百姓才是财富,其它的都是浮云。

所以杨成只留下了少量的汉人商人,然后将大量的人口全部编制到了生产营中开始生产,甚至一些商人的财富都被杨成抄没了,主要都是安歇阿拉伯人和胡人的财富,这些人善于经商,但是杨成可不会认定这些人的人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商人只知道取利,主要还是杨成对于杨成制度构成了冲击,于是杨成才会将这些人铲除的,然后编入生产营中生产。

伴随着两个月的整合和编制,安西四镇将近五十万人口全部都被杨成整合了,其中十万异族也被杨成整编了,开始按照生产营的制度开始行事起来,于是安西治下顿时一阵的清明,没有了那些复杂混乱的人流,每一个人都被监控管理了起来,进出的商队买卖的商品也全部都受到了限制。

随着杨成整合完之后,西域之地也开始下去大雪了,十月就已经是大学纷飞了,气温下降的非常快,尤其是夜晚,已经是寒风刺骨了。

但是,此时的安西随着杨成将其整合完毕之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治安已经非常好了,百姓们都在心中念叨着杨成的好。

杨成带来的不仅是一个严格的监控管理制度,同时也是一个让百姓真心拥护的制度,在生产营中做事,没有了尊卑之分,技能生产,全部都是按照个人的本事挣取钱粮,治下没有闲散人员,也没有那些青楼瓦子之类的地方,也没有奴隶和妓女了,一切都变的清明了。

尤其是之前几乎一到夜晚就不满恐惧的安西之地,此时已经可以做到夜不闭户的地步了,治下没有一个闲人,每个人都被监管了起来,并且组连民壮巡视,根本就没有盗匪的出现。

即使有一些马贼或者山贼之类的,神策军都会毫不留情地出兵剿灭,绝对不会留情,全部屠杀干净。

杨成对于这些掠夺百姓的土匪是绝对不留任何情面的,所以安西之地在短短的两个月功夫里,顿时全部清明了,没有任何的土匪和盗匪了,百姓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杨成带来的好处。

虽然有很多人对于杨成恨之入骨,但是这些人毕竟是少数人,都是那些商人或者士绅之类的,但是随着杨成废奴令的执行,还有生产营的建立,那些没有自由的奴隶,还有没有土地的百姓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神策军的好处,他们可以自由了,也可以吃饱了。

这才是杨成能够活下去的根本,也是杨成能够在两个月之内稳定安西的结果,尤其是名团的建立,让地方的治安和稳定更加牢靠了。

起初很多之前留任的安西唐朝官员担心这样做会让百姓造反,对神策军统治不利,但是杨成知道这些人的担忧是多余的,神策军代表的是百姓的利益,所以杨成根本就不用担心最广大的农奴会站起来放抗神策军。

结果也完全按照杨成的设想而来的,百姓们非常积极地组建了民团,然后领取武器开始训练了,并且神策军开始派出士兵组织这些百姓训练。

此时,那些杨成留任的之前安西的官员倒是有些不自然了,他们看着治下的百姓整天拿着武器训练,心中也开始胆怯起来了,说话的底气也没有了,于是就摒弃了之前在大唐为官时对百姓们耀武扬威了,此时真的成为百姓的公仆了,生产营中有什么事情,让百姓们不满了,或者不公平了,这些官员都会立刻出去解决。

杨成早就已经料到是这样的结果了,神策军给这些农奴带来的是好处,所以他们根本就不会反抗杨成,即使有人站出来喊出什么大义,恢复大唐,但是也没有人响应,除了那些对杨成充满仇恨的人。

但是这些人站出来反抗杨成之后,他们会突然发现,他们召集不到人马,没有人愿意和他们一起,因为这个时代兵源的主要来源都是这些农奴,所以此时这些人都站到杨成的一面了,自然是不会和他们一起反抗杨成的。

于是这些人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他们都是各个败亡了,没有一个人活着的。

杨成的手段也将俘虏的唐军彻底收复了,因为唐军中的广大士兵都是普通百姓人家的子弟,那些权贵子弟,还有失神人家的孩子怎么也不会出来当兵的,更不要说是在安西这样的地方了。

于是这些俘虏的唐军士兵看到杨成安抚安西,抚恤那些阵亡士兵的家眷,还将这些家眷全部安置到生产营中生产,可以活命,这些俘虏唐军非常感动。

然后在杨成提出安置他们的计划之后,很多人继续选择了当兵,为神策军效力,因为他们看到了杨成的宽大胸怀,尤其是对于安西穷苦的百姓们,还有人看到是神策军中没有尊卑贵贱,只有能力和军功,于是大量的唐军俘虏纷纷选择加入了神策军。

杨成并没有因为这些唐军是俘虏就对他们有任何的提防和歧视,杨成非常理解这些唐军士兵的心,他们都是普通百姓出身,所以他们需要养活家人,他们没有什么大义,当兵打仗就是为了养家而已。

杨成在后世也是一个底层士兵,他知道后来当兵也只是为了收入而已,一份稳定的工作吧了,这个时代的人更是如此,所以杨成对这些人依然是按照能力录用,很多人进入神策军中还被收入了官职,只是因为这些人技能高。

杨成对于后世的一些史学家们对于那些投降的军人认定没有骨气,尤其说道在蒙古人和满人攻入中原的时候,汉人士兵大量地投降,然后调转过来攻打自己人。

但是杨成知道其中的无奈,此时这些唐军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们都是铁血的汉子,但是在家人面前,他们还是会选择让家人活下去的行为,那就是投降神策军,然后继续当兵挣饷银,养活家人。

所以杨成非常鄙视那些所为的民族主义的学者们,他们完全体会不到这些士兵的感受,被俘之后活下去此是更加艰难的决定。

其实还有很多士兵都是没有选择的,都是被一章征兵的告示给招来的,他们没有选择,所以他们也没有什么民族大义,他们只是需要活下去,然后养活他们的家人。

但是,也有很多唐军的官员和将军们不肯投降杨成,杨成对于这些人自然是不会有任何的留情的,全部都押解到矿山上劳动,等待他们的就是奴隶一般的生活。

杨成可不是什么圣人,想着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会喜欢她,都会站出来支持他,所以对于那些想做大唐忠臣的人,杨成也成全他们,但是在他们死之前,杨成绝对不会放过利用他们的机会,尤其一刀砍了,不如将这些人带去劳动,将他们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重生唐朝当皇帝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