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83章 风雷九州 借堂问先拉君子

作品: 狗官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12-24 17:21|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匡源此人少有神童自称,又曾在道光朝,以翰林院编修之职为当时还是皇子的奕詝讲过经。

对于这个人,和珅做过一些调查。发觉匡源的品行不错,为官勤勉清廉,不沾恶习。对败坏的社会风气极为痛恨,为振作朝纲,匡源愤而撰写了很多指斥时弊的奏议。他不畏权势,向来有君子之称。

可惜匡源运气一直不佳,当年就因为父母相继去世丁忧故里,失去了飞黄腾达的机会。直到咸丰登基后才被召回朝中,再次起用。

其实以私交来讲,匡源和肃顺等人只能说融洽而已,真要说成死党最多是个“勉强”二字。匡源此次受肃顺应邀来担任协办大臣,一方面是看在肃顺的面上帮忙,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私心。

因为在和珅回朝前,匡源任的是吏部左侍郎,并代理礼部尚书一职。和珅此次一回来,咸丰就给了和珅一个礼部左侍郎的衔,一下子就把他在礼部的权利给分去了一半。正由于这个原因,匡源才对和珅起了反感之心,加上又有肃顺等人一旁挑唆,这才答应了肃顺之请,心甘情愿跑来掺沙子。

“于中堂在这么短时间内,就把事办到这地步,难得……难得啊!”打着官腔,匡源笑眯眯地与和珅一路同行。

“呵呵,为皇上办事能不用心?何况……这还不都是多亏了本如兄在一旁协助?要不然,哪能这么顺利?”和珅谦虚地笑笑,客气答道。

“哪里……哪里……匡某也只不过是微尽薄力罢了。再说……于中堂乃制造局大臣,匡某只不过是个协办。协办嘛,顾名思义就是协助帮办,制造局的一切还是得多亏了于中堂才是……。”

“本如兄此言过谦啦……。”和珅和颜悦色地摇头说道:“本如兄向来大才,又深受皇上重用。虽说在制造局以景和为主,本如兄为协办,可说到头我们也能算是一体,何必彼此间分得这么清楚?把事做好,大家这也都是为了皇上,为了我大清嘛……。”

匡源听后微微一笑,其实在他心里,这“大清制造局”的建立对国家有无好处,匡源还是明白的。虽然他来这的目的是给和珅掺沙子的,但事情孰轻孰重,匡源肚子里自有一本帐。他对和珅只不过是有点权利冲突,再加上肃顺等人挑唆,这才对和珅有些看法,可匡源的君子之称也不是白叫的,他可不会因为自己个人利益把国家大事当成儿戏。从这点来看,匡源和另一位协办大臣景寿有着根本上的不同。

这点,和珅这些日子里也察觉到了,正因为如此,他才会用两种态度来分别对待匡源和景寿。

对于景寿,和珅最多打打哈哈,装着表面的热情,实际上严防死守,不给他半分捞权的机会,尽量孤立蒙蔽他,免得坏了自己大事。而对匡源,和珅就放松多了,不仅让他参与筹建的一些事务,还经常会找机会与他聊聊自己在制造局建设中的想法,并虚心地征求意见。

和珅这么做,无非就是想搞打一派、拉一派的目的。朝中众人虽然各有派系,但出于各自的性格、政治信念和背景,这种派系并不如外表所见的那么铁板一块。现在对方既然使出这种歪招,和珅当然要出手化解。而在和珅看来,一味的强硬,或者一味的软弱都不是最好的办法,以他的经验,只有分化瓦解对方,把对手下的棋子引其所用,这才是最妥善,也是最安全的法子。

和珅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这些日子来,匡源对和珅的态度从刚开始的生硬横蛮慢慢开始软化了,虽然还谈不上什么知己好友,但对和珅的看法已经有了一点改观,平日里说话的语气也带上了三分的客气。

两人边走边谈,不一会儿就到了制造局。等他们在大堂内坐下后,早就等候已久的那些官员就上前拜见。

匡源此人做事比较认真,简单见过众人后,就对着名单一个个进行审核。因为他对和珅的隔阂还未完全消除,怕和珅借着这次招募人手的机会在制造局内暗插亲信,免得把制造局搞成一言堂。这不仅是匡源对国家大事的责任心所驱使,而且也是出于他本就想监查和珅的目的。

不过,结果既让匡源高兴,也让他“失望”了。和珅招募调配的这些官员大多都有专才,虽说人数不少,但搭配合理,看得出和珅在人员上使用很有一套,基本挑不出毛病,并无任何不妥。

如果真说有问题,或者讲让匡源有些不解的就是其中有一个叫辜鸿铭的主事了。从他手上的资料来看,这个辜鸿铭身上并无功名,年纪又轻,听说相貌有些古怪,而且据传还是和珅的亲信之人……。按理说这种人并无资格进入制造局,但和珅不仅把他写入名单第一行,还给了他六品主事的官衔,不能不让匡源有些皱眉。

“何人是辜鸿铭?”匡源合上名单,面目冷峻地问道。

“回大人,下官正是辜鸿铭!”

匡源话音刚落,辜鸿铭就从人群里站了出来,拱手傲然答道。

“你就是辜鸿铭……?”匡源斜着眼,瞧了一眼就皱起了眉头。觉得这辜鸿铭不仅像传言中那样,甚至比他预料的更年轻,不仅如此,一根黑中带黄的辫子(接的),黑里泛蓝的眼睛(混血),和比一般人白得多的皮肤,怎么瞧上去就是怪怪的,很不顺眼。

“辜鸿铭,你可有功名在身?”匡源冷冷地问道。

“没有!”辜鸿铭直截了当地答道。

“你的六品主事衔怎么来的?”

“捐的!”

“怎么进的制造局?”

“有人推荐进来的!”

匡源问一句,辜鸿铭满不在乎地答一句,越是往后,匡源的脸色越是难看,等辜鸿铭刚说完最后一句,他眉毛一竖,啪地一声就拍在桌上。

“放肆!大清制造局乃圣上钦点之处,建此衙门为的是强军强国,你一个区区弱冠少年,既无功名在身,又是捐官,能有什么本事来此?”说到这,匡源微转过身看了边上和珅一眼,冷笑道:“难道你来这凭的就是裙带之风?想白拿朝廷俸禄混日子么?告诉你!不要以为后面有人本部堂就拿你没办法!谁如果敢把皇上的事当成儿戏,就算有那个王爷护着,本部堂也要把他拉下马来!”

匡源这话说得很重,不仅是在警告辜鸿铭,而且是在指桑骂槐。特别是最后一句话,明显就是针对和珅说的。这么明显的用意,和珅哪里会听不出?就连那些小官也个个脸色煞白,惶恐不安地瞧着坐在上面的两位上官,怕突然间就会起什么冲突。

但是和珅脸上却没有丝毫着恼的样子,就连站在前面的辜鸿铭也是一脸微笑,似乎根本就没把匡源的话给放在心上。

“大人的话下官不敢苟同!”谁也没想到,第一个说话的人是辜鸿铭,只见他站在那里潇洒地用手弹了弹补子,反问道:“下官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人。”

匡源一愣,这才点了点头。

“捐官是不是官?”

“……是官。”

辜鸿铭笑着再问道:“既然捐官是官,那么还要功名干什么?考功名不就是为了做官么?”

“这……。”辜鸿铭这话一出,匡源差一点儿气的翻了白眼,不过他一时间也想不出怎么反驳,毕竟朝廷捐官也算是正途,并无不妥。但从未有人把话说得如此露骨,这不是有辱斯文么?

辜鸿铭接着满面疑惑地问道:“既然捐官是官,有无功名朝廷并未限制,那么下官为何不能入制造局?何况下官是由人推荐所入,手续完备,名正言顺啊!所以……下官不明白大人刚才那些话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别人能入,下官就入不得了?奇怪!真是奇怪!这算是什么逻辑?”

辜鸿铭这话说完,在堂内的所有人都觉得好笑。辜鸿铭这一套套歪理听起来有些荒唐,但仔细一想也有道理,一时间的确想不出什么理由来反驳。要不是因为上面有和珅与匡源坐着,他们早就放声大笑了,一个个全表情古怪,涨红着脸,这才努力让自己不笑出声来。

“胡搅蛮缠!胡搅蛮缠!”匡源挂不下脸,终于发火了。不顾身份拍着桌子就问道:“辜鸿铭!这里是大清制造局!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来的!别说是捐官了,就连是正途的官员如无专才都不行!”

“下官并无随随便便啊!我可是正正当当进来的……。”辜鸿铭惊讶地回答道,并抓了抓脑袋,有些奇怪地瞧了瞧四周。

“轰”地一声,这下所有人再也憋不住了,全忍不住笑出了声。而匡源却是气的全身发抖,指着辜鸿铭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汤生!不得无理!”和珅在这时候终于说话了,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向辜鸿铭喝道:“还不快下匡大人赔罪?”

说完后,和珅又连忙向匡源解释道:“本如兄千万不要动气,此事应怪景和,汤生来制造局是我一力推荐的,其中要紧由景和向本如兄细细说来……。”

接着,和珅让那些官员先退了下去,堂内只留了他与匡源、辜鸿铭三人。

“于中堂,如你今天说不出个究竟来,别怪匡某上书弹劾!”

匡源今天气得不轻,语气越说越重,要不是尚自重身份,早就拂袖而去了。

“哈哈哈!本如兄先别急,景和必定给你一个交代!”和珅一笑后向辜鸿铭使了个眼色,先让他向匡源道歉后,这才亲自帮匡源上了一杯新茶。

“说吧!”匡源没好气地哼道。

“本如兄,大清制造局将来要做什么,本如兄还记得吧?”

“匡某当然知道!”

和珅点点头,又问道:“既然本如兄清楚,景和请问本如兄,这枪炮是洋人的好呢?还是我大清所用的好呢?”

“当然是洋人的好,要不然建着大清制造局干什么?”匡源还没明白和珅的用意,有些恼怒地答道。

“本如兄说的好!”和珅似乎没看见匡源的脸色,拍手赞道:“本如兄所想,也正是景和所思啊!但要把枪炮制成与洋人一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想我大清虽人才济济,但却无几人能有如此本事。如果真要说有的话,也只有仅仅一人而已……。”

匡源从和珅的话里察觉出了点味道,愣了一愣。这时候和珅才指着辜鸿铭介绍道:“本如兄,你可别小看汤生。汤生虽身无功名,但比那些洋人强多了。”

“他?”匡源有些不信地瞧了辜鸿铭一眼。

“正是!”和珅笑着说道:“汤生,你向匡大人介绍一下自己吧。”

辜鸿铭这才上前一步,把自己的出身来历简单说了一下,并着重讲明自己是从西洋学成后才归国之人。

在这年代,能到西洋的人是凤毛麟角,更不要说辜鸿铭这等从小就在西洋求学的人了。听完了他的述说,匡源一时间惊得都呆了,直愣愣地瞧着辜鸿铭,好半天才问了一句话:“那个什么学位、硕士和博士又是什么东西?”

和珅在一旁解释道:“此乃西洋人的功名,学位嘛,大概就是进士,硕士和博士相当于我朝的翰林。”

“如此说来……辜鸿铭有好几个洋人的功名在身?”匡源这下呆了,痴痴地问道。

“差不多吧……。”

匡源张着嘴闷了半响,这才哈哈大笑起来。

“好!好!好!于中堂果然不负皇上重托,居然能找得如此人才为朝廷效力,刚才是匡某莽撞了,于中堂不要见怪啊!”

“哪里……哪里!这要怪我未事先和本如兄说明,而汤生又常年在西洋,不懂礼仪,这才冲撞了本如兄,还请本如兄瞧在景和面上,万万不要太为难汤生了。”

辜鸿铭趁着机会也连忙又一次道歉,匡源大方地摆摆手,示意一切作罢,就当没发生即可。

接着,在匡源好奇心驱使下,和辜鸿铭对答问话的同时,和珅在一边却露出了一丝狡诈的笑容。

今天这事他是故意这么安排的,就是想借此来看看匡源是否像传言所说的那样。如果匡源名副其实的话,和珅就可以借用机会把两人之间大距离再拉近点,如果匡源名不符实的话,那么和珅就要另作安排。现在看来,这个结果对和珅来讲还是很满意的。

(我要推荐票!!!!)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狗官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