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章 华光乍暖

作品: 嫡门策 |作者:大冷喵儿 |分类:古代言情 |更新:04-01 23:19|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寒冬已至,昨夜里下了场大雪,院子里的竹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鸟雀惊过,便簌簌的落下来。院子里的八角玲珑的铃铛不知什么时候被风刮下来掩在了雪里,便有丫头呵着气小跑着捡了挂在廊上。

屋里火盆烧的正旺,便映在了一个穿着淡绿色嫩芽儿般的十来岁少女的脸上,只是此时有些许的枉然惆怅。

杨幼禾浅浅叹息一声,若是董氏几人早些来与父亲相认,她便并不因此生了疑惑,但处在回京的途上,不只是母亲姜氏,即使是她,也察觉到恍然。

她目光遥遥般望向园中盛开的红梅,明日便要动身回京,也不知等待着她的会是什么。

董氏母女二人,究竟是什么来头?

她颔首,仿佛又像十岁那年坠入冰湖般的瑟瑟起来,只要她不为难母亲,姐姐和弟弟,一切尚且好说,但她从杨惜薇眸子里看出的冷然笑意,还是不由间有些怔忪。

回京的日子极为仓促,杨正淇尚且任期未满,只遣了众人先回去。收拾妥当,随着一行的马车遥遥向京城出发,到了驿站小憩时,她目光悠然般瞥到董氏母女随后的车辆,却听得黄妈妈在外头轻扣了三下道:“夫人,沈大人的家眷求见。”

马车微微一晃,一前一后上来两个人。

前者着一件莲青色的袄裙,发上只点了几只翠,面色和善,恭谨小心,后者不过同杨幼禾一般年纪大小的女孩子,面若银杏,娇憨可爱,又着了浅粉色的袄裙,梳着垂云髻,十分讨喜。

原是沈氏带着女儿回娘家探亲,遇到了姜氏车马,才来拜会。

“你竟也读《世说新语》!”沈唤云指了指杨幼禾身边的书,一双眼如同山间的皎皎月光。

杨幼禾浅浅颔首,将书递过去。面前的少女犹如山间的鸟雀般的灵动啁啾,让她忽然生出欢喜来。

“甚为有趣。”杨幼禾浅笑着开口回她,一双眼里蓄了盈盈笑意。

直到晚间告别时,两人竟有些惺惺相惜之感,杨幼禾望着她憨态眉眼,也不知何时才能见着。

杨家算是正式认了董氏与杨惜薇,此次母亲是要长留在京中了。

杨幼禾见过祖母众人,回到幼时住过的院子,便见着几个丫头恭恭敬敬的跪在面前。

她忽而望见一双清亮的眸子,忽而就有了些笑意:“可有名字?”“回姑娘的话,奴婢名唤含画,那是我姐姐谣书。”

那丫头狡黠般指了指一旁的少女,眼里满是年少的光华。

“日后就在我身边吧。”杨幼禾颔首,似乎能从她的眼里看出幼时的无忧和欢喜来。

不经意间已经春深。

她立在梅园前,梅早就谢了,只余下三三两两的残花,正想着出神,便听到杨延煊喊她:“二姐。”他今日穿了身青色的袍子,肤色白皙,目若星辰。七岁的孩子长得倒比她还高出些。

他垂了眸子,语气中有些孩子般闷闷的。

“二姐怎的好久都不同我顽,这院子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虽多,却没有几个是真心对我好的,客客气气的,却总觉得和善的面皮子下藏了什么,来的姨娘也是,微姐姐逸哥哥也是,总叫人觉得陌生,我同大姐说,大姐姐总说我眼里容不下人,讲些大道理给我,我甚烦她这样,来问你,你也是遮遮掩掩的不肯同我说实话,出了事也总是瞒着我,二姐姐长大了,不是从前了,但我也不是小孩子了。”

杨幼禾知道这孩子心思细腻又脆弱,只怕日后应付不来官场是非,又想着若他有心脱离杨家束缚,脱离官场枷锁,只怕逍遥自在,未尝不可,更是一生平安顺遂,远离是非罪恶。可是又怎会被世家容下,一时忧喜参半,将他轻轻环在怀中。

回到园中,似乎想起什么来一般,沉吟间仍是写了字条吩咐了谣书道:“送给五哥哥罢。”

——

杨廷逸自记事起以来,总觉得母亲不甚疼他,甚至只有年节的时候才能见见面,他想过去让她抱抱自己,可是乳母总让自己乖乖坐着,祖母、大伯、伯母、甚至园里的丫鬟婆子也从来没拿正眼看过他,他总是疑惑,甚至难过,每当问起乳母这个,乳母总会抱着他叹气,却一句话也不愿意说。

后来他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庶出的罢了,自己的姨娘在生他的时候就去世了,甚至自己的姨娘也不过是一个工具,自己是别人生活中的一个污点,一个本来就不该存在的累赘。

他眸子微微黯淡。

记得幼时年节的时候杨幼禾总偷偷来找他,手里捏着几个点心烟花,白嫩的小脸被风吹的通红,眸子总是亮晶晶的,她声音清脆而稚气,陪他坐在院子的角落数星星,放烟花,看着丫头婆子追着他们满园子地跑,再偷偷躲在假山后捂了嘴偷笑,那是他这些年最为美好的回忆,是他在艰难度日时最鲜活的生命。

当他看到杨幼禾给自己的字条,那个一年未见的女孩子再一次出现在自己的脑海,他心中苦涩,轻轻展开纸条,似乎有些微怔般念出声来。

“梅花园。”

杨廷逸望着远处裸露的枝木,在春日里有些凄凉。

他眸子里仿佛带了些失神,片刻推了门进去,抬眼便见到一个青色的背影,稚嫩、单薄,就静静立在落光了花与叶的树林中,那一瞬间,他好像做了一个长长的梦,那些欢喜的日子都化作溪流般潺潺敲击在心里。

杨幼禾听见动静,转头笑着望向他,一双眼仿佛含着幼时烟火映照下的璀璨光芒:“逸哥哥,好久不见。”

繁花已落,并非寒冬。

“逸哥哥这一年过得可好?”

她听闻少女乍然开口,声音轻而温和,不像小时候叽叽喳喳的样子。

回头便见她笑着递过一块杏花糕。

杨廷逸伸手接过了:“很好。”却又想说什么,终究是咽了回去,轻轻咬了口点心:“到不不知又从哪里顺出来的点心,记得你小时候总偷偷与我说母亲不准你多吃甜食,便总是趁丫头不在的时候在大姐姐房里偷拿几个,像个小猫似的------”说到一半,却又说不下去了,抿了嘴将那半块点心轻轻放在掌中。

“哥哥记得清楚,小时候的事我都已是记不大清了。”杨幼禾轻叹一声,却又自己笑了:“只有这件记得倒牢,姐姐后来识破了,若她不在,必叫白芍将装点心的攒盒盘子通通搁在架子最高层。”

杨廷逸见她眉眼弯弯的,不似这些天见着的虽看起来嬉笑憨顽,实际静而沉稳娴静,忽而觉得有些心疼,也许每个人都过得不如意罢,就像她本该无忧无虑才是。

顿了顿开口:“若不开心,便不要勉强自己。”杨幼禾心中一滞,眸子里满是失神般的幽深。

她并不想回应这句话,只是笑着道:“哥哥今年的院试可准备妥当?”杨廷逸笑着摇摇头道:“先生看好三哥同六哥,我不过是去碰碰运气罢了。”杨幼禾但笑不语,知道他一向聪慧,只怕心思玲珑比杨廷煊还要多些,不过是他这个先生迂腐,一向尊崇孔子儒学以致痴迷,最是注重嫡庶尊卑,不将他放在眼里罢了。

“乔先生是个好先生,道理知识听说极为渊博。”又笑着补充:“就是年纪太大了些,看人不怎么真切。”

杨廷逸听她这样说,哪能不知道她语气中的揶揄,见她笑的轻松,便也觉得心中的闷气散发了些,与她说了会子闲话,见她言笑晏晏的,才觉得像是个不过十几岁的少女天真模样。

杨幼禾望着天空,将眸子里的笑意藏得深了些:“是时候回去了,哥哥今日的话。我都记在心里,不会忘记的。”

她又仿佛将眉眼氲做一汪浓烈的酒,突然望着他的眼:“自古以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忍辱负重,比比皆是,若是有心,必能有所成就,母亲并非不待见你,若是有时间,陪陪她说说话也是好的---”

说罢,也不去看杨廷逸的神色,自己提了裙子从阶上下去。

杨廷逸仿若骇然一般立在原地,直到少女裙衫再也看不见,才觉得一颗心砰砰跳了起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嫡门策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