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0章 国计民生

作品: 大明1551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3-09 13:25|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官道两侧是大片的茶棚区和车店,脚店,酒店,饭铺,这些店名字不同,主要的功能其实也不相同。

比如骡马大店,由大片的平房区构成,给客人提供寄养骡马或出租骡马的服务,这些店门两侧都是大片的马厩区,大量的小伙计都擅长喂养骡马,涮洗,清理马蹄,重打马掌,喂食等诸事。

整个一条龙的服务下来价格也并不昂贵,客人的骡马寄养,吃喝俱在店里,那是相当的方便惬意。

明人的笔记中,泰山脚下就有很多类似旅店,服务周到,饮**致可口,甚至还提供杂耍歌舞和导游服务,房舍精致大气,住宿舒服,价格也并不昂贵。

车行就是提供租车服务,脚行搬抬行李,由于监管力量不足,车行脚行是龙蛇混杂之所,偷窃行李,坐地起价,甚至殴打,抢掠客人的事情时有发生。

这便是所谓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的来历了。

朱载墐内心对这些与后世完全不同的景致颇为好奇,出城后不远便勒住了马,左右打量了好一阵子……在旁人眼里已经算是失态了。

不过,这也恰好是歪打正着。

大明的亲王说尊贵是尊贵无比,不提政治上的礼绝百僚,经济上皇家也是极为宽厚甚至是纵容,强抢百姓田亩地产,各处开店抢占资源,甚至私设税卡征税,包括到京师崇文门开店,只要亲王不造反,做这些事都是没有任何不好的后果。

最多也就是闹的太厉害了,朝廷下旨斥责,罚俸。

要说卑微也是极卑微,普通人有的自由,亲王那是没有的。

朱载墐这亲王从出生到长大,祖父逝世后继承王位,二十余年来出王宫的次数加起来也不到一巴掌之数。

出城之后的好奇甚至是呆滞,实在也是情有可原。

众人俱是耐心等着,过了片刻后朱载墐方动了动缰绳,两腿略动了动,催动马匹继续向前行。

“眼前这都是早稻罢?”

前行数里后道路两侧农田渐多,朱载墐不觉对身侧王文海问道:“看地里似是刚刚放水,稻苗也是刚移不久。”

“殿下居然通农事?”王文海眼珠子都要瞪爆了,他是委实没有想到,居于深宫之中的荣王殿下居然有这般识见。

朱载墐内心一紧……又他娘的草率了。

原本的朱载墐怕是连韭菜和麦苗也分不清!

当下朱载墐淡然道:“最近常看些农书,是以知晓。”

“听近侍说殿下近来每晚读书不缀。”王文海一脸敬服的道:“果然是大有进益。这些是早稻,我常德地方,要么种冬小麦,待六月前后收割。要么就是越冬之后四月之前放水移苗,七月中旬收割,然后紧接着再种一季稻,这样一年能收获两季稻米。”

“种稻米的人多,还是种一季麦,一季稻的多?”

“多半还是种稻米的多。”王文海解释道:“常德本地吃米就多,又我湖广之粮多半是由粮船卖到江南,江南粮商过来收粮,买麦子的少,买稻米的多,是以咱们湖广这边就以种稻米为主了。”

朱载墐微微点头,果然国计民生在一点一滴的细处,不出来看看怎知农事的实际情形。

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活动果然是一环扣一环,结合自己前世所知,见闻点又增长了。以江南为例,现在上等熟田要么种植棉花,要么便是植桑养蚕,苏州松江两府,前者织工十几二十万人总是有的,所产生丝行销海内外,此时制霸大明,其后制霸全球。

当然现在还是国内市场为主,因为倭寇原故,海贸极剧萎缩,连走私都暂停了……不过苏州丝暂且是在国内销售为主,受到的影响冲击还不大。

松江府则以种棉为主,松江布从不到一两一匹到几十两一匹的价位均有,整个国内市场,除掉农户自纺自织的土布之外,大半的成品布市场都被松江布抢占,每年在大明国内售出的布匹没有详细数据,但最少是有数百万匹。

因为大明可以折棉抵粮,每斤棉花抵粮二斗,松江府的土地大半已经改为棉田,交纳赋税时不过交几斤棉花即可。

江南自古是产粮地,到大明嘉靖年间时,当地人改种经济作物为主,买粮是少量从江北买,大量购买则是来自湖广。

不仅是江南几府,便是浙江供粮,也多半是来自湖广了。

“粮价是多少?”

“现在收粮是每石四钱二三,待七月前后收粮会掉到三钱五六。”

“产粮时粮食多了,收粮价便会掉落?”

王文海欲言又止,终是点头道:“殿下所言不差。”

朱载墐看这长史官脸色,知道对方多半没有说出全部实情,这等事他现在只是略微好奇,民生诸事是官府的事,自己这亲王问的多却有干忌讳,当下也就不多问了。

众人继续前行,沿途村落渐多,很多农人扛着锄头下田劳作,看到大队华衣锦服的人马过来,吓的脸色都变了,一个个趴伏跪下在道边或农田里不敢抬头。

这些农人多半衣衫破旧,甚至难以遮体,跪伏的身形也是精干而枯瘦,头发只简单束着,多半人连包头布也没有,只用木簪加以固定就算完事了。

朱载墐虽打定主意不多嘴,此时还是忍不住道:“农人多枯瘦劳苦,看田亩情形粮产当不低,何至于此?”

随行人员中只有王文海够格答话,当下王文海只得再答话道:“国家赋税有常,我太祖高皇帝定制不过三十税一,每亩所交税不过数合。不过杂税徭役无度,若农人疲苦,多半是地方主政官员苛政的原故。”

这是王文海有意在背后褒贬常德知府李文进了,朱载墐不置可否,继续问道:“我看这田亩甚是肥沃,这些人怕是佃农,交税之事,应该与其无关!”

朱载墐果然是看书有所进益,知道在大明中期之时土地兼并相当厉害,又由于官绅有若干免税特权,最少不受杂税徭役之苦,所以一旦中了举人进士,大量的自耕农和小地主会将自家田亩用诡寄,飞洒,投献等诸法寄托在可以免税免徭役的官绅名下,借此逃避徭役杂税。

王文海勉强道:“殿下所言甚是。”

朱载墐又忍不住道:“这些人如此劳苦,田主恐非良善之辈!”

这话说出来朱载墐有些后悔,毕竟若传扬开来,今日之事有干预地方有司之嫌,现在又处风口浪尖上,实在有些孟浪。

毕竟朱载墐来自后世,后世也有要沿街乞讨的穷人,甚至因为穷困导致病而不能救治的凄惨人,但毕竟社会相对公平,民生也极度发达,只要舍得流汗,大体上生活总是过的去,最少温饱不愁。

眼前这些穷人是穷到了骨子里,又是勤劳朴实到了骨子里。

这些人是真正的华夏先民,是这个民族久经磨难屡次跌倒又能屡次站起来的真正的脊梁。

华夏地大物博,智慧勤劳,这些并非虚词,而是此时大明的事实。此时是太平时节,倭乱在东南,北虏在辽东西北,常德这里处于太平治世,百姓的穷苦实在毫无理由。

只是身边众人神色都是怪异的很,一个穿五品武官袍服的大胡子武官,似乎两眼凸起,整张脸憋的通红,似是忍笑忍的相当辛苦。

王文海目光漂浮不定,原本不待再接话,只是朱载墐好奇的眼光一直停在他脸上,最后这王府长史司左长史迫于无奈,只得小声道:“殿下,从上南门到西门和小西门,从南北再抵东湖,沅江,这一大片地方的田亩,大约三四万亩田地,这些地均是属于殿下一人……”

“啊?哦?嗯?嗯嗯……”

嗯……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便是别人!

虽是如此排解自己,内心尴尬之感却是无以形容……朱载墐面皮发烧之余也只能暗自感叹,自己毕竟根底是个穿越客,内心没有一个本朝大地主的自觉。

若换了原主,理所当然的会认为这些地就该是自己的,如果不是自己的,那便应该想办法变成王府之地!

第一代老荣王便是如此,其仗着是宪宗皇帝幼子,在正德初年老荣王便请有司拨付霸州镇田数万亩给自己,有司复奏,这些地原本就是军用牧场,后来被岐王和寿王霸占,现在两王无后除国,这些地当还给国家,荣王所请非宜,应当驳回。

结果老荣王便以此事为把柄,赖在京师不肯之国,最终朝廷还是把霸州的万余亩良田拨给了老荣王,老爷子才捏着鼻子上路。

到了常德当然又是一番折腾,王府是在孝宗弘治年间就开始修筑,耗时六年之久,荣王之国至常德后,又强令地方官员将四周良田搜刮易主,全部归于王府名下。

光是在常德附近就折腾了好几年,最终将四万多亩地归于王府。

在武昌,岳阳,沅州,衡阳,长沙,荆州等地,荣王府最少还有二十多万亩地。

各处土地庄园加在一起应该是近三十万亩。

这个数字和各地的亲藩王府相差不多,估计比周王府和秦王,晋王,还有湖广的辽王,楚王等王府稍逊一筹。

因为秦王晋王周王府是太祖后裔,享国已久,抢到的田亩当然都是以百万亩来计算。

辽王和荆王等湖广诸王又是出了名的苛刻残暴和不要脸皮,且也是比荣王府更早之国,田亩数字翻倍也属正常。

除了田亩和大量店铺外,世宗刚即位之时将沅江酉港,天心港,团坪港等诸多港口所征河泊税划拨给荣王府,这些水路港口是常德联接武昌等大府的紧要港口,王府将河泊港口税收纳入囊中,又是增添了大笔收入。

这还是明里的河泊税关,私下加设的税关还有十多处,都是在港口河道或是大型官道之上,反正地方官府也不敢干预王府之事。

实权是在朝廷和地方官府手中,各地的王府若不要脸皮捞钱,天子不愿落个薄情苛待宗亲的坏名声,地方官更不会在这等小事上多事。

否则被弹劾为挑拨生事,离间宗亲,天子为了名声多半会发落生事的地方官,这等事在本朝先例可是颇多。

地方官自保,天子纵横,亲藩骄横跋扈,其实说白了就是朝廷用经济特权赎买宗室亲藩的政治野心……亲藩们大可安心发财,享受富贵,军政野心就不要再有了。

苦的就是朱载墐眼前的这些细民百姓了……

“我等还是加紧赶路罢。”王文海抬头看天,正色道:“祭奠扫墓都有一定之规,若晚了怕是回不得城,那麻烦便大了。”

人都说王长史是谄媚奸佞之臣,朱载墐的感觉也是如此,但现在他内心若有明悟,奸佞能大行其道,实在是因为善于揣摩上位者的心思,朱载墐丢脸之余,已经无心再优哉游哉慢腾腾的走路了。

只是策马赶路之时,朱载墐内心也颇有激动之感。

这么说来,自己的身家相当不菲……若得了空,最好还是清点盘算一下,总不能自家有多少财产都懵懂无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明1551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