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98

作品: 人人想扶大赦赦[红楼] |作者:朱大概 |分类:其他 |更新:05-23 04:35|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当今决心一下, 整个国家机器就围绕着战争运转了起来。

就如当今计划好的那样, 最先进行的就是舆论战, 林如海在第二日一早, 就以《茜香犯我, 胡不卫国》为名, 在报纸上发了檄文, 扬扬洒洒,历数了这些年来,朝庭对茜香这个属国何等优容, 何等照顾,可是茜香竟然视宗主国的优容与照顾为理所当然,悍然犯境!如此不知感恩的属国, 若不讨伐, 别的属国必会以为□□可欺,日后四境将无宁日。所以□□还有些血性的男儿, 都该拿起刀枪, 保家护国。

百姓们开始还只当是奇闻来看——以往但有外族犯边, 朝庭为了民心安稳, 能不让百姓知道的都不让百姓知道。这一次居然直接登了报纸, 可不就让人当奇闻来听吗?

可是第二日, 报纸上就登出了一个出身贫寒却有一把子好力气的农家子弟,在外敌入侵之时,投身报国, 一步步凭着自己不畏死、与袍泽守望相助, 最后功成名就,成了大将军,然后还封妻荫子的话本子。

这自是由贾琏提供思路,义理郡王主笔。话本子不长,只十来天就登完了,等着登完之后,京效各地就迎来了朝庭要征兵的消息。

百姓们再也不能把前几日的檄文当成奇闻看了,加之忽然的征兵,一下子都惶恐不安起来。等着听明白征兵的具体内容,好些个农家子弟呆不住了,跃跃欲试地想去报名:

征兵的条件太优厚了!

首先一条就是若家中子弟能当兵,即免全家一年的赋税,每月当兵之人另有补贴;若是能在军中干的时间长,三年之后,还可再免一次赋税,而补贴则增至五百文到一两银子不等。而等到不再当兵之时,按着当兵时间长短,还可领取到相应的养老钱!

最主要的是,这兵并不是终身制,也不要求一人当兵之后,子孙从此皆为军户!

老百姓原来信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一是为了当兵离家太远又死生难定,二是因为兵饷太少,连个媳妇都难娶不说,子孙还得自此都成了军户,再难有平安之日。

现在这两样后顾之忧都没有了,想去当兵的人也就多了起来——一个月一两银子,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一年下来也不见得能见到一两银子!

“圣人,按着当前百姓的势头,户部怕是支不出那么多的粮饷来。”户部王尚书有些担心地向当今报告。

当今却摇头道:“这个你不必担心,又不是谁报了名,就一定能当上兵。兵部自会挑选合适之人。再说等着贾赦他们种的东西推广开来,粮也不是问题。”

被从庄子里拉出来,每日重新早朝的贾赦,眼角都抽了一下,心里对自己庄子里种着的土豆有些不放心——当今这希望也寄得太大了,万一达不到贾琏所说的那个产量,是不是就得治他们父子一个欺君之罪?

想什么来什么,当今已经直接点了他的名:“贾赦,你那庄子里的土豆,可到了能收获的时候?”

贾赦心说,现在南方战事未歇,您老人家不是更应该关心一下谁胜谁负吗?可是嘴上还是恭敬地答道:“回禀圣人,还有半个月的光景,便可收获了。”

“嗯,”当今点了点头:“如此什么时候收获,我与王尚书还有几位大学士一起去你那庄子里看一看。”

“圣人万万不可。”贾赦直接给跪了:“臣那庄子离京路途不近,加之现在边境未稳,还请圣人不要以身犯险。”

当今让他给逗乐了:“怎么,你还在自己庄子里准备刺王杀驾不成?”

这话让已经跪下去的贾赦连连叩首:“臣不敢,只是觉得圣人不可轻离京中,万一让宵小有机可乘,臣万死难辞其咎。”

参与议事的大学士们还有兵部、户部、吏部的尚书都加入了劝说的行列,让本来想走出皇宫的当今大为扫兴,越加想早些将议政的事儿搞出来,省得自己出个宫都各种劝谏。

最后只好议定,由户部尚书还有几位大学士一起代当今去贾赦的庄子里验收成果。当今自己不痛快,给贾赦施起压来一点也不手软:“朕都已经把怎样种植的法子告诉你了,还派了懂农事的人去帮你,若是这都种不好,那你的侍郎也别做了,什么时候把地种好了什么时候算。”

贾赦只好答应着,暗中擦擦自己头上的汗,想着自己是不得得连夜先回庄子里,去挖几棵土豆出来看看长势如何。

大家能把当今劝住,心里都有些成就感,出了养心殿后,纷纷向贾赦打听起他种的那个土豆来。

贾赦向大学士们拱手道:“记得前段时间,我家里也给几位学士府还有王尚书府里送过番茄,那东西也是外来之物,不知大学士觉得可中吃?”

中吃,怎么不中吃?就是太少了些,有些不够吃,家里得脸的才能分上一个,不得脸的也就是看个稀罕。不过即然两者都是外来之物,想来那土豆的味道也不错吧?对于去贾赦的庄子,大学士们的眼里都有了期待。

贾赦看得无比心塞,眼前的都是国之重臣,现在南海沿子还有战事,他们眼里却盯着吃的东西上,真的是国之重臣该为的?

那几位国之重臣心中却十分有数:自开战以来,他们才知道,当今对此战并不是全无准备,而是早在金陵备下了足够的粮食、装备。

那日兵部尚书慕容斐所说的战船,也不是他们脑子里所想的木船,竟全由精铁造就。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掌中雷,此战不过是早晚之事,大家并没有怎么担心。

偏偏就在第二日,他们不得不再次担心起来——南方传来八百里加急战报,南安郡王轻敌冒进,被茜香国生擒,借此要求□□和谈。

当今轻扣着御案,不知道该不该替南安郡王点蜡。哼,与虎谋皮,还真当那茜香国真的对他言听计从?再看满朝没有一人出言要和谈以救南安郡王,心下很是满意,却还是问了一句:“诸卿以为如何?”

慕容斐率先出列奏道:“虽然战报说南安郡王是轻敌冒进被俘,可是具体情形如何,还不得而知。而茜香要求和谈,可见其国力已经不足以支撑再战,所以我朝不必急于回复。”

别的朝臣皆觉兵部尚书所言有理,并没有不开眼的再出头说什么以和为贵——要是说的了话,谁知道会不会去和为贵的就是自己?

“如此便依慕容尚书所言,且等到具体战况传回之时,再行定夺。未定和谈之前,海军不可懈怠。”当今拍板定音,朝臣们自是颂圣不已。

贾赦下了朝,急急地回家要问问贾琏,他们那个世界,对南安郡王兵败之事是如何看待的。上一世这个消息传来的时侯,太上皇还健在,那南安老太妃几次入宫哭求,以至贾探春不得不和亲远嫁。

贾琏听后也是一头雾水,此世变化之处太多,不说南安老太妃与府里的主子在战事未开之前,都启程回乡祭祖,便是这战事,也比原著里早了三四年不止。

“因为只是看书,所以大家的想头都不一样。有说南安郡王是为了自立,与茜香早有勾结,结果人家茜香见与皇家和谈有利,直接把他做了谈判之资的,”贾琏想了想,才慢慢边走动,边说起了后世对此事的看法。

“也有人说南安郡王只会纸上谈兵,实战又好大喜功,才被俘的。因太上皇尚在,当今并不如现在掌握实权,不得不按太上皇之意和谈的。”

“还有人说因为太上皇晚年倦政,夺嫡之事又伤了国本,所以本朝无一战之力才不得不和谈的。种种都是猜测,还得看圣人的决断。”

“是呀,还得看圣人的决断。”贾赦听得也是没头没脑,叹了一口气:“罢了,我虽然挂着兵部侍郎的职,也就是说说好听。倒是你,太医说可能上衙了?”

贾琏好不容易才得了太医的允许,让他可以下地活动一二,为瞒人眼,每天走动的时候不多,所以养成了能下地站着绝不坐着、能走动绝不站着不动的习惯,还是一边走动一边道:

“明明早就可以上衙了,可是非得说我气血还有些郁滞,再调养些日子才行。”

贾赦听他抱怨,也是一笑:“当日他们将你腿伤说得那么严重,若是你一下子便好了,可不就是他们诊治得不准?自是要让你养足了一百日才算好。”

这个道理贾琏也懂,可是现在林如海与忠顺亲王将个报纸办得如火中荼,他却只能窝在家里装病,总是不甘。好在还有两个儿子能不时地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要不怕是能把东大院都拆了,以解无聊。

被他软磨硬泡,贾赦不得不带着贾琏还有贾琮一起,随着大学士们一起去庄子里检验收成。义理郡王与贾蓉两个早就悄悄地尝过新,也不怕人查验,见人到子,直接带他们到地头看着农人收获。

大学士们与王尚书没想到,同样是外来之物,却一个长得娇艳华丽,一个生生就是一个土蛋蛋。不过看了产量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人嫌弃这东西长得不好了——能吃饱肚子,又不挑地,就是好东西。

王尚书直接就给贾赦施了一礼,又要向贾琏行礼的时候,已经让贾赦一把拉住了:“王尚书是要折杀我父子不成。”

王尚书的嘴都哆嗦了:“非也非也,若不是所贾伯爷客气,老夫该当大礼致谢的。如此可活人无数的东西,贾伯爷功德无量,功德无量呀。”

几位大学士也很有同感地点头,武英殿大学士更道:“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没有小贾大人当日一问,这两样东西还不知道何时才能为人所知。”

大家又纷纷夸奖起贾琏心细来,贾赦见他们夸贾琏,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风头让人给占了——当今那日说让贾琏做那个马上要成立 的□□的侍郎,在别人眼里就是幸进。现在让这些大学士们知道知道贾琏的功劳,到时当今真要下旨的话,反对的人就会少得多。

他算是看开了,现在贾琏明显比自己更得当今的器重,那就让贾琏挑着显诚伯府的担子好了。而他自己明年还是窝在庄子里种庄稼——不是还有一种玉米没有种出来吗?省得还得时时让当今挑毛病挨骂。

他想得很好,可是当今想得更远,户部尚书一奏上土豆的产量还有前景,当今直接大笔一挥,将贾赦的爵位又升了一级,为显诚侯。并表示来年朝庭会成立一个农业部,就由贾赦任那部的尚书,专管天下农事。

理由很简单,而本朝以农为本,百姓们也是无粮不稳的,那朝庭自是应该有直接管理农业的部门才对,也好多发现良种加以推广。贾赦不是会种地吗?那这个尚书之位,又舍他其谁?

因南方战事准备充分、指挥得宜,所以当今的威信极高,他说出来的话没有一个朝臣站出来反对。就是有要嫉妒,也只是嫉妒贾琏太过走狗屎运,奔个丧都能给自家老子奔出个侯爵来。

贾赦心里欲哭无泪,脸上还得带着诚惶诚恐的模样谢恩,那别扭劲要让人知道了,得有多少人骂他得了便宜还卖乖!

好在此时还是太上皇的国孝之期,就算是加官进爵,也不必大摆宴席,只是收了各府的礼,再赏赐来使,只请至亲用上一顿饭也就罢了。

义理郡王与贾蓉也各有所得,贾蓉已经定下出孝后会到农业部任职,而义理郡王则在写话本子的路上一去不回头,忠顺亲王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若是他现在不让义理郡王写,那些等着看更新的人,说不定都能把报馆给拆了。罢了,左右他岳父都不在意,自己还是别管了。

显诚侯府上升爵之事才歇,南方具体军报已经传来:南安郡王不等朝庭旨意,自己就要与茜香国和谈,可是茜香国也不是对□□与北戎之战一无所觉,在□□的铁船开到南海之前,就已经囚禁了南安郡王,以此做谈判的筹码。

不想□□并不如以往那样在意脸面,连和谈的兴趣都没有,也不在意南安郡王这个勾连外族人的死活,只管坚船利炮地摧开茜香国门。

短短不到两月的时间,南海之战已熄,茜香国女主被俘,王室皆被押进京待罪,整个国土尽入□□版图,成为广东辖下一府。

至于那提前回乡祭祖的南安太妃、王妃还有郡主,则早在离京之后,就让一直暗中注意他们的锦衣卫送去给贾母做伴,多读经书给南安郡王擅起刀兵赎罪了。

“真没想到,你我竟然会看到如此景象。”林如海看着渐渐放大的庄子,向身侧已经须发皆白的贾赦感叹一声。

贾赦也是深有同感,一晃十五年过去了,当今已经禅位于大皇子,自己也做了太上皇。不管是整个□□还是他们各自府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贾赦做农业部尚书做了近十年,才在太上皇退位之后,好歹卸下了差事。林如海比他卸差事的时间晚得多,直到去年才乞骸骨成功,可以与贾赦结伴相游。

他们脚下是平坦的水泥路,身下坐得是带着橡胶轱辘的马车,身边跟着的是林如海还没弱冠的儿子。

太上皇在退位之前,各部上已经按着现代的制度有了成形的运行机制,更是建立起了议政的雏形,就算是圣人有考虑不周之处,那些越来越敢于发表自己言论的朝臣们,也可按着制度提出建议。就是圣人对朝臣们的建议置若罔闻,可是各处如雨后春笋般的报纸,也会让圣人知道知道什么叫民意不可违。

而整个□□的新鲜事物更是层出不穷,光是第一次出现的五层高楼已经让人感慨不已,不想近年竟有越盖越高之势。这一切,都赖于各地不断被找到的铁矿、煤矿,还有改制后的工部大量能工巧匠之力。

还有什么纺纱机、什么新鲜布料、香皂、口红等等他们这些大男人并不在意的东西,却也知道那些东西竟然女子也可生产,利润还十分丰厚。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子走出家门,甚至收入足以养家了。

还有那个贾琏刚来之时,曾经向贾赦说过的超市,竟然也出现了不少。贾赦自己也去逛过,只觉得里头东西是不少,可人也太多了,一进去就让人头疼。他是不知道自己长于富贵,能看入眼的东西本就不多,去超市又多是图方便的百姓,可不就是人挤人的挨人?

现在贾赦与林如海都已经退休,朝堂之上是贾琏那一辈人的天下了。而贾琏则是在新的制度之下如鱼得水,与新君又一向接触得多,并无什么可猜忌之处。而贾琮在中了探花之后,也已经在贾赦的主持之下,与贾琏直接分了家,竟是在自己的小家之中成的亲。

在贾赦看来,显诚侯府几十年内可保无虞了。

自己重活一次,也算是没有白过吧?想想自己近十几年来,不断地培植出太上皇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寻来的各种良种,那些良种又在□□各处广为种植,贾赦深信,就算是史书之中,也会有自己的一笔——万家生祠,难道是谁都能得的?!

这样一想,就不由得人不得意。看看一直默默跟着自己与林如海的少年,贾赦不由地打趣林如海道:“如今朴儿也到选妻之时,你可还如玉儿当日一样,挑拣上三五年?”

林如海也是个不让人的:“你只说我家朴儿,巧姐儿也已经及笈了,怎么也没定下来?”

这个人也是奇了,明明当日那么重视两个男孙,可是等到巧姐儿一出生,就都给比下去了,别说是国孝后就嫁人的迎春,就是黛玉没嫁之时,各种排场也比不过那个小女娃。

贾赦听人提起巧姐的亲事,立即变了脸色:“莫说她才刚及笈,就是京中的子弟,又有几个能配得上的?”琏儿可是说了,女孩子早成亲并不妥当,不如再留上两年。

当然,也不能如上一世她姑姑一样,让人背后说是老姑娘,自己重活一世,这一点分寸还是能拿捏得准的,贾赦自信地想。

——正文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人人想扶大赦赦[红楼]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