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五十九章 邀请

作品: 修仙从成为转生者开始 |作者:森萝万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08-20 23:02|
    葛乔和王舆一论以后,深感受教。但是,他却也并不完全认同王舆。

    他觉得王舆的确是个值得尊敬的人。但却被“大同”给误解了,世界上哪有可能真正形成大同?而且,他对“天地”的理解也和老者、王舆完全不一样。

    其实,王舆本想收葛乔为徒的。

    因为在犬戎中,没有一个像葛乔这么有悟性的。而且他口出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是很有蕴意的一句话。

    不过,葛乔却不愿意。倒不是因为他已经有老者这个师父了,而是葛乔觉得,所谓师徒什么的没什么意义。

    何况他不认可王舆的道!

    所以,他在这之后,只隐约透露出了自己已有师父了。之所以会对天地有着自己的理解,也是因为那位“师父”的缘故。

    这么一说,王舆也不再强求了。同时,王舆隐隐约约感觉,葛乔背后的“师父”非同寻常。

    说不定,就是自己想找的那个人。

    如果真的是那个人的话,那自己的确也没必要再收葛乔为徒了,因为他已有自己的理念。

    但虽说如此,这次谈论以后。仲明、仲平、仲乐等人,却对葛乔产生了很多好感。

    在此之后,王舆和葛乔的谈论并不是很多,因为王舆还要处理犬戎的事情。

    而相比之下,他的弟子们,尤其是以仲明为首,多次和葛乔讨论“大同治世”和“格位论”。

    葛乔竟然也没有对仲明等人不屑一顾,而是阐述了自己“以人格维护天性”的观点。而这一点,恰恰和仲明的理论极为类似!

    两人都是基于格位论,觉得欲要提升人格,达到“平等”之境,必须得用正道规诫人格。这一点,两人不谋而合。

    但是。两个人却不知道,他们虽然在方法上类似,根源上却完全不同。

    受到王舆的影响,仲明的性格很是温柔。同时,他在经历世事的时候,看到了王舆的一系列怀柔之举。因此,他虽然也信仰“大同”和“平等”,但却认为天性至善。

    每个人都会有恻隐之心!

    就好像看到有人受苦受难,天性就会引发同情。

    只是,有的人见得多了,也就麻木了。这是受到了后天之恶的影响。

    想要规诫人格,须得以正道引人向善,维护天性。这是仲明的理念。

    所以他和葛乔的根源还是不一样的。最开始,两人聊的也开心。但渐渐地回过味来,总觉得对方的说辞有些歧义。

    因此,再加上葛乔的性格,开始逐渐地和仲明等人在言语上有很多冲突的地方,往往闹得很不愉快。

    不过这段时间,并没有耽搁太久。

    大概五个月后,犬戎部族的生活已逐渐回归正轨。这个时候,葛乔突然请辞。

    他找到王舆,说道:“夫子,我想要前往周朝,散播格位学说,印证一下我的理念。”

    葛乔对王舆很尊敬。虽然,他不赞同王舆的做法,但却崇拜王舆的人格。

    因此他将王舆也当做是半个师父。他如此做,也有帮王舆宣扬格位论的意思。

    王舆想了想,便同意了葛乔的请辞。他也将葛乔看做是自己的半个弟子。不过,他也没有束缚葛乔的意思。于是甚至还亲自修书一封,让葛乔带着竹简去拜访周天子。

    有这封书信,料想葛乔在周朝,也会如鱼得水。

    葛乔拿了竹简,也没继续表示感谢,很快便带着一些干粮独自离去了。犬戎的人要送他,也被他冷言拒绝。

    他一路向东而行,没有多少时日,便径自去到了周朝!

    不过,他却没有去镐京拜见周天子。而是经过一番打听,选定了秦国。他手持王舆的竹简,被人看作是王舆的弟子,在秦国受到了礼遇。

    秦王原本以为葛乔和王舆一样,是来宣传什么“大同”之世的,但却没想到,他却提出了“峻法兴国”的理论。

    顾名思义,便是根据法度,严格要求国人,从而达到集权以及维护国家稳定。

    这个理论,深受秦王赞赏,当即将他封为大夫。但秦王却不知道,所谓“峻法治国”,只是葛乔第一个用于测试人格和天性的手段。

    是的,葛乔虽然从王舆那里领悟了“性恶”的理论。但也并没有忘记在老者那里学到的知识,更加,联想到了大师兄一直追求的“天地之道”。

    严刑峻法,所谓的“以法治国”,只不过是一个开始。他的目的,是要通过归正“格位”,追求“超越天地”。

    却说,葛乔走后,王舆看着日益壮大的犬戎部族,心知也是时候了。

    经过了半年的治灾,如今的犬戎,吸引了周遭无数部落聚居,空前繁荣。

    而王舆,则是犬戎实质的领袖。在大同论的宣扬下,人人皆活得充满希望。

    不过,便在这个时候,王舆决定离开了。

    他提出要走的时候,犬戎首领愣了一下,旋即,毅然决然要辞去首领之位,跟随王舆离开!

    不仅仅是犬戎首领。但凡平日里王舆教过的人,无论是农夫还是工匠,亦或是猎人、领袖。都要追随王舆。

    但是,王舆却拒绝了。

    “汝等之所以跟随我,乃是为我之人格所吸引。然而,我之格位,与众生皆是平等。之所以会有如此人格,乃是因‘大同’带来的希望。因此汝等不应弃家追随我,而是应该遵从大同,追随自己的本心。”

    王舆对选择追随他的人如是说道。

    虽然,他也有三千弟子。但是那三千弟子,大多都是“求索”之人,而且在尘世间,本就没有什么职责。一生所为的,不过是追逐大同之理想。

    但犬戎首领和那些追随者不同,他们还有着自己的本职。

    农夫需要耕田,猎人需要打猎;领袖要维持秩序,工匠要建造设施。

    他们若跟自己走了,那犬戎的老弱妇孺要怎么办?而且,舍弃一切追随缥缈,其实乃是违背了“大同”的理念。因为大同之世,并不是说说就能建造的。宣扬固然重要,但务实才是基础。

    于是,众人都被说服了。但犬戎首领仍然希望能成为王舆的弟子,最后,在苦求之下,王舆给他取字“仲原”。原,即是草原之意。

    王舆走时,诸多部族哭送十里。直至临至赤水,方才不舍归去。

    他与三千弟子度过赤水,并没有向西北国走去,而是绕过了西北国,朝远处的万重大山走去。

    仲明见状,奇怪地问道:“夫子,我等将欲去往何处?”

    王舆顿了顿,忽然指向远处的一只鸟。

    众弟子才发现,原来,自从离开赤水,王舆一直在跟随着那只鸟前行,这也是为什么他没有前往西北国的原因!

    但,为何夫子会跟随一只鸟?

    难道说,是受到了那只鸟的邀请!?

    是的。

    那只鸟正是苏叶引导而去的。

    这半年来,他并没有去打扰王舆,而是仔细观察王舆的日常作息。如今,已对王舆的一切了如指掌。

    如今,他终于正式发出了邀请,要见一见这位“夫子”了!

    当然了。在此之前,苏叶和老者,也谈及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