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72章

作品: [快穿]红楼虐我千百遍 |作者:朱大概 |分类:幻想奇缘 |更新:09-20 04:06|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贾环了了一桩心事,除了让赵家还是加紧置宅子庄子外, 也就摞开了手。又怕老太太与王夫人生疑, 索性连大观园都不大去了, 一心做起自己回金陵的准备来。

不想一日,门上竟有人来说,有人在府外找环三爷。

贾环倒不怀疑门子骗他,毕竟老太太才收拾门子几日,这些人就算是故态萌发,也没有这么快。于是贾环与赵姨娘说了一声, 自己出府去看。

来者青衣小帽, 也是仆人打扮。见贾环出来, 早早地行下礼去:“可是环三爷?”

贾环就点了点头:“是我。不知道你是?”

那人就打了个千:“小的给环三爷请安。我们主子有事要向环三爷请教,还请三爷移步。”

主子?贾环心里想不出有谁与自己商量什么。不过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庶子, 除了王夫人也没有什么敌人, 而王子腾?看看这个全身上下透着谦卑的仆人, 贾环觉得不是王家人的作派。

只要不是王家的人, 应该不会存什么害自己的心思。那么与其在这里猜来猜去,还不如去看看是何方神圣。看了看不远处打量着自己的门子, 贾环也没有让他们给府里带信的意思, 现在他也发觉, 自己身边没有能信任之人,还真是不方便。可是让他收伏荣国府那些捧高踩低之人, 他也没有什么兴趣, 大不了和赵国基去金陵后再想办法。

跟了那青衣小帽走出宁荣街不远, 眼前就是一座不小的茶楼,那人领着贾环直接到了二楼一间雅间前,对贾环示意:“环三爷,我家主子在里面等着您呢。”

里面已经有人在说:“进来吧。”

已经到了这里,也不必扭捏,贾环自己就推门而入。里面的人贾环有过一面之缘,是那位李侍郎。他笑着对贾环招手:“我不好到府上道谢,只好请你过来。没吓着你吧?”

贾环就给人请了安,才道:“倒是没有吓着,只是也没想到是李大人。”

那李侍郎顾自笑了起来,对身边的人道:“如何,我说这小子是个有意思的。”

贾环这才发现,雅间里并不只有李侍郎一个,还有一个读书人打扮的中年人。看上去与李侍郎年岁相差不多。贾环也不去想此人的身份,能与李侍郎同处一室、还让他如此客气的,想也是有身份的,就又打千给那人请了安。

那人也是一笑:“不敢不敢,岂能劳动荣国府的公子请安。”

这话里透着些不以为然,贾环也不在意——就算是荣国府再怎么维持着虚面子,在京中也是笑话般的存在,人家看不起那府里出来的人,也正常得很。

李侍郎笑道:“他也不过是个孩子,你何必与他计较。再说要不是他给我府上送信,还不能知道林侄女已经进京,还进了那府里。”

那人也发现自己迁怒的没有道理,脸上已经缓了过来。李侍郎就给贾环介绍道:“这位是礼部的孙大人。和你林姑父即是同乡,又是同科,听说是你将林侄女的信递过来的,要当面谢你。”贾环连道不敢,又再次给孙大人行礼,算是认了人。

孙大人倒换上了笑脸,受了他的礼,又问些他现在读没读书等情况。贾环本有意在走前去李家一次,将自己要回金陵科举之事说说,免得人家想找人传话却找不到人。现在孙大人问起,他顺便将自己可能回金陵的话说了。

“回金陵科举?”那孙大人有些狐疑地看看贾环:“怎么想着要回金陵?按说你们府上,不是在京中考试也不是做不到。”

贾环苦笑一下,将自己年前一直生病之事说了。那两位可不是贾政,一下子就听出与其贾环说是回金陵科举,还不如是避祸。

李大人问道:“我看你所学,想考童生还少些火候。再在路上耽搁些,明年怕是无望。”

贾环回道:“林姐姐把姑父批注的书借给了我,就是路上也尽可看得。再说明年考不中也好,我可以在金陵等着下年再考,免得路上奔波。”等到后年的时候,荣国府离被抄也就不远了,那时回来,说不定王夫人已经没精力对付自己了。

孙大人听说黛玉将林如海的批注书借给了贾环,摇头叹道:“林侄女也是至性之人。如此说来,这个小子也算是林兄的半个弟子了。”

李侍郎也点头:“若不是林侄女借他字帖,怕是现在还发现不了林兄的安排,咱们也不能知道侄女处境。可见此子也算是个赤诚的。”

孙大人就又问贾环现在师承何人。贾环回道只在家学里上课,平日也不过是背书、练字。孙大人又沉吟起来。

李大人接着问了些贾环何时启程。贾环自己也不确定,这个他说了不算,还得看人家贾政的心情。那两位也是心知肚明,说是让贾环走前要告诉李府一声,转问起黛玉的日常来。重点竟然在黛玉入京后的住处,还有就是与贾宝玉的相处情况。

难道那位凤凰蛋,现在就已经将园中金钗们的诗作传出去了不成?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女孩子,并不需要什么才女名声。传出才名的,往往是家中别有用心、想着攀附高门。

贾环就小心道:“林姐姐才来的时候,别说是我,就是她也不过才几岁光景。家中有老太太做主,她也只能客随主便。这次再回来,因为要给林姑父守孝,在老太太院子里另收拾了屋子。要不是娘娘有旨意,也不会搬到园子里住着。就是和宝哥哥,也不过是从小熟惯些。”

李侍郎也就点头,没有多的话。那孙大人倒是鼻子里哼了一声:“好一位贤德妃,下的好旨意。”旨意两字咬得极重,有些咬牙切齿的味道,语气里颇多轻蔑。

贾环心下机灵了一下,忽然想起按着宫斗文的说法,一般的妃子们是无权下旨的,与自己家里通消息只能算是传信。而后宫的女人,能下旨的除了太后,只有皇后。而荣国府一直自豪的娘娘的旨意,竟是僭越!

这样想着,脸就是一白,头上也有些见汗:难道这两位是在寻元春把柄的?而因为自己的穿越,荣国府抄家要提前?可是他还没有准备好后路,就是科举也没有影子。而提前被抄家的荣国府,还能不能有人能逃得过,他更是不知道。

李侍郎与孙大人对视了一眼,难得荣国府还有个明白人,可惜却是个不受重视的庶子,可见那府要败还真是必然之事。不过这小子既然难得明白,到时自己伸手拉一把,也不算是难事。

贾环不知道,就在自己为前路担忧的时候,人生中的金大腿已经送到了面前。他只听着李大人问道:“你既然是要回金陵考试,你们老爷可给你安排了先生跟着?”

贾环摇头说没有,李大人就是一叹,觉得荣国府行事真是出人意表。要是不重视这个庶子,那又何必让他回金陵考试。可是回金陵考试,却连先生也不安排,难道是觉得自己家的孩子都是天才,自己看看书就考中?

孙大人的想法与李侍郎不谋而合,对着贾环道:“我有一个族侄,正在金陵的青山书院教书。明日我写一封信放在李府,你走前去找李大人拿了。”

贾环实实在在地给人跪了——书院呀,他本来是想着自己去了金陵,死记硬背林如海的批注,将秀才考到手就得了。可是没想到人家孙大人竟给他送了大礼,直接地自己介绍进了青山书院。别管能学多少,比起自己死记硬背肯定是强多了。说不定将来荣国府抄家后,他若无罪释放,还能接着考下去呢,对完成任务更有利了。

跪,必须得跪!那眼中的狂喜,怎么也遮掩不去,他也不必遮掩。

李侍郎在旁边看得真切,不由得再次为贾环感到可惜。一般的清流人家,嫡庶更是分明。可是他们的分明,却是能有嫡子,最好不出一庶子。可是要是真有了庶子,也很少往废了养,而是培养这些庶子的宗族观念,做嫡子的助力。

人家荣国府不是清流,所以庶子竟然养废了也不可惜。至于不好生教养,又何必生他的话,清流出身的李侍郎是说不出口的。而被往废了养,却自己一心上进,还有颗赤诚之心的贾环,在李侍郎眼里又被高看了些,心里暗说歹竹出好笋。

至此想问的问完了,李侍郎也就不留贾环,端茶送客。

贾环这个还是知道的,老实地告退后,一出门自己蹦了个高,倒把要送他回荣国府的那个表衣小帽吓了一跳。不过人家的职业素质比荣国府的下人强,连个诧异的表情都没有,默默地在前面带路。

等和青衣小帽道别的时候,贾环已经恢复了镇定。回想了一下自己与李侍郎两人的谈话,觉得就算是不能打消李侍郎的疑虑,好歹也算是为黛玉解释了一下,想必能让李家来接黛玉小住的决心更大一点。

因着离他离府的时间越来越近,赵姨娘看他也就更着紧。知道他今日又出了府,少不得唠叨几句。贾环见小鹊不在,让小吉祥看了门,把自己今天遇到贵人的事儿说与赵姨娘,而如何遇到这贵人的,只归于自己的人格魅力。

赵姨娘嗤笑道:“那还不是看着你是这府里的爷们,才巴结上来的。你也别让人几句好话就给糊弄了,出门在外,宁可防人三分。”

贾环话一出口,已经后悔。刚才他过于兴奋才想着找个人分享,让赵姨娘一瓢凉水浇过,人已经冷静下来,笑道:“还是姨娘明白,我险些让人给骗了。就是姨娘说的,那人备不住安的什么心思。姨娘千万别对老爷说,要不我又得挨顿骂。”

赵姨娘也知道贾政的脾气,自然对他一字不提。

不过出了正月,整个荣国府里都知道贾环要回金陵考试的事儿。贾母将贾政叫过去问了问,听贾政说是要让贾环知道些世路艰难,也就放过不提。

王夫人却不是一句话能打发得了的,可是她却做不得贾政的主。好在王熙凤给她出了主意,准备多给贾环准备下几个“好”小厮,路上行事岂不更加便宜,王夫人才算是平了心中之气,让心腹预备不提。

大观园中也得知了这个消息,贾环虽然与大家不大往来,可是要走前少不得去辞上一辞。贾宝玉那里只叹息贾环入了禄蠹一流,就算是临别赠言了。黛玉想是早已经从李家得了信,早又收拾了些林如海批注过的书——原来借的,黛玉也并未让贾环归还。

探春心中如何想的无人能知,只是面上却仍只是嘱咐贾环不可因为离府就放纵了,再无别话。贾环因自己要走,也不愿意与她再起冲突,只应着也就完了。

迎春与惜春也只是让贾环珍重,也就再无别的可说。对这姐妹二人,贾环心情比对探春还复杂,毕竟上一世珍珠护了迎春半辈子,而惜春后来也与之交好。可是这一世,贾环却无法对二人多说些什么。

只有等迎春嫁后,他做为娘家兄弟多去看望几回,给她撑撑腰,让那个孙绍祖不敢折磨罢了。唉,贾环心里叹气,要是自己能把迎春与孙绍祖的亲事搅黄了就好了。

可是现在这还是没有影子的事,而他的行期却已经定下来了:二月初八,利出行。

初七晚上,赵姨娘拉着贾环唠叨个不休,也不过是让他注意自己的身子,回了金陵要拿出主子的款来,别让那两个新挑的小厮给挑唆去。虽然是车轱辘话来回说,却也让贾环心里酸胀不已。

上一世做珍珠时,已经见识了花家借着血缘之情,对其算计利用,而荣国府里的所谓亲情,也差不太多。贾环就以为,大抵世上的亲情,也就是那样。可谁知赵姨娘竟与别人不一样,就算是再粗鄙,可是对孩子却极尽维护。这让贾环也将眼前这个唠叨不休的妇人,放在了自己心上。

有缘份做母子,那就好好地做下去吧。自己这一世,一定要保她平安终老。

小吉祥在屋外提高了声道:“雪雁姐姐来了。”

赵姨娘看了看贾环,嘴里道:“快请进来。这样的天,外头冷着呢,看把雪雁姑娘冻着了。”

雪雁随着话,已经进来,对着赵姨娘与贾环福了福,又看了看小吉祥。赵姨娘就点了点头,表示这个丫头还是可信的。雪雁才道:“我们姑娘让我把这两个人的身契给三爷,山高水长的,让他们服侍三爷吧。”说着递过两张身契。

林家的人!上一世贾环已经见识过林家人的手段,对他们的忠心是不怀疑的。想来黛玉也是知道,荣国府不会给自己配什么好小厮,这才不避嫌地送两个人给自己使唤。

赵姨娘刚要说话,就见贾环已经接过那两张身契:“回去替我谢谢林姐姐,只说大恩不言谢吧。”

雪雁道:“我们姑娘说,这两个人手脚还算利落,有事三爷尽管支使他们。就是月钱三爷也不必担心,他们自己带了。等什么时候三爷觉得他们不顶用了,再放了他们就是。”

接着雪雁又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来:“这是我们姑娘给三爷的仪程,穷家富路的,让三爷别推辞。”

贾环知道推也无用,自然谢了又谢。又亲自将人送到了了院门口。回屋时,就见赵姨娘正捧着那银票发呆,自己进来都不知道。

“姨娘怎么了?”贾环怕吓着赵姨娘,问的声音不大。那赵姨娘就如没听见一样,还是看着银票。贾环就把声音提高了些:“姨娘看什么呢?”

就见赵姨娘身子都抖了一下:“你看看。这府里都说林丫头是孤身一个投奔来的,可是有孤身一人,送人仪程就送这些的?”

贾环这才看清,那银票上分明写着两千两的字样。而知道他可能要在金陵呆两年,公中给他的盘费也不过是五百两。因着赵姨娘向贾政哭诉,也不过是贾政私下又给了二百两,还不如人家林黛玉送的仪程多。

贾环先是盯着小吉祥道:“今天雪雁来的事儿,给我烂在肚子里。”

看着贾环几乎吃人的眼睛,小吉祥忙乱的点头:“三爷放心,我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没看见。”她与赵姨娘不同,人家好歹由着贾政熏陶,银票上的字还认得,她却是真的不认识。

贾环点点头道:“我走了,好好服侍姨娘。先出去守着罢。”小吉祥忙出去守门。贾环才对着赵姨娘道:“姨娘也当这事儿没发生吧。就是林姐姐那里,也不必特意亲近。不过我不在府里,姨娘也不必再与太太争什么。”保命要紧。

赵姨娘还没从那银票的震惊中醒过来,似臆语般道:“你不在府里,我还争什么。也就是惦记着你三姐姐些。”

好吧,有个让她惦记的也好。贾环也不欲与赵姨娘再起争执,只是劝她:“三姐姐不大愿意姨娘靠前,姨娘宁可远着些。就是她说些什么,姨娘也当没听见就完了。还有就是林姐姐送仪程的事,姨娘也别与老爷说。”

赵姨娘算是从震惊中醒过神来,听了贾环的话连连点头:“放心吧,我还能不知道轻重不成。”贾环就又与她说些赵家与庄子的事。

再多的不舍,终免不了一别。初八一大早,贾环到老太太屋外磕了头,又向贾政与王夫人辞了行。得了几句教训后,由着赵姨娘送到二门,府里其他人并未出现。赵姨娘本就因儿子要远行心里不痛快,现在见府里连个送贾环的人都没有,就要吵闹。

贾环连忙制止了她,让她千万别碍了有心人的眼,才与赵姨娘辞别而去。在城门口与赵国基汇合,就发现赵国基身后跟了两个小厮。看来人家林家早有准备,这份人情,贾环只好先记下,等有机会再还。

王熙凤给贾环挑的两个小厮,一个叫周能,一个叫王柱,原来与赵国基都是一府当差,也还算是熟悉。现在看着赵国基身边就跟了两个小厮,有些不大服气:“赵哥这是在哪里发了财,连服侍的人都有了。”

赵国基脸也微红,可还是强撑着道:“也不过是我爹娘放心不下环哥儿,让我跟着照看。这样姨娘也放心些。”

那两个小厮早过来给贾环见礼,神情比起周能、王柱要恭敬得多。贾环就对几个人道:“也是时候启程了,别说那些没用的。”

到底贾环是主子,身边现在又有了赵国基,周能、王柱也不好放肆,乖乖地跟着上路。不想刚走了不到三日,还没等换船,那周能、王柱又忽然腹泻不止,连路也行不得了。贾环等了一日,那两人并不见好,只好留下银子,让他们暂且在客栈养着。若是好得快,就随后追上来,若是三五日后才好,那就先回府,反正贾环身边还有赵国基三人在。

周能、王柱心下叫苦,又不知道自己的破绽在哪里,加上本是惜命的人,只好听了贾环的安排,留在客栈养病。谁知一日不好、两日不好,足足过了七八日,才算是把腹泻止住了。偏此时贾环留下的银子,已经买药花得差不多了,去金陵自是不够,只好先回京去。

摆脱了王夫人安插的小厮,贾环四人都松了口气。尤其是赵国基,在听林家给的两个小厮说那两个人给贾环的饭里下药时,差一点没忍住,想着直接将那两人送官算了。还是贾环拦下,免得王夫人过早得了信,再派了别的人来。又是林家小厮,不知道从哪儿捣鼓出了药,反下到那两人的饭里,立竿见影地让那两个家伙有苦说不出。

这也算是托了贾政与王夫人沟通不畅的福:贾政就没告诉王夫人,赵国基会跟着去的事。至于林黛玉送两个小厮给贾环,就是贾政都不知道,也就更无从说起。所以王夫人想着,那两个小厮比贾环年纪大,又是两个人对付一个,总能如愿,所以连个年长些的长随都没派,就让三人上路了。

等王夫人见到那两个好不容易回京小厮,发现他们已经与贾环分开了十来天了,再想派人追上去,是万万来不及了。只好让人给金陵老宅送信,让那边的人盯紧了贾环,最好让他参加不了明年的童生试。

那边王夫人如何发狠,贾环并不知道,现在他与赵国基已经坐上了南下的船,每日在船舱里用功。舟楫不平,二人无法练字,每日人手一本林如海批注的四书五经狂背。

贾环不仅要自己背,还得将赵国基不认识的字教给他,看不懂的地方讲给他。赵国基对贾环的记性与理解能力,表示十分惊奇,一样都是看书,怎么他就记得那么快,还讲解的头头是道?

就在赵国基的疑惑之中,经过近两个月的水路,贾环他们终于抵达金陵。一下船,四人脚下都有些发飘,好象脚下的地面还在颠簸。贾环连想都没想过要回荣国府的老宅,赶紧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是干净的客栈,把大家安顿下来。

“哥儿,咱们怎么不回老宅?何必花这个冤枉钱。”赵国基有些不大明白。

贾环摇着头道:“那些看宅子的,哪个不是太太使出来的人。咱们要是回了那里,别说是出门读书,就是他们做的吃食,你敢吃吗?”

想起周能、王柱两个给贾环的吃食里下药,赵国基就打了个哆嗦,还是算了,花点钱就花点钱吧,总好过随时担心自己的小命。

休整了两天,贾环让两个小厮出去打听青山书院在什么地方,离这里有多远。赵国基对自己能不能进青山书院心里一点底也没有,毕竟自己与贾环的差距差得有点远,而人家孙大人的荐书里,也没有自己的名字。

贾环心里也没有底。

他当时所以说让赵国基考科举,也是因为觉得他年纪还小,多读点书总好过在家里混日子——赵国基在荣国府的时候,学的只是服侍人,还是服侍自己这个外甥。所以一出了府,他对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一点谱都没有。那还不如先读点书,将来自己买个铺子,自己记个帐、做个掌柜也好。

现在赵国基读书的兴趣上来了,也很卖力气,可是底子太差了。他又不象是贾环,本身有金手指,记忆力就不说了,那理解、归纳能力也是无人可及。现在就让赵国基参加童生试,就好象是让一个小学毕业几年的人,现在说让他参加高考,他自己也答应了,也愿意努力,可是中间差的初中、高中的内容,不是说补就能补得上的。

以赵国基现在的水平,怎么也得再好好学个三两年,才敢想下一步的事。为了怕将来赵国基去了青山书院受打击,贾环决定现在就与他说开。

听了贾环的分析,赵国基沉默了一会,才笑道:“三两年就三两年,反正要不是提前脱籍,得到我孙子那辈才能科举呢,现在从我这辈儿就能科举,已经是赚了。”

贾环没想到赵国基竟然这样想得开,忽然觉得自己如此决定别人日后之路,有些霸道与草率。于是对赵国基道:“舅舅,是我自己想当然了。现在你好好想想,自己将来究竟要做什么。”

赵国基想了想道:“我还是想试试,看自己究竟是不是这块料。就算是青山书院不收我,那我就在书院边上租间屋子,自己看书、练字。要是书院边上有私塾的话,我就上私塾去,反正在这里也没有人知道我原来是做什么的。”

“好。”贾环点了点头:“那我们明天就上青山书院去。说不定人家孙先生连我也不收呢,到时候咱们还得一起去私塾呢。”

赵国基却对贾环有信心:“不可能,你念书那么厉害,人家肯定会收下你的。”

于是第二日,两人按小厮们打听好的,到青山书院去求见孙先生。没一会儿,已经有下人来领他们进书院。书院依山而建,并没有什么华丽的建筑,也没有什么奇景怪石,只有处处曲径,片片绿荫。白墙青瓦在绿树的掩映下,传出阵阵读书之声,让人平生静谧安祥之感。

孙大人的族侄孙先生,年纪与孙大人差不多大,身上没有孙大人的官威,书卷气更盛些。此时他正在看孙大人的荐书,贾环与赵国基一起等着他看完,就是出气也不敢大了,民引得人家对自己反感。

放下荐书,孙先生先是问了贾环一些学业上的问题,贾环这些天在船上的功夫不是白费的,回答得头头是道,引得孙先生频频点头。

接着孙先生又问:“我已经知道族叔的意思了,那么这位是怎么回事?”是想买一赠一还是怎么的?

贾环道:“我们两个一直在一起读书,从来没有分开过,所以我得了孙大人的荐书,就想着看看能不能一起拜在先生门下。”

孙先生又看了贾环一眼,也没多说什么,就是脸色都没变一下,直接考问起赵国基的学业来。赵国基本来与贾环就有差距,面对先生又紧张些,答得就嗑嗑巴巴。

孙先生面色仍没有什么变化,转问赵国基:“读了几年书了?”

赵国基更不好意思:“原来是与环儿一起在家学里,不过因为家里的原因,原来也只是识了千多个字。真的读书也不过是近两个月的事。”

贾环脸都绿了,自己刚和人家说两人从小一起读书,现在你说你才读了两个月,算什么事?好在孙先生脸色仍没有什么变化。想了一下,先生自己拿出纸来,贾环赶紧上前替人磨墨,先生看了他一眼,等墨墨得差不多了,抬笔写起字来。

等那墨迹干了,孙先生将那张纸放进一个套封里,递给赵国基:“这是荐书,写给前面私塾的赵先生的。你不适合进书院,不过赵先生那边的私塾倒还合适。等你在私塾学上一年,我看看你的进度再说。”

没说贾环,可是大家都知道贾环进书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果然接下来孙先生就说出对贾环什么时候进书院,来书院之前要准备什么,不能带小厮进书院等等琐事。贾环一一应下,就是赵国基也跟着点头。

孙先生见赵国基一味为贾环高兴,并没有什么怨愤之色,也觉得这是一个心性纯良的孩子。虽然论起读书来起步晚了些,可也还不算太迟,若是个聪慧的,三两年后也不是没有一试之力。因道:“平日若有什么不明白的,也可让贾环说与我听。”

贾环与赵国基再三谢过孙先生,才道别回去准备明日入书院之事。出了书院,又至私塾,将孙先生的荐书交与了赵先生。那赵先生想是十分信重孙先生,也不问赵国基学业进度如何,只让他明日上学就是。

等回了客栈,赵国基才算是长出了一口气,对着贾环道:“两位先生好大的气势。”

贾环一笑:“那是你自己心虚。只是日后我们两个不能一起了,不如就在私塾附近租个宅子。一是你来回方便些,等我休沐的时候也好有个落脚之地。”

因为刚听了两位先生说了入书院与私塾一年的费用,赵国基有些担心:“你在书院一年的束侑是一百两,我在私塾一年又是三十两,再加上吃用。环儿,咱们的钱够吗?”他出门时,老娘给了他一百两银子,算下来不大够。

贾环让他放心:“我离府时公中给了五百两,老爷又给了二百两。路上花用了不到七十两,就是咱们在这里住上两年,也尽够了。”

赵国基就将自己那一百两银子拿给贾环,让他保管着。贾环并不推辞,免得让赵国基心中生出自己花用贾环银子的感觉,再堕了志气。

剩下的时间又是两个小厮跑出去问房子,因时间太急,贾环以高出市价两成的价格,在赵国基私塾边上租下了一个一进的小宅子。赵国基觉得价钱太贵,还想等上一等,贾环劝他:“咱们现在要紧的是早日上学,再说一年二十两银子,也说不上多贵。”

赵国基嘟囔道:“这个宅子也太小了些,让哥儿受委屈了。”

贾环一笑,他并没有自己是国公门弟公子的自觉,也就不觉得委屈。反正日常这宅子只有赵国基带着两个小厮住着,他是住在书院里头。

用这天剩下的一点时间,四人将自己不要紧的东西先搬进了那处宅子,因床铺等物尚未齐备,到底还是在客栈又住了一宿。

临睡前,贾环叫过两个小厮,一个叫林石头、一个叫林胜儿的,问二人:“你们送我们到了金陵,也算是安顿下来了,可还愿意跟着我?”

那两个小厮恭敬答道:“回三爷的话,林爷爷说过了,我们的身契已经在三爷手里,日后就是三爷的人了。请三爷放心,小的们一定尽心尽力服侍三爷和赵爷。”

这两人到贾环身边后,贾环一问名字就知道,能让家主赐姓的,没有几代忠心是换不来的,也就一直没有给二人改名。现在要问二人,也不过是日后他与赵国基平日上学,家中只这两人,怕他们生了异心。现在听说是林老管这挑的人,也就放下心来。

“这是二十两银子,明日我们上学后,你们去采买宅子里当用的东西。床和桌椅也不见得非得是新的,能用就行。但是被褥必须得是新的。再有你们原来的月钱都是多少?”

林石头道:“我们本来是做爷们儿的小厮养大的,只是我们大爷去了,也就没用我们的地方。不过平日跟着管事打个杂,一个月是八百钱。不过这个三爷不用担心,走前林爷爷已经给了我们三年的月钱。”

赵国基就看了他们一眼,确定林胜是不是在说假话,荣国府里打杂的小子们,月钱是三百到五百不等,并没有八百钱这么多。不过贾环知道,这二人说的定是实话,人家林家别看面上不显,可是仆从的月钱,可是高过荣国府的。

他说道:“日后石头算跟着我的,林胜是跟着赵爷的。每人每月一吊钱的月钱。只是这宅子你们要看好不说,还得学着洗衣服、做饭,可做得来?”

林胜就笑答:“小的娘去的早,爹又在府里当差,也给弟弟做过饭,只怕手艺不好,委屈了爷。”

这个贾环倒不在意,反正他在家里吃饭的时候也有限,就是赵国基怕是要吃点苦头。好在赵国基也不是那娇惯的,应该还能受得起。

让两个小厮下去,赵国基问道:“哥儿,咱们也算是安顿下来了,是不是得往府里报个平安?”

贾环还真是忘记了这个事。要他说,人家王夫人说不定巴不得他在路上失踪了呢。只是府里不是只有王夫人,还有一个赵姨娘翘首盼着呢。于是他又开始给府里写报平安的信,准备让小厮明日看如何捎回京中。

对自己入了青山书院之事,贾环在信中只说是路上遇到了孙先生,人家看他还算清楚,要将他带到了青山书院读书。因想着不耽搁求学的时间,所以他也就没有先禀明老爷,自己答应了下来。又说青山书院离老宅甚远,所以他已经在外租了个小宅子云云。

这样一忙,就已经到了入睡时分,贾环叫过石头一问,才知道人家林家竟有铺子在金陵,正可以往来送信。至于荣国府的回信来时,会投递到什么地方,就不是贾环操心的了。他巴不得能与那府少些联系,让王夫人无处下手才好。

安排妥当,贾环沉睡一晚,就让石头带了他的行李、书笔,将他送到了青山书院门前,才放他去寄信。等这信到了荣中储,早又是两月之后。

赵姨娘自打听着王夫人给贾环配的小厮都回了府,虽然知道贾环身边还有赵国基,可还是眼泪不干,生怕贾环有个什么。等听说贾环已经平安到了金陵,少不得对着贾政一面抱怨贾环不晓得早些送信,一面控诉王夫人派的人不得力。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快穿]红楼虐我千百遍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