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3章 宋大娘

作品: 我在大宋开店那些年 |作者:荀玉 |分类:浪漫青春 |更新:09-15 08:23|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999txs.com)

宋大娘走在汴梁街上,有点发愁买什么早饭回去。

最近也没听说有什么新出的饮食,而她家那三口子又是个挑嘴的。大女儿这两天又嚷着减肥,饿了好几顿,就更没有什么食欲了,吃什么都嫌弃。

宋大娘琢磨着,要不买点女儿以前爱吃的灌汤馒头回去,但又怕她嫌腻。就沿街逛逛,想看看有没有新出的早饭。

她家就住在东华门街附近,属于汴京土着,在城里有好几套房子,自己住了一套,其余都租出去了,收益还挺高。倒也不用工作,每天就是吃吃玩玩,日子过得很是潇洒。

而宋大娘家又都好吃,家里基本不开火,东京城哪里有好吃的基本都瞒不过她。她还有一帮和她家境相当的好姐妹,平时也会交流东京城各种新的流行趋势,吃的玩的都不放过。也不怪乎宋姑娘要减肥了,实在是平时吃的太好了。

而宋大姑娘喜欢的灌汤馒头店,就是小胖家的,除了确实好吃外,他家是离宋大娘家最近的馒头店。

现在已经不是早餐的高峰期了,但总有宋大娘这样的富贵闲人,早上睡到自然醒,再悠闲的爬起来吃个早饭。要是实在不想动的,也可以唤个闲汉,花上十几文,让其帮忙买回来。

可见不论哪个朝代,有钱人总是过得不错的。

来到馒头店门前,此刻并没有人,只有周平,周大郎坐在那。

见到宋大娘,周大郎急忙站了起来,这也是他家的老主顾了,每次买必定是一家子的量。

“恩,老规矩,还要十二个。”一边说着,宋大娘一边数出三十六文钱。

嗯,被周子钰吐槽太大的灌汤馒头,宋大娘女儿都能吃三个。其实普通人一般吃两个,做苦力的倒是能吃,但不可能这样买。

宋朝底层人民的收入一天大概一百文钱,东京城稍高些,也不过一百多文,单一顿早餐就花去近四十文,是万万消费不起的。他们多买一两个给孩子,或者尝尝味道,大多时候吃不带馅的。

周大郎掀起保温用的蒸笼,便去夹馒头。宋大娘数好了钱,便抬头看他夹,她可不想买到不太新鲜的馒头。

周大郎憨憨一笑,知道她心中所虑,便道:“我家不做那等事,馒头都是今天现蒸的。”

有些店铺会把昨天卖不完的馒头放到今天卖,口感自然不如新鲜的,到天热时,甚至会有吃坏肚子的风险。

不过这样的店铺口碑自然不好,生意也不能长久的做下去,但有时馒头做多了,自己既吃不完又不舍得扔掉,就冒险和现做的混在一起。这种时候,就只能靠食客自己分辨了。

闻言宋大娘倒是点了点头,确实,她在周大郎家买到的都是新鲜的馒头。

“咦。”宋大娘发出了一声轻叹。她发现蒸笼里除了自己常吃普通馒头外,还有摆的整整齐齐的小馒头。

应该是馒头吧,连她儿子的手掌大都没有,看上去小巧玲珑,颇为可爱。

宋大娘觉得这样的小馒头,她一口可以吃两个。

女人总是对精巧的食物感兴趣的,更何况宋大娘这种不差钱的。

没想到有段日子没来,他们家还推出了新品种,看上去还很不错的的样子,宋大娘暗暗想到。

倒是可以买回去尝尝,想到这里,宋大娘便指着馒头筐问道:“这种小的怎么卖呀?”

周大郎,周平,听到她问话,脸色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变红。

宋大娘:???

“呃,这个,恩,一文钱两个。”结结巴巴的说完话,周大郎很不好意思的低下头,不敢去看宋大娘的脸色。

“那去掉两个馒头,换成这种小的。”倒是不便宜,宋大娘想,不过她也不在意。倒是看这周大的表现,都多大人了,动不动还不好意思。

宋大娘也没往心里去,给了钱拎上馒头就要往回赶 。

“等一下。”周大见她急着走,忙喊了一下。“呃,要放在小碟子里,放醋和辣椒,也可以用筷子夹着吃。”也顾不上自己不好意思了。

“哎呀,也不早说。”宋大娘抱怨了一句,朝他摆摆手,意思自己知道了。

周大郎内心有些复杂,居然真的卖出去了,搓了搓手,转身进了后院。

这边,宋大娘兴冲冲的赶回家,她今天在路上耽搁的时间久了,大家到是都起床了。

她男人歪在椅子上,抱怨道:“都说不叫你出去了,唤个人买多好,我都快饿死了。”宋大娘毫不客气的怼了回去,她要不亲自跑一趟,闺女要是吃不下怎么办。可你买的闺女也不一定吃啊,她男人在心中默默诽谤到。

“娘,我好饿啊。”宋大娘的儿子捂住肚子,可怜巴巴道。他今年不过六七岁,倒也不关心爹娘拌嘴,一心只想填饱肚子。

“哎,你去洗把脸,我叫你姐姐起来,就能吃啦。”小孩倒也听话,转身乖乖去洗了。

宋大娘跑到大女儿房间,只见宋大姑娘生无可恋的躺着,倒是梳洗过了。便推她起来,说是买了新的早饭,起来尝尝,看合不合胃口。

宋大姑娘减了几天肥,没瘦多少,食欲却变差了。但母亲亲自为她买的早饭,总不能辜负了她的一片心意,心想着好歹吃两口,就从床上爬起来了。

宋大娘惦记着新吃食,匆匆赶到厨房,她家虽然不长开火,但基本用品还是一应俱全。扒出四个小碟子,按周大郎的话分别倒了醋和辣椒油。

没错,汴京人民不仅做菜放辣椒,而且还生产出了辣椒油,有好几个牌子竞争呢。一般杂货铺就卖,比如周子瑜他家。

宋大娘又拿了筷子,再把馒头拿出来在盘子里摆得整整齐齐,一并端了出去。

其余三人已在桌前坐好,见她端了出来,便齐伸头去看。

“嗨呀,还以为什么好吃的,灌汤馒头而已。”宋大娘他男人嘴上说着,又见一盘小的,毫不客气的嘲笑道:“你说的新吃食,该不会是变小的馒头吧。”

宋大姑娘也有些失望,虽然她爱吃灌汤馒头,可现在这样子,还没吃她就感觉腻了,这怎么吃的下嘛。

宋大娘把盛了醋和辣椒油的碟子摆在闺女和儿子面前,又递给他们筷子。嘴上反驳道:“这是新吃法,你懂什么。”说着,又把周大郎的话重复了一遍。

宋大姑娘将信将疑,拿起筷子夹了一个。

只见这小馒头小巧玲珑,皮特别薄,都能透过它看到里面的馅和汤汁,颤颤巍巍待在筷子上,看上去十分精巧。

宋姑娘内心莫名升起了几分期待,按母亲说的,先把它往醋碟子里微微蘸了蘸,再在馒头上咬了一小口,喝了一嘴鲜香的汤汁,然后把皮和肉馅一起吃。

和大馒头不同,这小馒头个头正好,吃了不容易腻,加上醋的微酸,让人有胃口大开的感觉。

宋姑娘又试了试辣椒,最后发现把醋和辣椒加在一起,最和她的口味。醋降低了辣椒的辣度,二者掺在一起,酸中带辣,既解腻又开胃。

宋姑娘吃的头也不抬,哪还管什么减肥。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

最后,小的灌汤馒头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宋大娘和她儿子喜欢蘸醋,她男人喜欢蘸辣椒,而宋姑娘则喜欢二者结合。

美中不足的是数量太少,只有十二个,都不够宋姑娘一个人吃的,大家又抱怨买少了。原来的也不是不好吃,它们馅料是一样的,可是吃了小的,就觉得大的少了点什么,总不能拿大号馒头去蘸吧,再说吃起来感觉还是不同的。

宋大娘心里美滋滋的,这说明她的眼光好。又安抚大家明日一定买足,受到大家一致反对,最终决定今天晚饭还是小馒头。

是了,他们已经自己起名叫小馒头了。

.

之前,在周子钰说出一文钱两个时,受到了清哥儿和周兰的赞同。

李娘子好笑的看着这帮小萝卜头,馒头都还没蒸呢,价钱倒是定下来了。她倒没太放在心上,毕竟馅料相同,肯定还是原来的味道。

蒸馒头时,大家就在旁边候着,数小胖子最为着急,迫切的想要品尝小馒头的味道。

在炉子旁边的伙计感受到了莫名的压力……

蒸好后,李娘子特地拿盘子装了一盘,让大家尝尝味道。

小馒头们整整齐齐围在一起,小胖子伸手去拿,嘴里呼喊着烫,却迫不及待的将整个扔进嘴里。

“唔,好烫。”馒头入口,首先就是滚烫的肉汁,小胖子一边喊烫,却不舍得吐出来,忍着烫意吃下了第一个。

大家也各自去拿,味道和大号的馒头基本一样。几个人中,除去周子钰,数周兰最喜欢,主要是样子小巧,小孩子拿着方便。

李娘子也尝了一个,和她预料的相同。便逗大家还要不要拿去卖,清哥儿和周兰不再说话。

这时,周子钰缓缓地说道:“我想蘸醋和辣椒。”

李娘子心想,不愧是钰哥儿,对吃的想法还是这么多。大家一般会在吃“水晶角儿”、“煎角子”时会用到辣椒和醋,用来蘸馒头,还是头一回听说。

角子就是宋代对饺子的称呼。

李娘子二话不说就去厨房端,并不是她纵容孩子,而是她了解钰哥儿的脾气。这样的事也不是没发生过,只要钰哥试了不好吃,他自己就会放弃,而且李娘子自己也很好奇馒头蘸醋和辣椒是什么味道。

端来后,她还特地拿了筷子,总不能看着孩子用手蘸吧!

结果大家一试,竟然十分惊艳,这算是另一种新的吃法了。于是,在大家的执意下,便尝试着放在外面卖着试试。

这可苦了周大郎,他一直在外面卖馒头,媳妇突然说有种新吃食,硬要加进来卖。

他也没吃过,有人买时还有种蜜汁心虚感,毕竟,卖的比原来小很多,利益却大了。所以,一有人买走,他便进去汇报了。

这时,周子钰他们已经不在小胖家里了,四个人美名其曰逛街去了,李娘子本想给钱,结果清哥儿和周子钰都有,便给了周兰两份钱,打发他们玩去了。

周围都是熟悉的街坊,只要是附近几条街,都是比较安全的。

就算不花钱,街上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单是看看,也很有趣。事实上,给的钱多是给小孩子买点小吃。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在大宋开店那些年 (999txs.com)”查找最新章节!